共享经济全面沦陷,共享按摩椅能独立幸存吗?

今天想聊聊一个资本聚光灯外的行业。虽然它同样戴着“共享经济”的帽子,但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比起来,大风投们几乎瞧不上眼。出乎意料的是,好像这也并没有影响到1年多来它的高速扩张,全国已经布放了几十万台。我打包票,读这篇文章的80%以上一定亲眼见过它。

null

什么行业这么低调而“牛掰”?共享按摩椅。

无人值守的传统按摩椅加上个收款二维码,用户手机支付后便可享受一段放松的时光。它们被广泛布放在人流密集、用户有空闲时间的地方,包括机场、高铁站、大商场、电影院等公共空间。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算高的一次性硬件投入(共享按摩椅的功能不需要很齐全,最简单配置的单台成本在1000元以下,比摩拜单车还低);简单的运营工作(移动支付解决了无人值守情况下的收费问题,运营费用就只剩下场租和机具维修费)。从数字上计算,只要上了规模,是个可以“躺赢”挣大钱的生意:用户付钱换来“躺着”的享受,老板靠系统和按摩椅“躺着”把钱挣了。

现实却很残酷!一份共享按摩椅的调研报告,道出了老板的辛酸:

1、资源占用率高:把按摩椅当免费公共座椅的多。

2、付费使用率低:把按摩椅当付费休闲服务的少。

3、机具维修费高:不爱护、粗暴使用导致的维修成本(人工+配件)远远高出预期。

因为无人值守,把按摩椅当免费公共资源的多,导致粗暴使用的情况严重;粗暴使用情况严重,导致维修费用高、机具服务质量差;机具服务质量差和经常被不付费者占用,导致愿付费、想付费的人越来越少。这三者,相互加强形成了恶性循环,一个共享行业陷入困局。

null

共享按摩椅行业还会好起来吗?

会的。因为,在机场、高铁站、大商场、电影院等场所,需求还是有的:旅途的疲劳、逛街的辛苦、等待的空闲,都可以在休闲按摩椅上得到解决。量子歆试着提出个解决方案:

第一招:堵漏洞。取消无人值守,恢复有人服务。

这招就是冲着“资源占用率高”及其导致的“机具维修费高”的病症去的。只要有人服务并进行现场管理,就可以基本杜绝把按摩椅当免费公共座椅、粗暴使用等行为,大幅降低维修成本。

第二招:优体验。改造按摩椅,提高私密性。

这招是冲着增强消费者付款意愿去的。现有按摩椅的设计都没有考虑“用户友好性”。按摩的过程是放松的过程,人在按摩放松状态下的表情难免要么龇牙咧嘴要么陶醉销魂。但是,共享按摩椅都布放在公共空间,人来人往,而现有的设备设计又是全开式的,按摩椅的消费者成为一道“风景”,吓退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要提高按摩椅的私密性也不难,做个漂亮美观的帘子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帘子本身还可以成为广告宣传的载体)。解决了用户友好性的问题,用户付费使用意愿一定能大大提升。

第三招:调布局。放弃小而散,单点成规模。

由于改无人值守为有人服务,共享按摩椅的运营增加了一项成本。为此,有必要调整优化布局,放弃小而散的服务点,单点按摩椅的数量必须达到8-10台的规模,以形成一定的收入规模来实现服务成本的摊销。

已经三招了,这就能让共享按摩椅好起来?

当然不行啦!最重要的在最后。有了前面三招做配套,关键在最后一招。

null

第四招:革新商业模式。打造服务网络,2C又2B。

2C就不多说了。核心就是通过前面的第一、第二两招,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自己掏钱来按摩放松一下。

2B的事,要好好说一下。

在互联网经济兴起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公司长期实行2C的免费服务策略,收入主要是向B(企业)收费,所以有一句大名鼎鼎的话叫“羊毛出在猪身上”。后来,随着收费服务渐渐被消费者广泛接受,这个说法也失去了流行的热度。其实,这个商业逻辑依然存在,而且威力丝毫不减。其他不说,始终常青的百度,当今如日中天的今日头条,就是靠着“猪”发达的。

共享按摩椅也能采取“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商业模式?靠在新增的帘子上打广告?

当然不是靠广告!就是靠按摩椅提供的按摩服务本身。

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维护老客户,实行会员制、提供增值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最普遍的的体系化做法就是积分服务。电信、银行、百货、航空公司等等这些积分大户,每年产生的积分加总起来都是几十、上百亿的巨额支出。

这笔支出的一部分,能不能花在共享按摩椅上呢?设想下,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机场候机返程还需要1个小时的时候,你信用卡的银行贴心地赠送了一次按摩椅服务。在按摩休闲的15分钟里,你是不是潜移默化地对那家银行的品牌更添了一份好感?

当然,能够实现“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前提,是共享按摩椅必须形成一个在线上具有移动服务能力、在线下具有高质量服务水平的规模化网络。

好了,点到为止。有兴趣、有资源的可以后台留言联系量子歆,也许可以一起搞点事情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