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香港街拍,上环中环长沙湾

null

【上环·1978年】1850年代,随着太平天国之乱中逃难华人带来资金和营商经验,上环发展成华人主要商贸区。苏杭街和文咸西街由于接近当时海边的三角码头,为早期转口贸易集中地。德辅道西一带则是海味和咸鱼的集散地。

null

【邮政总局·1978年】现建筑是第四代,属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于1976年8月11日启用,建筑及设备耗资4,300万港元。四代的邮政总局都是临海以建,使邮件都可以直接装卸到停靠码头的驳船。随着中环进行多次的填海工程,邮政总局的搬迁位置亦随海岸线而变化。

null

【英皇道 ·1972年】英皇道是香港东区的一条主要道路,由铜锣湾天后开始,经北角到达西湾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东接筲箕湾道。1935年6月21日,道路正式落成。1990年代初,政府曾经把整条英皇道重新铺设,并改善部分路口、电车站及地底设施等。

null

【长沙湾·1971年】长沙湾(香港人习惯把“湾”字读作阳平声的“环”字,使三字变成阴平、阳平,更变顺口),位于香港九龙半岛西面,行政上属深水埗区。长沙湾位于荔枝角和深水埗之间。在填海发展前,原是一个长形的沙滩,因而得名。

null

【楼梯街·1974年】香港楼梯街位于香港上环,顾名思义,是一条全条都是楼梯的街道。 是上环一带最长的阶梯。街由皇后大道中起,沿山势而上,经过嚤啰街、荷李活道、四方街及必列者士街,直至坚道。筑于1841年至1850年,已被列入历史建筑物的特色建筑。

null

【中环·1973年】中环及上环区可说是港岛区的中心地带。上环是住宅区,中环区则为香港的商业、金融及银行中心,也是特区政府决策及权力中心,特区政府总部及立法会大楼均坐落于此。

null

【金巴利街·1974年】金巴利街 (Kimberley Street),是一条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的街道。金巴利街在天文台道与加拿分道之间。 金巴利街最多最著名是一些韩国料理餐厅及士多,尤其是在2005年韩流、韩剧来香港之后。所以金巴利街又有称为“小韩国”。

null

【尖沙咀·1972年】尖沙咀位于九龙半岛的尖端,据明朝万历年间的《粤大记》记载:由于该处海水为官涌山(现时佐敦的位置原本是一座山,名为官涌山)阻,形成一个沙滩,再加上海岸线凹凸不平,又长又尖,所以称为「尖沙咀」。

null

【弥敦道·1972年】弥敦道早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之时已开始兴建。道路原名罗便臣道,以纪念当时港督罗便臣。1887年,弥敦道的范围只是南至中间道,北至柯士甸道。1904年,港督弥敦爵士大力发展九龙半岛,扩阔弥敦道成为一条主要大道,并延长至窝打老道。

null

【弥敦道·1972年】在1909年3月19日,为避免此路与香港岛的同名街道混淆,香港政府决定把该道路更名为弥敦道,以纪念扩建该路的港督弥敦爵士。【七十年代的香港。资料:海特·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