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赠与”到“合作”,中国对非洲基建援助如何转型升级?

null

“量力而行,互利共赢”背景下对非洲基建援助合作新模式究竟是什么?

会为中国企业带来怎样的契机?

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一场有关“标准”的争论正在市政道路修复的施工现场上演。

null

马达市政道路中间隔离带

随着经济增长,马达加斯加目前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市政道路常常被往来车辆堵得水泄不通。负责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中铁建认为,最初由法国公司设计的绵延在马路中间的排水隔离带过宽,并不实用,而希望采用中国的设计标准取消一个隔离带,增加车道。但马达业主方受到早前施工标准的影响和出于对项目资金的考虑,对中国公司提供的设计并不理解和赞同。

null

“量力而行 互利共赢”

统计数据显示,1966年开始往后的十年间,中国对外援助的规模明显扩大,每年都超过国民总收入的1%(1966年1.068%,1972年2.052%),是目前的几十倍(2018年0.063%),当时主要采用物资援助和“交钥匙”项目的单一无偿方式,但这样的援助方式给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了巨大负担,同时,由于受援国管理运营能力较差等因素,项目的可持续性也无法令人满意。

null

20世纪80年代开始,强调互利共赢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特点,如何使得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多的价值,成为新的对外援助模式关注的重点。在原有无偿援助和低息贷款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市场在援助工作中的作用,国家开发出新的金融发展工具来推动中非的发展合作。

null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唐晓阳 :“大多数是以商业形式的贷款,以一种基金的投资,以商业模式进行,和援助有结合,更强调市场的作用。”

与欧美传统意义上的援助对受援国在民主,人权等条件方面的苛刻要求相比,中国的新型援助合作方式对往往面临着经济发展落后,国内形势动荡的非洲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更大的吸引力。

null

援助模式进化带来更多可能性

援助的方式为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建设拓宽了通道,而企业自身也凭实力逐步在当地立足。 文章开始提到的马达加斯加市政道路项目是中铁建通过国际招标取得的,项目资金来自欧盟。一般情况来讲,欧盟资金支持的项目是不会允许欧盟成员国以外的国家竞标,但此次中国企业成为了例外。

null

中铁十八局马达加斯加公司项目经理 渠红亮:“参加投标的公司有五家中国公司,三家法国公司,我们能取得这个标段的这个优势就在于我们施工了九号国道。”

法国是马达加斯加的前宗主国,受到法国和欧盟标准影响深远。在马达能够打破垄断,承接各类基建项目,对中铁建来说实属不易。而中国采用的援助投融资结合的方式也在逐渐得到当地的认可。

null

马达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部PPP处处长:“我们对于中国提出的中非合作新模式表示感谢,因为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的。”

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开发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援助和投融资并进的合作方式又怎样改变了国际援助的传统格局?更多精彩,请关注本周日晚19:45分凤凰卫视中文台《龙行天下》。

null

编辑:梁亦璇、撕纸小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