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人工作10年月薪未过万,你离中产还有多远?

摘要:你拿什么中产?

null

撰文|蜜姐&编辑|楚琦

昨天(4月23日)腾讯理财通等联合发布了《2019国人工资报告》,看完相当扎心。比如,近八成人工作10年月薪仍然未过万。

一方面挣得少,一方面我们花得还很多。据公开数据显示:过去的10年,我国家庭部门的债务增速年均高达30%。其中,最熟悉的当然是房贷的迅速增加。

在这样的双层夹击下,还有大量消费需求的刺激和无时无刻不在的广告轰炸:就是要拥有某款手机、某个包包、某种奢侈品才算不负此生。

今天,蜜姐就想和蜜友们一起来探讨下,在如履薄冰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进入中产阶层,或者是如何才能继续愉快地假装中产下去。

null

先说,收入的问题。《2019国人工资报告》显示,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广州平月薪过万人数占比最高,尤其是前三座城市,占比较高,上海是35.09%,北京是35.07%,深圳是26.91%。

不过即便是月薪过万,这三座城市的消费水平,尤其是房价、房租之高也是有目共睹的,月薪过万想迈入中产是基本条件,但也并不是多么有优势的条件。

如果没买房,哪怕天天晒着牛油果、健身房、旅行,也都与中产无关,因为收入除了贡献给日常消费之外,大头都得贡献给房租,基本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财富的搬运工,替房东打工。

那么买房的就一定坐稳中产了吗?

很不幸,也并非如此。尤其是所谓有千万身家,但房贷就占了几百万的人,即便表面有车有房,如果没有做好资产配置,基本也是个假把式。

null

之前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和中兴员工跳楼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方面,在同样高房价的我国香港,当地人就要谨慎得多。通常他们在贷款买房后,会配置同样额度的寿险保额,以预防最坏风险出现的情况。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25.75万亿元,占到了居民总贷款的53.5%。房贷几乎是每个中产家庭的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此之外,还有突如其来的大病及意外,都是中产不可承受之重。显然,家庭防风险,是保证你进入中产或保住中产刻不容缓的事情。

另外一点是,是否有持续的造富能力,除了个人能力,与年龄、机遇等一些不可控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2019国人工资报告》显示,最挣钱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互联网、房地产和金融。

null

在强调选择大于一切的时代,似乎入对行才是唯一的出路,不过入行你可以说了算,是否被请出去却很难说。

金融行业,去年从银行、券商、基金到保险,裁员、花式降薪和提升考核要求不断,很难说入对行就能保证高收入。

而互联网行业,今年京东宣布末位淘汰10%副总裁级别高管、取消快递员底薪,腾讯换血10%中层,到后来公然喊出996让员工加班拼命,最赚钱的行业也不能保证你拥有长期的好发展。

年薪百万的中产,被裁员,还要带上不奋斗,不是兄弟的帽子,再就业都是一个大难题,更别说保住原来的收入水平,其实是相当困难的。

null

在年初的某次交流会上,一位曾经的IT行业高管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经历:公司招聘一位区域总经理,他在面试的时候遇到一位应聘者,履历很漂亮,从业时间也挺长了,应该说是他的前辈了,他很担心,公司的薪酬待遇不能符合应聘者的期望。

结果是,当他问到对方期待的年薪时,对方小心翼翼地说愿意自降30万(事后了解到他已在家待业半年多了),但最终仍然未被聘用。原因是公司认为,此人四十多岁了,精力本身就不及年轻人,而且愿意自降年薪,说明拼搏能力已不够。

所以,即便是获得了超越普通人的好行业好岗位,也未必能保证风风光光一直中产下去。更别说那些假装中产的人。

难说要就此放弃?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如果你并非因为逃避选择了佛系人生,最好现在就开始努力拼搏。

null

首先,少看点一夜暴富的神话,背后通常都是掏光你积蓄的陷阱,比如互金、币圈。

大名鼎鼎的软银集团的孙正义,就是那位投资阿里获得1700倍回报率的神人,近期被媒体曝光,在炒币上亏了上亿美元。

不过他有输得起的资本,你未必有啊。好好珍惜我们996积攒下的第一桶金吧。

对年轻人来说,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有机会获得财富的成倍增长,比如从普通员工晋升到中层,通常能实现3-5倍的收入增长且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除此之外,想离中产近一点,每个人需要尽可能多地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

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们的经济发展确实非常迅速,也赶上了好时代,但在金融产品繁多的今天,大部分人,甚至绝大部分人却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

才会发生那么多,连产品合同都没有看过,自己买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大笔买入,甚至ALL IN的悲剧。

也才会有那么多对高利贷缺乏基本认识,盲目进行消费贷并深陷其中的年轻人。

此前有投资老手说没有读过四五十本财经类的书籍不要搞投资,虽严厉却也不失为良言。毕竟至少你要懂得基本的游戏内容和规则,才有可能成为赢家。

版权声明:本文系闺蜜财经(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