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家单位13件回函 北京法院助力扫黑除恶深入开展

“建议严查黑恶势力保护伞”“建议完善打击‘黑中介’的联动机制”“建议强化法治教育”……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通报,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北京法院先后向27家单位发送司法建议,收到回函13件,以司法建议助推社会综合治理,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规定,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人民法院可以向相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提出司法建议。司法建议,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重要方式。

在吕志勇等人破坏生产经营一案中,针对发现的乡镇干部参与伪造证据、涉嫌充当恶势力保护伞问题,北京延庆法院通过向政府、纪检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加强与有关主管部门或者责任单位沟通,合力挤掉“毒瘤”、拔掉“毒刺”。

北京朝阳法院针对开展专项斗争过程中审理的多起房屋租赁“黑中介”涉恶案件,从“个案分析”向“类案调研”拓展,深挖类案问题背后的普遍性、深层次原因,集中向朝阳区房屋管理部门发送了“加强联动机制建设”的建议。朝阳区房屋管理局收到司法建议后,积极与区公安、网监、刑侦等部门加强配合联动,形成了打击“黑中介”违法犯罪的合力。

北京丰台法院针对某研究所员工利用所里精密设备加工违禁品在网上出售这一问题,积极开拓思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主动与研究所沟通,专程到所通报相关情况,对研究所员工进行专题法治教育,由被动审案变主动服务,实现了静态效果向动态效果的根本性转变。

据了解,北京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把司法建议作为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有效方式,通过“聚焦目标责任制考核,构建‘引、推’相结合工作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实现靶向发力”、““聚焦提升质量,实现由‘个案分析’向‘类案调研’拓展”、“聚焦创新形式,实现‘面对面’立体发送”四项工作举措,不断强化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机结合,从源头防范黑恶势力犯罪,切实增强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针对性、实效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