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对话李成才:中国植物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由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发起并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已于中秋节期间正式登陆央视。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展现植物世界的自然类纪录片,将作为开启中国植物类纪录片的一项重要影像工程和一种文化符号,为中国植物界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凤凰网《文化风向标》第一时间联系了导演李成才。他表示中国有三万五千种植物,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端详、了解并分享这些生命,他们有一种强大的温暖的力量,孕育了我们这个民族。敬畏、呵护、尊重、善待生命的意识,需要民族中若干个人一点一点建立,有的人靠信仰;有的人靠温暖的传承;有的人靠知识的熏陶,而我们选择用艺术启迪大众观念,以植物生命为尺度,渴望观众对生命做一次沉思。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海报)

以下为对话实录(部分)

文化风向标:在您众多的纪录片作品当中,大部分选题围绕着资本市场和金融话题展开的是什么样的一个契机让您跨越到自然领域?

李成才:看起来不是那么紧密,其实对我们创作里面来说,思想理念肯定是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手段,那思想和理念,哪些东西是一致的,就是说我们这个国家到底是缺什么,它每一个阶段的任务不一样。比如说《大国崛起》那个时候,我们急需要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看他们怎么崛起的。所以我们从中国出发,带着中国的疑问,或者是向往,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答案,把世界的故事讲给中国人来听。现在《植物》这部影片,看上去很多人说你是从《华尔街》做《货币》又做《创新》,怎么一下就到《植物》这个上面来,我认为就是我们完成了最基础的这种温饱生活之后,需要开始关注心灵,关注我们从哪里来。

文化风向标:在您的创作之路上有哪些人或事给予过您创作灵感?

李成才:因为我最近正在给一个人写一篇东西,我就一直在想就是在我这个创作过程当中接触到哪些礼物。比如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就很打动我,还有让-雅克·卢梭的《植物学通信》,它是我的植物学启蒙书。我还遇到王石,王石写了有上千篇小短文,来写每一种植物。对我们来讲一个影片的诞生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这些关于植物的讯息逐渐的开始累加,累加到你已经无法抑制的说我一定要拍这部影片,我就在等待这个机会。

文化风向标:您接下来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划?

李成才:植物或者说大自然的世界太丰富,这些东西都会促使你还有未来,你沿着任何一个很小的角落去切进去,比如植物和汉字的关系等等,每一个字都背后跟着一种生活方式,跟着一种文明形态,如果沿着做下去,就会源源不断,我相信不光是我们团队,会有若干个人,能够发现植物的奥妙,能够把它传播出去,让大众分享和大众去获得。

文化风向标:5G时代已经来临,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是否会相应地有所转型?

李成才:的确遇到了挑战,所以我们会做一些妥协,比如这次我们也会来去做一些跟互联网相匹配的一些短视频,那未来可能还会针对来创作这样的东西。

文化风向标:您是如何看待纪录片、影视作品的衍生产品和文创产品?

李成才:我是特别希望能够做这一部分东西,这些文创产品能够形成和你的作品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他热爱了你的作品,可能就喜欢了你的东西,也可能因为喜欢上你的东西,然后回去再看你的作品,这之中是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关联的。

文化风向标:您会主动关注一些关于您作品的相关评论吗?

李成才:我是一开始是被动的被关注的,但其实我们知道自己的缺陷,但是我会照单全收,因为那就是你的一部分,然后它晦涩也罢,不好看也罢,它就是你生命当中的一部分。

文化风向标:您这么热爱纪录片事业纪录片创作,当然您也听说过就是您特别喜欢傅雷的一段话,就是知识分子是临终的鸟,当风雨欲来的时候,鸟第一个感受到,有责任把这种信息,尽早的告诉其他动物。

李成才:对。

文化风向标:想听您讲一讲,您对于纪录片这种使命感的如何看待?

李成才:我被许多伟大的作品滋养过,比如《阿甘正传》、《燃情岁月》,我们国内的《天山传奇》、《人生》、《芙蓉镇》还有像《霸王别姬》,被他们给感动过,所以知道一个文人应该承担什么,即便做不出来,但是也应该知道什么是好的东西,所以要往那个方向努力,我的影片里面不会有探讨那么多人性特别丑恶、阴谋的东西,就像巴赫说的,要让大众看到我们的作品的时候,对人性充满希望,应该是这样。

(李成才为《文化风向标》签名赠书)

李成才导演推荐书籍:

《源泉》

作者:(美国)安·兰德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推荐理由:一个人的自我如何形成,一旦形成以后,如何能够捍卫自己,这本书关于灵魂,是关于你生命的目的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推荐理由:帮助我们如何看懂中国,再表达中国,然后我们再探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