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 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2年)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内强品质、外塑品牌,优化农业品种品质品牌体系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渝府发〔2018〕47号)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做好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有关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要求,认真落实全区“一三三六”发展思路,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引领,立足富硒特色资源,聚焦粮油、花椒、茶叶、蔬菜、水果、水产、畜禽、中药材八大富硒产业,加强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富硒特色高效产业,增强富硒产品竞争力和富硒品牌影响力。到2022年,全区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统称“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产量8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额80亿元以上。特色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97%;主要农产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江津彩”品牌农产品覆盖国内大型销售平台、渠道20家以上,授权使用的品牌农产品平均溢价1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选育推广优良品种。

1.选育优良品种。强化种质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筛选一批地方特色资源,壮大科研创新平台,加大富硒优质品种选育,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优化柑橘品种结构调整和标准化生产,重点发展晚熟柑橘,推进W·默科特、沃柑、塔罗科血橙等优良品种选育。加强特色产品原产地保护,培育优质高产富硒花椒新品种,发展富硒优质稻、糯玉米、优质高粱、菜用薯类、优质油菜、油茶、油橄榄、油牡丹、特色笋竹等特色农业经济,发展龙眼、荔枝、晚熟李等特色水果,积极培育优质高产水产品种。大力发展名优良种,加快绿茶品种改良,引进发展富硒白茶,开发红茶、砖茶产品。加快引进黄精、砂仁、重楼等中药材新品种。推进气候生态产品建设,推动南部山区山地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引进适宜本地气候新品种。(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科技局、区林业局、区发展改革委)

2.建设扩繁基地。加快全国区域性柑橘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业企业,健全苗木质量监管体系,新建或改建标准化柑橘苗木生产基地1.5万亩。建成花椒林木良种壮苗扩繁基地1个、示范基地3个,花椒良种推广使用率达95%以上。新建或改建畜禽良种场2个。建设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1个。(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3.推广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农业主导优质品种50个,加快推进富硒优质品种试验示范建设。新推广优质特色经果5万亩。集中打造富硒优质水稻40万亩、绿色富硒茶叶2万亩。发展绿色优质水稻、糯玉米、绿色马铃薯、优质生态杂粮等12万亩,优质高粱5万亩,优质油料15万亩。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4.8万亩。推广规模化种植柑橘(柠檬)优良品种10万亩。建立标准化推广试验示范基地10个。推广规模化优良品种畜禽养殖20万头生猪当量。建设生态渔场1万亩,创建200亩以上规模的标准化稻鱼种养基地3个。建成木本油料、笋竹、干果、花卉苗木等特色经济林57万亩。(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二)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

1.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坚持质量兴农,立足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强化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配合制订《青花椒采收加工技术规程》《青花椒生态栽培技术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编制茶叶、花椒、水稻、西瓜、米花糖、酱油、虫草、柑橘、食用菌、生物有机肥等10项富硒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引导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平台等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及修订工作,培育发展农产品团体标准,鼓励制定企业标准。到2022年全区标准化种植基地规模达到40万亩以上,“三品一标”认证数量稳定在350个以上,认证农产品产量80万吨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2.开展标准实施示范。构建富硒食用菌、富硒生物有机肥与种养结合的硒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富硒标准化生产技术、“畜-沼-菜”循环种植技术、柑橘生态建园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成富硒粮油、富硒花椒、富硒茶叶、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水产、富硒畜禽、富硒中药材八大富硒产品基地50个。创建“江津花椒”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立花椒科技品比试验园1个、欧盟标准花椒出口基地1个、万亩绿色花椒基地1个、有机花椒试点基地1个。“菜篮子”规模生产主体全部实现按标生产。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到2022年,创建蔬菜标准园、水果标准园、茶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以上统称“三园两场”)总量40个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3.强化投入品监管。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严格执行《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加强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管理,普通农药经营门店常态化监管,全面落实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全面实施农药、种子经营二维码追溯制度。兽药经营企业入网追溯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责任制。深入开展农药残留超标、兽用抗菌药滥用、私屠滥宰、水产品非法添加、生鲜乳违禁物质使用、饲料非法添加等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4.加快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实现部、市、区、镇街、企业多级追溯管理。到2022年,实现“三品一标”、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应用全覆盖,建立镇街监管机构和农产品生产主体追溯点达100个以上。全面落实农产品追溯与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品牌评定奖励、“三品一标”认证登记等挂钩。(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5.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按照“五有一到位”要求,强化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推进村级协管员管理和机制建设。强化源头治理,围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查处力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常态化,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推行规模主体名录管理和网格化监管,将全区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纳入监管名录管理。强化信息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建立农资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6.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深入推行兽医工作“三项制度”,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全面落实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监测净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等防控措施,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开展专业化统配统施、统防统治服务,到2022年,确保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总体损失危害控制在3%以内。(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7.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推进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强化水肥一体化和绿肥种植生产技术示范。加快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步伐。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探索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回收利用体系。到2022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8.推动质量管理认证。健全激励引导机制,鼓励企业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02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环境体系(ISO14000)等自愿性认证,提高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意识,提升农产品质量管理水平。选择特定区域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追溯。探索特色农产品高端品质新型认证,推进品质等级体系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江津区市场监管局、江津气象局)

(三)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

1.健全农业品牌体系。立足“中国生态硒城”特色地域名片,以“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统揽,以粮油、花椒、蔬菜、水果、茶叶、畜禽、水产、中药材等八大类富硒产业品牌为支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品牌为辅助,构建“1+8+N”农产品品牌体系。大力推广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加强国家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品牌创建。做好品牌营销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到2022年,力争“一江津彩”进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打造富硒农产品产业品牌8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富硒品牌50个,“一江津彩”公用品牌统一运营管理企业50个,推介“巴味渝珍”农产品100个,重庆名牌农产品50个,富硒农产品150个,全面提升江津富硒养生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区商务委、江津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化旅游委)

2.塑造农业品牌文化。围绕富硒产业特点,深度挖掘富硒文化、长寿文化、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铸造农业品牌灵魂,强化农业品牌与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饮食文化有机融合,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推进农业文化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

3.做强品牌创建主体。紧紧围绕粮油、花椒、茶叶、蔬菜、水果、水产、畜禽、中药材八大富硒产业,鼓励农业企业品牌整合,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股权投资等方式组建产业集团或品牌联盟,做强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加快培养一批懂品牌、爱品牌的优秀企业家,培育具有品牌意识、懂生产技术、会品牌经营的农业生产新型农民,发展壮大农业品牌建设优秀人才队伍。推动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申报国家级品牌、国际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区商务委、江津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化旅游委)

4.做实品牌宣传推介。加大“一江津彩”公用品牌推广力度,增强“中国生态硒城”氛围,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新媒体以及富硒产业大会、富硒论坛、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线下运营店等平台,构筑品牌农产品宣传体系。持续举办富硒美食节、富硒餐饮大赛、“东方爱情节”“中山千米长宴”“猫山茶旅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制作“一江津彩”富硒养生农产品电视栏目。加大在国家级媒体、省级平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城市区域中心广告投放力度,把农产品品牌作为各类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宣传展示的重要内容,扩大农业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工作在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组织下,由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牵头做好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工,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齐抓共管。各镇街要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促进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纳入对镇街政绩考核内容,由区农业农村委牵头负责组织考核工作。

(二)加强要素保障。各项农业专项资金要向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倾斜。持续加强对获得“三品一标”、富硒农产品、重庆名牌农产品等农业品牌认证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和扶持。通过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鼓励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试点,从现代农业园区向现代农业功能区域拓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账户和区级土地流转风险防范财政专项资金。(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三)加强改革创新。稳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总结试点经验,建立健全农村“三变”改革的长效机制,持久释放改革红利。深入推进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密切利益联结,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发展一批品牌建设中介服务企业,提供设计、营销、包装和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江津区市场监管局、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四)加强基础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旅游路、产业路、便民路,强化农村公路与农业基地、林场、乡村旅游有效对接,与供销、邮政快递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衔接。提升光纤和4G网络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村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大数据建设和信息化服务,打造“互联网小镇”和“移动互联网村”。重点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农业节水行动。推进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