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师 | 临朐县北苑小学张兴芬:用心启迪学生的灵魂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作者 | 衣欣

编辑 | 刁博雅

摄影 | 王金奎、景浩恒

“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开学呀?”“老师,我好想你!”疫情发生以来的几个月,孩子们不断地在微信上用稚拙而热烈的语言表达对她的想念。开学第一天,她的孩子们激动极了,戴着口罩在安全的距离下与她隔空拥抱,努力地要用手势和眼神表达对她的爱意。这位受学生爱戴至此的老师,就是潍坊市临朐县北苑小学的语文教师张兴芬。

一位能够被学生衷心喜欢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一个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人。张兴芬正是如此,她始终坚持用父母之心教书育人,为学生敞开母亲般温暖的怀抱,诠释着超脱血缘关系的人间大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位“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应该是怎样的。

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感动无数人的“妈妈姐”张兴芬。

亦母亦姐:助折翼天使展翅高飞

二十多年前,张兴芬的班上有一位名叫张敏的学生,由于先天性左手残疾,刚出生就遭到父母的遗弃。养父意外离世后,无依无靠的她生活再次陷入绝境。当时张兴芬年仅27岁,尚未结婚,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瘫痪在床,家里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弟弟。尽管家里条件已十分艰难,为了能让张敏像同龄孩子一样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也出于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选择挑起照顾张敏的重担。

由于先天残疾,张敏经常受到同学的歧视和嘲讽,性格有些自卑。放心不下的张兴芬常去看望张敏,让张敏有所依靠,慢慢地欺负张敏的孩子也少了。张兴芬还常常给张敏讲张海迪、海伦·凯勒的故事来激励她,告诉她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的人缺口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在张兴芬的引导下,张敏过去的阴影被一点点照亮,并且日益自信起来。

为治好张敏的手臂,张兴芬带着她跑了全国30多家医院,因为张敏年龄太小,不适合做手术,张兴芬便每天坚持给她抻筋按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张敏的左手终于能伸展开了,也逐渐有了力量。与此同时,为了能让张敏继续学业,张兴芬的丈夫外出打工,她和张敏也利用闲暇时间捡拾过废品、上山采摘过草药、去河里淘洗过铁砂,连小女儿存钱罐里的硬币都算上,终于凑够了张敏的学费。

在张兴芬的悉心照顾和指导下,张敏不负众望,顺利考入大学并保送本校研究生。毕业后,她满载着“妈妈姐”传递给她的挚爱真情,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位折翼天使终得展翅翱翔,握紧天边的彩虹,开启了全新的精彩人生。

亦师亦友:做学生身边最亲的人

张兴芬让孩子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她的课的独家秘诀,就是爱与尊重。她一直信守孔子的教诲:“亲其师,信其道”,把孩子们当作朋友和亲人。她从不居高临下地命令、斥责学生,而是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打开学生的心扉,尽可能地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多年前,张兴芬的班里有一个山里的孩子小翟,因为智力有些问题,直到四年级连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得知这一情况,张兴芬就一笔一划地拿着他的手教他写自己的名字,光是一个“翟”字就教了许多天。半年以后,孩子终于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高兴地不得了。第二天,他便把家里的棒子、花生等粮食都煮好,带来学校送给给张兴芬吃。“哪怕智力上有些缺憾,小翟的感恩之心却丝毫不逊于别的孩子。”尽管装食物的袋子都是脏兮兮的,但张兴芬一点也不在意,感动得直流眼泪。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张兴芬也是严慈有度,在批评之后都不忘问一句:“孩子,你觉得老师批评得对吗?”如果回答不对,她就继续追问:“那你觉得老师哪里说得不对?”她以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心底里认识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怕孩子犯错误,如果能从中反思并进步,错误也会成为课堂。”张兴芬说。她的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成长之路。

务本求实:从教三十一载初心未改

在张兴芬的眼里,教师是世界上最具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职业,每个与众不同的学生都让她的教育生涯精彩纷呈。 刚调入北苑小学那年,张兴芬多年前教过的18个孩子从全国各地赶来看望她。不巧的是她正好在参加县里的教研活动,为了见上她一面,学生们整整等了三个多小时,但他们没有一点怨言,“能够见到张老师,就是等上三天、三个月也值啊!”张兴芬满脸笑容地回忆道:“当时我们泪流满面地相拥在一起,这种幸福感令我十分难忘。”

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张兴芬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她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幼怀揣的教师梦,忐忑的是担心自己教得不好,从而误人子弟。如今的她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已经走过了整整31个年头,对她来说,工作的力量源泉就是对孩子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学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如此充满献身精神。“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当老师,做张敏的‘妈妈姐’。”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兴芬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张兴芬还说,自己最看重的荣誉就是“优秀共产党员”这一称号,因为这是对她工作和人生的双重肯定。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她牢记党的宗旨,牢守教育处心,主动担当作为,时时处处做表率,走在前,干在前,创先争优。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鲜红的党旗、闪亮的党徽永远是她前进的最大指引。

虽已身为模范党员,桃李遍布天下,但张兴芬从未因此自满。正如老舍所说:“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张兴芬就有这样一颗谦虚而结实的心。

去年,以张兴芬为原型的微电影《妈妈姐》在众多媒体平台播放,引起很大反响,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盛誉之下,张兴芬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她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凡的事,她更说道:“我们做教师的人,首先自己不能停止学习。”今后她将以影片中的主人翁为榜样,继续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