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原标题:张爱玲   白岩松参加读库九周年活动时曾说:“今年《读库》里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绥化学院老

原标题:张爱玲

白岩松参加读库九周年活动时曾说:“今年《读库》里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绥化学院老师艾苓写的《咱们学生》。”

艾苓,就是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爱玲,“双师型”教师,学生们更喜欢叫她“爱玲老师”或者“爱玲姐”。因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她曾获得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她还是一位好女儿、好儿媳。

一、坚持职业操守,用生命演绎高校教师的荣誉

她主动做学生的“知心姐姐”,学生遇到困难有求必应。毕业生要求老师:“您的手机号永远不要换,这样不论走多远,我都能跟您随时连线。”

22008年4月,2006级文秘班学生林枫被确诊为尿毒症,双肾坏死,急需做换肾手术,几位班级干部向张爱玲求助。她跟系领导商议后,文秘班首先组织捐款,同时发出捐款倡议书,全校师生为林枫捐款五万多元。张爱玲有过五年新闻从业经历,为了取得社会救助,她先后联系了绥化媒体和大庆媒体,协助媒体对救助活动进行策划和跟踪报道。端午节那天,她应大庆交通广播邀请,一路奔波赶赴大庆,和大庆的三位作家一起走进直播间,向林枫的家乡人介绍林枫。大庆交通广播不仅推出系列报道,还为林枫捐款五千余元。林枫的情况通过她的个人博客发布后,身边的朋友和网络上的朋友也参与募捐,绥化本地的社会捐款近万元。林枫换肾后,她经常与他的家人和他本人沟通,为他们加油鼓劲。林枫的康复状况比较理想,2010年顺利毕业并考取工作,现在已经有了幸福的小家庭。

2009年张爱玲患上面部神经炎,治疗时走了弯路,恢复很慢,只好请假一周。一周后,病情仍无起色,她决定一边针灸治疗一边工作。她回到了课堂,照旧谈笑风生。她先后针灸120次,每次去上课,学生都鼓励她:“爱玲老师,加油!”

她先后担任两届新生班主任,学生们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主题班会:“畅想未来,立足当下”。她提前给学生布置话题:十年后的今天我在哪里。学生们畅想完未来,她引导学生讨论:立足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此时大家才明白老师用心良苦——刚刚进入大学校门,在他们想彻底放松的时候,老师在引导他们继续努力,为梦想继续奋斗。

二、坚持理想信念,用大爱书写师生关系“零功利”

张爱玲是绥化学院1987届毕业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协合同制作家,多次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创作奖,两次获得黑龙江省报纸新闻奖一等奖。2005年作为特殊人才调回母校工作,从事写作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发现最好的自己,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最终把课堂变成了各种写作的演练场地,鼓励引导学生将作品落地转化,成为媒体发表的文学作品、新闻作品、校园活动策划案等。2007年夏天,基础写作课即将结束,某班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向她颁发了“写作指导特别贡献奖”,奖状没有公章,背面却写满全班44个学生的签名。

她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主持的教改课题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新闻写作课是学生进行新闻实战的演练场。她经常安排采访实践环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采访和写作能力,提交自己的新闻作品。部分学生的新闻作品在校园媒体和地方媒体刊发,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学生的优秀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学业标准。张爱玲却认为:“高考不过是一次考试而已,我的学生还那么年轻,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作为老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发现最好的自己。”她指导的学生作品,获得第三届全国文化创意创业大赛二等奖。

由于在教学上倾心投入,张爱玲无暇自顾数年搁笔。2014年夏天,当她提笔写作的时候,学生故事扑面而来,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活动都成为她的写作素材。她的非虚构作品《咱们学生》2016年出版,该书记录了五十多个学生的成长故事,《解放日报》《黑龙江日报》等专门刊发了书评。张爱玲还受邀前往国内影响巨大的演讲平台“一席”,专门讲述学生故事,呼吁公众关注这些“没伞的孩子”。演讲视频的访问总量已超过三十万。

绥化学院地处欠发达地区,名不见经传,几乎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神经末梢,学生主要来自本省和中西部地区,贫困生占40%左右。这些贫困生艰难的求学经历,外人难以想象。

2006年秋天上基础写作课,贾春联无意间流露压力太大,有过跳楼的想法。下课以后,张爱玲约她一起走走。这才知道她家在农村,父母已经七十多岁,身体都不好,她也体弱多病,靠助学贷款读大学。张爱玲特意找到班长,请他关照。助学金评定时,申请的同学多但名额有限,班长撤了自己的申请,把最后的名额让给贾春联。

两个月以后,也是写作课,贾春联站起来说:“你们发现了吗?从教学楼西边的窗口向外看,风景最好看。前几天下了一场雪,雪上面有黄色的落叶,可露出来的草地还是绿色的,这样的色彩搭配太美了!”全班同学不约而同为她鼓掌。

这件事让张爱玲注意到,贫困生不仅需要经济援助,还需要精神援助。写作课结束后,她和贾春联经常联系,一直为学生的打拼点赞。毕业前夕,贾春联笑咪咪地告诉她:“老师,四年的助学贷款,我现在就全还清了!”

如今,做了七年小学教师的贾春联经常感慨:“一位老师对一名学生的爱,不惊天动地,但却影响了我的一生!”

自2010年开始,张爱玲利用假期探访毕业生,她发现,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那些贫困的毕业生更需要倾诉和引导,她愿意做这样的倾听者和引导者。学生们经常跟她说的一句话是:“想不到老师还这么惦记我们!”2017年,她干脆把贫困生调查作为自己的课题,开展专项调研。她认为,绥化学院的这些贫困生可以为扶贫工作提供鲜活样本。

三、注重精神赡养,把文盲母亲培养成当红作家

父亲去世后,她鼓励六十岁的文盲母亲学认字。2010年把母亲接到身边赡养后,她继续鼓励母亲看书、唱歌、弹琴,2012年开始辅导七十六岁的老母亲学习写作。在她的耐心辅导下,姜淑梅从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始,不断扩大写作范围,四年出版了四本书。其中,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入围2013大众最喜爱的图书,第二本书《苦菜花,甘蔗芽》入围2014中国好书,第三本书《长脖子女人》获得华文好书特别奖,成为文坛传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上百家媒体对此做过专题报道,母女二人两次受邀做客央视《读书》,还上过《新闻联播》节目。

从去年开始,她又鼓励老母亲学画画,老人家的小目标是九十岁之前成为画家。

她和爱人白手起家,有了立足之地,就从农村接来公公婆婆和小姑子,1993年至今已经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二十多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