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裴长洪: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要融合发展

原标题: 社科院裴长洪: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要融合发展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

原标题: 社科院裴长洪: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要融合发展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科技只能是传统金融服务信用提供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这种新的金融信用提供方式一定要和传统金融服务方式融合,在融合中得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裴长洪近期在财经网主办的“2018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高峰论坛”上表示。

他认为,从金融科技的发展脉络来来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金融电子化阶段,利用ID技术进入金融领域的业务流程、办公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效率。

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渗透到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业务撮合。

第三个阶段是扣动金融科技3.0的大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驱动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广泛的金融服务。

裴长洪表示,在目前看来,金融科技已经逐渐渗透到传统金融业务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包括获客、风控、反欺诈、催收等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它对一些创新,新技术的转化,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也就是说这几年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对行业的技术进步有着正向的意义。”

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广泛的运用于生产、生活,以及细分行业发挥的作用,这种现象怎么认识?

裴长洪认为,首先,金融科技明显挑战了传统的信用服务方式。传统的信用服务以资产质押作为信用提供的方式,传统银行提供信用服务靠资产质押,但难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所以很难回避市场风险,它所形成的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也难以完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传统的信用提供方式有一定的缺陷,这是金融科技能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以企业市场、消费者、价格这些海量数据作为依据的信息服务方式,形成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能够避免传统信用提供方式的不足和缺陷。

其次,是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的生产手段、工具投资都在虚拟空间里,没有物理外观和非固定化。“你的投资,你的生产工具没有物理外观,它的投入品是数据,也没有物理性。它又是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加上消费也出现虚拟性,网上消费,网上看各种节目、文字、音像等也是在虚拟空间里面消费,这些数字经济发展的特性使传统的信用提供方式遇到挑战。”

因此,他认为这种现象说明,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它所出现的这些细分行业,有客观必然出现的趋势。

开始都是野蛮生长,那么这种金融科技立足的基础是什么?

“立足的基础就是需要有海量数据,需要进行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计算。但是现在大量的新金融科技型企业很多都是小微企业,很难做这件事,因此做着做着就变成非法集资,从新的信用服务提供方式变成信贷提供方式,搞成原来传统的金融。本来新的信用提供方式是大数据,拥有数据应用人工智能计算,各种新技术为依据提供信用。”因此,裴长洪认为,野蛮生长之后必然出现整顿和清理。

裴长洪表示,金融科技,无论哪个细分行业要搞清楚,要建立一套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信用提供方式,需要拥有新技术手段,“这是不容易做的。如果有新技术手段服务领域很广泛,比如小微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包括为创业创新服务,包括各种互联网平台、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等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同时也能够为实体经济作出很多贡献。”

而且,裴长洪认为,怎么平衡好传统金融和新金融的这种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科技只能是传统金融服务信用提供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这种新的金融信用提供方式一定要和传统金融服务方式融合,在融合中得到发展。”裴长洪表示。

本文来自经济观察网,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赚钱的7000种生意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