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史上的荣耀你都知道吗?

  • 电动车的发展与荣耀都有什么?小编带你看
  •              
  • 今天,在众多消费者心中埃隆·马斯克与史蒂文·乔布斯都拥有教父一样的地位。虽然所处领域不同,但他们通过出色的工业设计,出众的营销手段,将一款款并不是他们独创的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巨大成功。今天,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还处于弯道超车的状态,但是你知道吗?20多年前,我们曾有领先世界的机会,这是一名浙商从千万富翁到千万负翁的故事。

  • 浙江是一个不缺少传奇商人的地方,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上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浙商博物馆就收藏着各个行业值得纪念的老物件,其中就有吉利、众泰等多家知名企业捐赠的汽车,相比之下展厅内的一个红色车身显得有些寒酸,但这辆“破车”却是每位浙商最爱拍照留念的物品。这是因为那个红色车身中蕴含着一段不仅是当地人,更是每个中国人都值得骄傲的历史。

null


  • 八十年代的千万富翁

  • 故事还要从1978年说起,当年文革刚刚结束,一名知青揣着在此前挣得的7万元人民币挤上了返城的火车。回到城市后,他毅然摔碎刚分配不久的公务员铁饭碗,建起包装材料厂、塑料厂、微机仪器厂,并且在他的努力下,这些工厂都创造了惊人的效益,当20世纪80年代,人们觉得万元户是财富代名词时,他却已经拥有千万资产,他就是叶文贵。

  • 1988年中国的汽车工业还相对薄弱,叶文贵看到路上跑着的车都是外国品牌,毅然决定自己造车,创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更超前的是他还想到,燃油车对环境有污染,因此立志开发新能源车,他就这样踏上了造车路。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null


  • 造车并不是一项简简单单的工作,虽然叶文贵拥有着一般人没有的聪明头脑,几个月时间内他就读通了当时所有的汽车电机,机械方面的书籍,但只有初中学历让他深感只靠自己是无法生产、制造出一台汽车,更别提是心中一直期盼的新能源车了,既然一个人无法完成梦想,那就找人合伙搭帮。

  • 但是在当时的金乡镇,要想招到众多高学历研发人才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叶文贵想出了“星期六工程师”这个办法,具体而言就是聘请省内外的航天、造船、机械加工专家,利用双休日,到金乡镇与他共同研发电动轿车。如果说机械结构开发的问题还能考聘请专家解决,那么外形设计这个当时我国汽车工业均处空白状态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 人才仅仅是困难之一,新的问题又来到了叶文贵的面前。汽车的制造需要各个行业共同的配合,而当时,国内几乎找不到成熟的零部件供应商,更别提能够寻觅一家符合老叶需求的公司了。

  • 既然没人能够满足需求,那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小受到革命思想教育的老叶开始着手自己完成零部件开发与制造。就这样大到车身结构、小到蓄电池,只要需要,只要市场上买不到合适的产品,老叶都设立工厂自行加工。

null


  •  零号样车

  • 坚持和执着让老叶等到了梦想落地的一刻,1989年2月的一个傍晚,一辆没有尾气排放的车辆缓慢行驶在通往温州最高峰的山路上,开车测试的老叶泪流满面。

  • 男儿有泪不轻弹,老叶明白,仅仅制造一台在晚上偷偷上路,不知何时趴窝的车没有意义,他的目标是量产车,是一台可以让周围人买到的产品。既然是产品,就要有名字,也许是心情复杂,或许是文化积淀不足,因此他只得为这台小家伙起了个简单的名字“零号”。

  • 尽管已经投了不少经费,但零号仍旧十分简陋,车身并非冲压制造,而是人工手敲,装上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加上四个车轮以及方向盘,零号样车就这样诞生了。当然,这样制造条件下的产品是绝谈不上豪华与科技的,但隐藏其中的是续航里程200公里以及8小时充满电的技术实力,这在当时世界车坛也属于一线水平,再丑也是自己的孩子,零号的落地总归还是让老叶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 量产之难,难于上青天

null


  • 叶文贵并没有被样车落地的喜悦冲昏头脑,他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样车与能够销售的量产车还有天壤之别,多年经商经验也让他明白买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现有设备远远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此外,电动车最关键的电池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样车落地后不久,叶文贵便带着工程师去美国进行考察,考察后他发现,电池寿命短、续航能力差、电动车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等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那么势必会影响纯电动车普及,因此,他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 既然纯电发展困难,那就让内燃机和电池共同工作,成为车辆的动力源。1990年,他便向全厂员工宣布要发展混合动力车型,随后他投入到去清华、复旦、同济等众多高校聘请专家以及购买土地,搭建厂房的工作中。

  • 为了给混合动力车提供专属的内燃机和动力电池,研发团队决定自己开发生产相关部件,经过一年的研发,自行研制的双缸水冷汽油发动机和电池完美配合。技术有了,要想真正走向量产,剩下的就是价格,实验室中再完美的黑科技,价格高昂也会落得无人问津,最终失败的下场。

null


  • 对于量产车而言,售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降低售价,老叶尽量自行生产零配件,这样就会避免遭受供应商控制价格的烦恼。即便当时博世、大陆这样的零配件供应商进入了中国市场,就老叶当时的产量来看,他们之间的合作估计也不会非常顺利。但即便如此,叶丰Ⅱ号还是不便宜,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于月工资不到百元的中国普通百姓而言, 五万元的售价简直是天价。加之当时没有充电站,也没有相应的售后服务设施,因此这台车仍未给老叶带来经济效益。

  • 尽管没有量产,但是这台在今天看来作坊里诞生的产品还是得到了认可,老叶很快从相关部门领导手中拿到了国家级新产品证书,甚至被评为建国四十年来,温州的第一重大科研成果,老叶的产品再次证明了自己。

小编分享一些电动车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内容属于作者原创,来源zzxlfj.com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