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医共体获国务院表扬

原标题:忠县医共体获国务院表扬 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核心,采取“1+1+X+N”模式建起医共体,即一

原标题:忠县医共体获国务院表扬

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核心,采取“1+1+X+N”模式建起医共体,即一所城市三级医院、一所县级公立医院、X个乡镇卫生院、N个村卫生室,构建起纵向联合与横向联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忠县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日前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忠县也成为重庆市首个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

向上“结亲”

县域就诊率达到93%

位于香山湖旁的忠县人民医院,是忠县最气派的建筑,26楼的住院大楼居于全县的制高点,俯瞰着母亲河长江。

“这是忠县投资近十亿建的人民医院新大楼,床位有1000多张。”2019年上班第一天,忠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大勇告诉记者,新大楼在2017年建成投用,让忠县人民医院迅速步入快车道,

“整个2018年,全院的门诊量达到55万人次,住院病人达到3.9万人次,比2017年增加了30%以上,增幅在全市县级医院中名列第一。

新院的硬件设备均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配置,新增了直线加速器、64排螺旋CT、1.5T核磁共振等近30台(件)百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投入达1.25亿元,黄大勇很自豪地介绍称,高精尖设备让忠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甲医院标准。

“向上结亲,助推了忠县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黄大勇介绍称,忠县人民医院与重医附一院、重庆肿瘤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以派驻学科带头人挂职业务副院长、科室负责人和派驻专家坐诊、巡诊等方式,参与医院行政、科室等多方管理及重点科室、业务指导。同时与北京301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与市肿瘤医院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

“生病就上主城的三甲医院,是过去区县不少患者的习惯。”黄大勇表示,忠县人民医院与北京301医院、重医附一院等三甲名院联盟,建立了“卒中、胸痛及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远程医疗中心”,引入肿瘤介入、冠脉造影等技术20余项,县域内疑难、危重病症救治率较改革前上升4.6%,有效地改变了忠县患者外流的状况,2018年,忠县人民医院手术量达到1.4万台。

忠县卫计委主任申继旭介绍称,目前忠县县域就诊率达到93%。该县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服务量同比上升10.25%,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到30%以下,医疗费用增幅下降到9.64%,百元耗材下降到19.95元,均低于国家指标,群众看病贵正逐步缓解。

向下“联姻”

实现县级医疗资源下沉

昨日上午,忠县人民医院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接收到忠县拔山镇卫生院传来的患者心电图。忠县人民医院的医生诊断后,将诊断意见反馈给基层医院。黄大勇介绍,忠县人民医院通过“小手拉大手”方式,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统为“一家人”。

在忠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医共体里,实现了信息共享。远程视频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临床检验、远程病理会诊等“五大中心”就在人民医院里,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龙头医院还负责指导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重点(特色)专科、等级医院创建,加强业务指导、人才培养、督导考核,全面提升诊疗水平,同时向基层医疗机构派驻具有一定实力的医生和专家坐诊、指导、帮扶;基层医疗机构选配等量医务人员到县级医疗机构学习;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村医到上级医疗机构轮训、培训、进修学习等制度。

申继旭表示,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龙头,忠县采取“城市三甲医院+县级公立医院+X个乡镇卫生院+N个村卫生室”的模式,组建2家“责任、服务、管理、利益”医共体,引导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人才向基层下沉,让群众在本地即可享受上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上下联转

基层首诊率达67%

黄大勇表示,医共体内统一药械管理平台,统一用药范围,统一开展带量采购,统一集中配送和药款支付,医共体内长处方和延伸处方得到有效应用,有效解决慢性病人在基层用药不连贯的问题。同时医共体内有序实施双向转诊机制和流程,上级医院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各成员单位根据功能定位开展诊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在基层”分级诊疗格局。

“镇卫生院就在家门口,照顾也方便,同时费用更低。”在永丰镇卫生院,80岁的岳国文告诉记者,自己患有肺气肿,需要经常住院,这次住了6天院,只花了430元,医保报销后自己只付了170元。

“一个普通的阑尾手术,大医院可能要花上万,患者自付超过4000元,三甲医院更贵,镇医院可能只要5000元,患者自付最多1000元。”永丰镇卫生院院长王建峰告诉记者,在医共体的帮助下,镇卫生院在硬件设施和医疗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加上基层医院在费用方面的优势,2018年永丰镇卫生院的门诊人次从2017年的8000多猛增到2.32万,住院人数从500多增长到1100人次,次均费用只有1100多元。

申继旭表示,从2014年起,忠县就将目光盯在了基层,实行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发展”,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如今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已能够独立实施内科、妇产科、外科等常规手术,目前基层首诊率达67%。同时通过医共体的服务体系,畅通双向转诊机制,县级公立医院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的病人达5264人次,基层医疗机构上转到县级医疗机构达2795人次,下转病人多于上转病人。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陈富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