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藤湖南:理解中国的方式

0.png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内藤湖南。  

01.png

■《中国史通论》 作者:[日]内藤湖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黄涌 “不思山皆荒秃,山脚下土壤呈赫色,山坡倾斜,海岸上危岩触目,山野为些许绿色所掩,似南画常见之构图,国家衰旧,如此荒凉。” 1899年,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第一次来到中国,写下了一本《燕山楚水》的游记。那时的他,已经是日本《朝日新闻》的知名记者,旅途中的观感,加深了他对眼前这个“老大中国”的理解与认识,也让他得以重新审视这个国家。 满目疮痍、如此荒凉的中国,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内藤湖南在书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如此荒凉,二千年郡县政治之余弊,惟有痛惜。” 后来,在写作《中国史通论》一书时,他将这一观点加以发挥,从更深、更远处探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一个“中国通”

内藤湖南,本名内藤虎次郎,1866年生于日本秋田县鹿角市十和田毛马内。因该地在十和田湖之南,故号湖南。

内藤湖南的祖父、父亲都是世代通儒。由于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汉学,6岁时即能读懂汉字书籍,9岁便能诵诗作词,到了十几岁,他的汉文写作已在家乡小有名气。

再后来,内藤湖南入读秋田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曾一度在小学任教。1887年,内藤湖南前往东京,先后从事杂志和报纸的编辑记者工作,曾先后供职于《日本人》《朝日新闻》等媒体,颇富才名。

1907年,京都帝国大学开设史学科,41岁的内藤湖南受当时京都大学学长狩野亨吉的邀请前往任教。

1909年,内藤湖南晋升为教授,一直到1926年退休,内藤湖南一直在京都帝国大学主持东洋史学第一讲座,讲授中国上古史、中国中古的文化、中国近世史、清史、中国史学史、中国目录学等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开创了日本京都历史学派,其弟子中涌现出宫崎市定等后来名满天下的学者。

内藤湖南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通”。他前半生做记者时,曾多次来过中国。他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在《朝日新闻》担任主笔时,他发表的文章即与当时的国内舆论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而这正得益于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此外,内藤湖南还曾与严复、张元济等学者有过笔谈。在京都大学担任教授时,还诚邀过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前往讲课。

在日本汉学界,内藤湖南享有“东洋史的巨擘”之美誉。在内藤湖南看来,东洋史即中国史。而他所向往和倾慕的古代中国——那是高贵、华丽、典雅的中国,那是散落在灿若锦绣的六朝辞赋中、凝固在满纸烟云的书法绘画里的中国……

中国历史的分期

提到内藤湖南,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唐宋变革论》。作为汉学家,内藤湖南为国人所熟知,正在于他异于一般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分期。他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即:上古、中世和近世。

从开天辟地到后汉中期为上古时期。而这一阶段可再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中国文化的形成时代,即中国本部华夏民族文化实现一统的时代;后期是中国文化向外部发展,演变成为所谓东洋史的时代。

内藤湖南虽认为,从历史精确角度来说,这种划分并不准确,但他的依据则是视司马迁《史记》的问世为标志性事件,以为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性历史觉悟的产生。

到汉武帝时,“独尊儒术”的产生,形成了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文化。随着汉朝的对外征伐,中国文化自然向周边扩散。西汉从政治上赢得了四周少数民族政权的臣服;而东汉则从文化上普及于各国。文化普及的结果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觉醒。

内藤湖南认为,东亚的历史不只是汉族的历史,而成为了各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历史。而由此,中国主体文化已经确立,上古时代也随之结束。

从东汉后半期到西晋,是从上古到中世的过渡期,中国文化暂时停止向外发展。儒学思想也逐渐从学术领域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周边异族民族意识日渐强烈,势力反侵中原,演变成“五胡乱华”的纷乱局面,中国随即进入了中世时期。

中世时期从南北朝开始,到唐代中期结束。在异族的冲击下,中国文化完成了痛苦的裂变与再生,胡汉交融的结果诞生了新兴的隋唐文化。隋唐时代,中国对外的影响力达到顶点,东亚文化圈在此时开始成型。然而基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周边异族对中国的影响力水涨船高。

由宋代开始,中国进入近世时期,直至清末。宋元为近世的前期,明清为近世的后期。贵族没落,平民地位提高,构成了中国特色的近世史:文学艺术极其繁盛,政治军事逐渐对民众失去了吸引力,建功立业已不再是人心之所系,追求宁静与祥和、厌恶纷争和战斗开始成为人们的内心追求。

进入近世之后中国文化发展到顶峰,但衰亡的种子总是在极盛中播下。这一过于早熟的文明,历时千年,最终催生出了弊病重重的晚清帝国。

这其中,唐宋的变革期,尤值得关注。

在内藤湖南看来,唐宋是中国由中世向近世转折的一个重要过渡期。他谈中国历史,“宋代近世说”是他的一个核心观点。

而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是他认为由唐及宋,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最重要的变化则体现在贵族政治的崩溃以及“平民主义”的抬头。

内藤湖南指出,在宋代以前,天子的废立和弑逆等事件更为常见,而这以后,则在道义上不被允许,被视为“大逆不道”。

内藤湖南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选择是以文化变迁为基准的,即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波动大势来定,而非从经济发展上进行划分。

内藤湖南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要真正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理解它的内在精神,就应当从文化上着眼。

复杂的历史学者

《中国史通论》,是内藤湖南关于中国历史的通论性著作,对欧洲、美国、日本的汉学研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研究中国历史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峰。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历史学者,内藤湖南因其成长在特殊的历史年代,所以他的历史观点,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他在谈论中国历史发展时,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中心转移论”——“中国自古以来,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移动、前进”“例如开凿大运河,文化中心的移动也受到影响……南宋以后,中国文化日益往东南发展,近来大致是沿着大运河流域形成文化中心”。

而这种“文化中心转移论”,在当时又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扩张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学说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与“侵略扩张”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

1934年6月,内藤湖南病逝于日本京都南郊的恭仁山庄。死前,他留下了一个荒谬的论调:中国如同蚯蚓,日本将要复兴。

责任编辑:马蓉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