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固厢古墓发掘简报

原标题:临颍县固厢古墓发掘简报 点击上方“小城临颍”,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注小城临颍,临颍新闻

原标题:临颍县固厢古墓发掘简报

临颍县固厢墓地M48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漯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为配合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管线建设,河南省漯河市文物部门经调查勘探在临颍县固厢村东发现大批古代墓葬。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漯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这批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共清理古墓葬159座。其中M48出土的16件随葬品中,有10件铁器和2件石钱范,为漯河地区首次发现。现将该墓情况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

固厢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固厢乡固厢村东,西南距汉至隋时的临颍古城(今城顶村)约1.5公里。南距临颍县城约5公里。西距107国道0.6公里,东约2公里为京港澳高速公路。墓葬所在区域原来为一东西向的小岗地,20世纪90年代因砖厂取土挖去1米左右,现地势较平。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管线从墓地中部穿过,M48位于固厢村东部偏北。(图1)

图1 固厢村M48位置示意图

二、墓葬形制

M48开口于耕土层下,墓口距地表0.25米,向下打破浅黄色粉沙土层。墓葬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土坑竖穴墓,平面呈刀形,直壁平底。墓室长2.45米,宽1.50米,口距底深0.54米;墓道窄于墓室,其东侧与墓室共用一壁,宽1.10米,长0.65米,深度与墓室一致。墓葬方向12°。墓内填浅黄、黄褐相杂的五花土,质地较疏松。(图2)

三、葬具及墓主

在墓室底部东侧发现有一长方形棺木朽痕,长2.00米,宽0.60米,残高0.05米。

图2 M48平剖面图

1.陶广肩罐 2.陶圜底罐 3.铁钩 4.铁削 5.铁棒 6.石臼7.铁弯刀 8、9.石钱范 10.铁削 11.铁斧 12.铁挂钩13.铁扣形器 14.铜镞 15.铁带钩 16.铁镦形器

图3 M48全景照 (自南向北)

棺木中发现有人骨一具,仰身直肢,头向北,面向上,右手顺置于盆骨旁,左手置于盆骨之上,骨架长1.80米。人骨全部采集,经鉴定,墓主为成年男性。

四、随葬器物

该墓随葬器物相对比较丰富。除1件铜带钩置于墓主人腰部左侧、1件镦形铁器压于左股骨下外,其余均放置于墓主人的右侧,共计有陶、铁、铜、石4类16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陶器 2件

圜底罐 1件。标本M48:2,泥质灰陶,近盘口,圆唇,微束颈,斜折肩,腹壁近直,腹下部弧收,圜底。肩腹相交处为折棱,下腹部饰横向绳纹,底部饰交错绳纹。口径11.6厘米,最大腹径19厘米,高24.6厘米。(图 4-1;封二-2)

广肩罐 1件。标本M48:1,夹砂灰陶,侈口,平折沿,方唇,唇中部微凹,颈微束,广折肩,下腹缓收,平底。肩饰两组凹弦纹,每组五周,两组凹弦纹饰以细绳纹,下腹饰交错绳纹。口径13.5厘米,底径13.1厘米,最大腹径36厘米,高30.4厘米。 (图4-2;封二-1)

(二)铁器 11件(图5)

斧 1件。标本M48:11,平面近长方形,扁方銎口,銎口平整,侧断面呈楔形,直刃,身平素,銎内有朽木残存,似当时安有木质柄。斧长 13厘米,宽5.8~6厘米,厚3.2厘米。 (图 4-3;封二-9)

图4 M48出土器物

1.陶圜底罐(M48:2) 2.陶广肩罐(M48:1) 3.铁斧(M48:11) 4.铁削(M48:10) 5.铁削(M48:4) 6.铁棒(M48:5)7.铁挂钩(M48:12) 8.铁扣形器(M48:13) 9.石钱范拓片(M48:9) 10.石钱范拓片(M48:8) 11.石臼(M48:6)12.铁弯刀(M48:7) 13.铜镞(M48:14) 14.铁带钩(M48:15) 15.铁镦形器(M48:16) 16.铁钩(M48:3)

削 2件。标本M48:10,背厚而平直,刃斜尖,柄略窄于身,柄端有椭圆形环。柄断面为近三角形。刃长11.8厘米,刃部宽1.2厘米,背部厚0.5厘米,通长19厘米。(图4-4;封二-8)标本M48:4,整体略呈弧形,刃斜尖,柄略窄于身,柄端有椭圆形环。柄断面为长方形。器身外残留有木鞘痕迹。刃长26.8厘米,刃宽3厘米,背厚0.4厘米,通长35厘米。(图4-5;封二-3)

镦形器 1件。标本M48:16,长筒形,较瘦小,顶部一端稍细,顶近平。銎内有朽木残迹,用途不明。底端径1.5厘米,顶端径1.3厘米,长 3.3厘米。 (图 4-15;封二-14)

棒 1件。标本M48:5,为棒形四棱柱状,一端稍粗,横截面近正方形,边长宽2.2~2.3厘米,通长4.7厘米。(图4-6)

扣形器 1件。标本M48:13,平面呈“凸”字形,横断面呈“凹”字形,素面,其用途不明。长3.3厘米,宽1.8厘米,高1.1厘米。(图 4-8;封二-11)

弯刀 1件。标本M48:7,近镰形,其前端较窄,而后端较宽。器一面有刃,刃向外,背向内,柄略窄于身。刃部断面近三角形,柄部断面呈长方形,柄部有木纤维残迹。刃部宽2.1厘米,背厚0.5厘米,通长14厘米。(图4-12;封二-5)

图5 M48(局部)

带钩 1件。标本M48:15,形体短小,首折钩,腹部平面近圆形,腹背有一圆形钮,长3.7厘米,宽1.2厘米,高1.2厘米。(图4-14;封二-13)

挂钩 1件。标本M48:12,平面呈“S”形,首尾均折钩,尾折钩较甚,首部较宽,长4.6厘米,宽5.8厘米,高2.1厘米。(图4-7;封二-10)

钩 1件。标本M48:3,长条形,首折钩,截面近圆形,直径0.8厘米,通长44厘米。(图4-16;封二-3)

(三)铜器 1件

镞 1件。标本M48:14,三棱式,三刃向前相聚成峰,横断面呈等边三角形,头部断面近圆形,铁铤残断。镞长2.4厘米,宽1.1厘米,通残长3.4厘米。(图4-13;封二-12)

(四)石器 3件

臼 1件。标本M48:6,汉白玉质,侈口,尖圆唇,斜腹较浅,腹壁较厚,内底浅圜形,厚平底。口径5.6厘米,底径3.6厘米,高8.4厘米。 (图 4-11;封二-4)

钱范 2件。均青灰色云母石质,近长方四棱体,一端较平,另一端不规则凸起,残断严重,钱模无完整者。

标本M48:8,范面中部刻一浇铸槽,长3厘米,流口宽0.5厘米,深0.3厘米。两侧各阴刻一排上、下两枚钱模,均面径1.4厘米,穿宽约0.9厘米,未发现内外郭和钱文。范背面阴刻一篆体“两”字,应为试刻未竣,其上部横划较长,字高约1厘米,宽约0.5厘米。其左侧范的断面处可见有字的部分刻画痕迹。范残长4.2厘米,宽2.4厘米,厚2厘米。(图4-10;封二-6)

标本M48:9,范正面中间刻一浇铸沟槽,长3.6厘米,流口宽0.4厘米,深0.2厘米。槽一侧上、下阴刻两枚钱模,大小相同,面径1.4厘米,穿宽约0.9厘米。背部阴刻有一枚圆形钱模,直径2.3厘米,穿宽不明显,隐约可见约0.8厘米,中心有一方形柱,边长近0.5厘米,已残。范两面均未发现内外郭和钱文,因随葬时位于铁器旁而浸入铁锈。范残长3.7厘米,宽2.4厘米,高2厘米。(图4-9;封二-7)

五、结语(一)墓葬年代

从随葬器物看,该墓出土广肩罐与郑州岗杜M127陶坛[1]相同,与西安北郊龙首村西汉早期墓(M2:9)Ⅱ式罐[2]、云梦睡虎地秦墓陶瓮(M11:41)[3]相似;圜底罐与安徽宿州市骑路堌堆(M1:13)罐[4]形制相同,与郑州市金水区廊桥水岸战国晚期秦墓(M7:1)B型圜底罐[5]、河南许昌市仓库路战国和汉代墓葬Ⅸ式罐 [6]相近;铁削(M48:4)与河南义马市张马岭村九十号墓铜刀 (M90:11)[7]、洛阳烧沟汉墓铁刀Ⅲ(M103:14)[8]192-194形制相近,铁削(M48:10)与陕县东周秦汉墓Ⅱ型铁刀 (M3025:2)[9]148、洛阳烧沟汉墓铁刀Ⅱ (M129:3A)[8]192-194近同;铁斧与秦兵马俑一号坑后五方清理出的铁斧(T21G10:04)[10]形制相似;铁带钩与河南巩义站街秦墓铜带钩(M2:6)[11]形制相同;铜镞与陕县东周秦汉墓地战国晚期汉初铜镞 [9]143形制相同。

两件钱范与山东博兴县辛张村出土的 “榆荚”和“四铢半两”合体范[12]中的“榆荚”和“四铢半两”钱范无论是在石质、钱币造型还是规格上均基本相同。根据史书记载,“榆荚”的通行时期当在吕后六年①《汉书·高后纪》:“六年春……行五分钱。”注引应劭曰:“所谓荚钱者。”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至文帝初年②《汉书·平准书》记载:“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此种范制作时,可能是先刻制为“榆荚”范,在文帝改行新币制(四铢半两)后,铸币人为节省制范材料而利用废弃的荚钱旧范,改为新四铢半两范的。

根据该墓的形制、器物和器型,特别是两石钱范的特点分析,此墓的时代为西汉早期,下限可能在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更铸“四铢半两”钱后不久。

(二)墓主人身份

经人骨鉴定,墓主人为成年男性。该墓规模较小,无发现礼器,表明墓主人社会地位不会太高。随葬品除日用陶器、石杯、铜镞和铁带钩外,有较多的铁制工具,特别是其中的两件石钱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墓主人身份的重要线索。结合汉初和文帝时曾允许钱币私铸的历史背景,该墓主人应是一个手工业者,很可能为私铸钱币工匠。

(三)文化因素分析

该墓虽然规模较小,出土器物亦不算丰富,但却体现了多种文化因素。如该墓中的罐(关中地区称该器型为缶)为关中地区秦墓中的典型器[13],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河南陕县东周秦汉墓地、郑州市金水区廊桥水岸秦墓中均为常见器物;圜底罐为中原战国中晚期常见器物,如郑州市岗杜、二里岗、金水区廊桥水岸战国晚期秦墓地,郑州市南阳路家世界购物广场战国墓地,河南许昌市仓库路战国和汉代墓地均可见到该种器型。该墓随葬器物兼具秦文化、中原文化战国晚期特征,反映了两种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对西汉早期漯河一带丧葬习俗的影响。

M48随葬品中有10件铁器和2件石钱范,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西汉早期社会经济,了解当时手工业发展和货币铸造状况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附记:本项目发掘领队为楚小龙,执行领队为刘晨,参加发掘和整理的有张珂、刘晨、贾长有、党明瑨、刘行、李丽莉、李煜等人,器物修复由贾长有、董恒、弯宇完成,绘图由贾长有完成,器物照片由刘晨、刘群拍摄,包括M48在内的墓地人骨体质特征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孙蕾博士鉴定,在此一并致谢。

执笔:张珂 刘晨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一队.郑州岗杜附近古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参考资料,1955(10):3-2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西安北郊龙首村西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2002(5):34.

[3]《云梦睡虎地秦墓》编写组.云梦睡虎地秦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47.

[4]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宿州市文物管理所.安徽宿州市骑路堌堆汉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13(4):18-24.

[5]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金水区廊桥水岸战国晚期秦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13(4):20.

[6]许昌市文物工作队.河南许昌市仓库路战国和汉代墓葬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10(1):11.

[7]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河南义马市张马岭村九十号墓的发掘[J].华夏考古,2012(3):23-28.

[8]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烧沟汉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92-194.

[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县东周秦汉墓[M].科学出版社,1994:143,148.

[10]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一号坑后五方遗物清理简报[J].华夏考古,2012(1):26.

[11]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巩义站街秦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6(4):17-24.

[12]李少南.山东博兴县辛张村出土西汉钱范[J].考古,1996(4):92-94.

[13]刘建安.洛阳地区秦墓探析[J].华夏考古,2010(1):86-94.

[责任编辑 张倩]

临颍县固厢墓地M48出土文物

1.M48:1 广肩罐

2.M48:2 圜底罐

3.M48:3 铁钩 M48:4 铁削

4.M48:6 石臼

5.M48:7 铁弯刀

6.M48:8 石钱范

7.M48:9 石钱范

8.M48:10 铁削

9.M48:11 铁斧

10.M48:12 铁挂钩

11.M48:13 铁扣形器

12.M48:14 铜镞

13.M48:15 铁带钩

14.M48:16 铁镦形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