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

王旺山

null

富平的柿子红了。

秋天的渭北高原,是被遍野的柿子染红的。穿行在富平乡间的任何一条路上,或远或近,都能看见星辰般点缀在枝叶间火红的柿子。不说那成片连畔的柿子林,就是清瘦的原野上乍现的一棵孤立如伞的柿子树,在深秋的渭北也能成为一个吸引我的风景。

在2483年前,富平县叫频阳县。时值东周,频阳归当时的秦国所管辖。沧海桑田,雄关漫道,历经岁月更迭,穿越历史风雨,富平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北上南下,东进西联,引项目、建园区、兴产业,努力补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扶贫脱贫和生态建设的短板,坚持发展、民生、稳定、作风四个底线,聚焦富裕、和谐、美丽建设目标,开创了富平百年来少有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焕发出了灼目的光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陕西省的第一人口大县,按既定目标,再过两个多月,富平县即将彻底摆脱贫困,出列全国贫困县的行列,用几代人的智慧,在石川河畔创造了一个可以与轩辕黄帝“荆山铸鼎”相媲美的传说。

时隔几千年,在距离黄帝当年铸鼎的荆山村所毗邻的石川河上游,走出了一位被开国领袖毛泽东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战争年代到建设时期,习仲勋襟怀坦荡,鞠躬尽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富平,作为陕甘宁边区照金革命根据地,县域内遍布红色基因,富平县委县政府带领80多万富平人,意气风发,秉承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时刻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撰写的调研报告《富平县绿色发展之路》显示:改革开放40年,富平县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富平GDP仅为2.1亿元、人均GDP只有350元。2017年全县GDP和人均GDP分别上升至144.48亿元和19190元,分别增长68.8倍和54.8倍,年均增长11.5%和10.8%。按不变价格计算,1990年至2017年GDP年均增长10.6%。这些指标都高于全国的总体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富平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0平方公里扩展到20平方公里。城市管理趋于规范,城市品位日益提升。“气化富平”覆盖城区园区,330KV输变电工程投产运行,城乡基础和面貌明显改善。截至2017年,富平城镇化率已提升至40.5%,这几乎是2014年的两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富平按照“融入西安、富阎同城、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和“做大县城、做好集镇、做美社区”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清水大绿、生态宜居新富平。据渭南市委常委、富平县委书记郭志英介绍,他们这几年建设城镇化的理念,就是遵循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思想,一是拓框架:新建荆山大道、怀德大街等主干街路28条,硬化背街小巷72条,城市道路总里程60公里,城市环线实现闭合,初步形成了“五纵六横”的城市道路框架。二是提品位:实施了“两河一路”提升改造。目前温泉河湿地公园、石川河生态公园已建成开放,成为县城,乃至渭北高原上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三是强推进:庄里、淡村等重点镇建设对标中心城区,一手抓改造工程,一手抓城区管理,不断提高小城镇现代化水平和群众的城镇化意识。

富平不光是陕西省的第一人口大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

而今的富平身上有很多耀眼的光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的墨玉之乡、石刻之乡、陶艺之乡、奶山羊之乡、柿子之乡、柿饼之乡、早中熟苹果之乡、琼锅糖之乡……还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实验区及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试点等国家和陕西省改革试点区。尤其是富平柿饼、流曲琼锅糖、富平甜瓜、富平墨玉、富平羊奶粉、富平九眼莲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富平的区域位置,决定了它的发展之路。这个伫立在渭河平原与渭北高原的接壤地带的富庶太平之地,气候宜人,四季干湿冷暖分明,物种丰富,素有“九峪肥田”之称。经历了多年的思考,富平最终确定了一个绿色发展之路。

截至2017年,富平发展各类农业园区38个、规模养殖场区460个,栽植苹果26万亩、柿子25万亩、设施瓜菜10万亩,奶山羊存栏58万只;有涉农龙头企业58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97个、家庭农场613个,“陕富”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与此同时,富平县在绿色发展的大主题下,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可喜的势头。尤其是2012年富平县进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圈以后,他们没有坐等馅饼,没有盲目冒进,而是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着眼点,面向市场,集中发力。顺势设立了富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倾力打造大西安副中心城市和关中城市群新增长极,成为大西安亿万级工业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构想,不能不说是一个凭借地理优势,打破区域束缚,凌空出世的大手笔。短短3年,一个从石川河北岸成长起来的高新区,已经有中国能源集团、宝能集团、圣唐乳业、星美新能源、韦加无人机等12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由中国能源集团投资兴建的神华富平电厂,是一个绿色低碳的热电联产示范项目。企业的烟气协同治理、“四塔合一”布置等技术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是首例。同时,富平热电厂的运营,也成为富平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

圣唐乳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羊乳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刚刚投产的圣唐乳业,每天要处理鲜羊奶500吨,年产羊乳粉2万吨。他对富平经济的作用,不仅仅是繁荣和纳税。他在富平的刘集镇建有一个占地2000亩,全国首家奶山羊有机牧场。两年前,这个牧场还承担了国家948重大课题,从法国引进阿尔卑斯奶山羊坯胎和冷冻精液,成功培育出国内惟一全新品种“黑白花”奶山羊。

富平的柿子产业,主要分布在北部沿乔山南麓一带的几个乡镇。富平县林业局工程师王景岗说,富平县为鼓励农民优化产业结构,广栽富平尖柿,专门出台了一项政策。贫困户每栽一亩柿子,补助400元。其他人,每栽种一亩柿子,县上补助300元。计划到2020年,全县种植柿子的面积要达到30万亩。实现40亿元的收入。不光要确保种植面积,县上还要借助现代科技在深加工上用力。不光要加工柿饼,还要生产柿子醋、柿子酒、柿子果脯、柿子冰淇淋等产品。

地处金瓮山南麓的曹村镇,可以说是富平最早栽植柿子树,发展柿子产业的乡镇。这是一个秋阳灿烂的午后。在太白村一个柿子园里,十几个柿农正在有条不紊地采摘柿子。按年景说,今年是这个柿园的大年。看着笑开了花的柿农,曹村镇副书记殷都兴显然有些兴奋。他指着不远处的金瓮山说,曹村这一带,海拔都在1000米以下,光照条件好,柿子含糖量和成熟度比其他地方好。同样是加工柿饼,曹村的柿子三斤七八两,就能加工一斤柿饼。平原地区,加工一斤柿饼,少说也得四斤鲜柿子。

曹村镇是一个大镇,常住人口有4.5万人。从2011年新一轮栽植柿子树开始,也就六七年时间,曹村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栽了柿子树。家里有十几亩柿子的人,至少在2000户以上。自然,曹村的400多个贫困户,也都靠柿子脱了贫。除了种柿子,曹村每家还种有花椒。殷副书记扳着指头,又给我算了一笔账。今年的花椒每斤40多元,每亩花椒按200斤计算,至少收入8000元。眼下,曹村的花椒和柿子面积差不多,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咋说都在10万元。说到今后发展,殷都兴不假思索地说,曹村有唐丰陵、有贾岛墓、有书院遗址、有渭北刀客文化,有柿子博物馆……我们要打造一个以柿子为主题的风情小镇,正在招商引资,发展农家乐,先把乡村旅游搞起来。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富平柿农的脸都被火红的柿子映照得通红,尽管天气逐渐变冷了,可富平人的心里,却总是暖烘烘的,他们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滞下来,他们笃信习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道理。昨天,曹村镇那个年轻的副书记还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忙打听一下,曹村镇柿子种植、加工整体申报非遗项目的事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