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士治疗咳嗽谈顽固性咳嗽怎么办?

前几天听说钱七虎老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义春大夫由衷为他高兴! 去年,钱老看到吴大夫发表在本

前几天听说钱七虎老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义春大夫由衷为他高兴!

去年,钱老看到吴大夫发表在本报健康版上的慢性咳嗽科普文章后,慕名来到吴大夫社区朋友专场看病。

为什么顽固性的咳嗽让国之大宝如此不省心,甚至京城最有名中医院的院士通道也看过,就是不理想?经过社区专场治疗,钱老的慢性咳嗽缓解了80%,对效果比较满意。那么,顽固性咳嗽,究竟为什么会让人这么发愁呢?为此,在当前流感流行之际,吴义春大夫再次撰文说咳嗽。

咳嗽,咳嗽,咳嗽问题不简单

咳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经常鼻塞流涕或者高烧好了以后还会出现咳嗽,并且总不见好!咳嗽起来真是很痛苦,没完没了的咳嗽,剧烈的咳嗽,撕心裂肺的咳,整个胸都像炸了一样,这是患者首诊时常见的形容。

有些咳嗽迁延不愈,有些咳嗽每到季节犯病,有些咳嗽见了污染空气加重,有些咳嗽躺着加重,有些咳嗽饭后加重,有些咳嗽晚上欲盖弥彰,有些咳嗽白天喋喋不休!长久咳嗽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更严重的疾病,这种反复,可能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反复发作几年,最长甚至咳嗽四年之久,往往到医院拍了片子还没什么问题。

看来咳嗽并不简单,咳嗽为什么这么复杂?

咳嗽,诊断清楚很关键

有这样一类咳嗽,常于感冒以后出现,细心的你也许会观察到:鼻塞流涕或者高烧好了以后还会出现咳嗽,还常常迁延不愈,到医院拍片子查血象也没查出问题,用消炎药更是不管用。甚至有些朋友选择放弃治疗,也有很多朋友误认为咳嗽只是感冒的“后遗症”,不用再治了,结果导致咳嗽迁延不愈!实际上,咳嗽诊断清楚,对症下药,中西医结合,效果非常不错。

上述这种咳嗽临床比较常见,有统计占亚急性咳嗽的48.4%,学界一般认为本病具有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咳嗽顽固,甚至发展为慢性咳嗽。追问病史:都是因为感冒后出现。现在这类咳嗽逐渐被学界认识被称为“感冒后咳嗽”,它的主要特征是咳嗽,或干咳,或有痰,常常伴有嗓子痒不舒服。咳嗽时伴有咽喉刺激不适症状是此类咳嗽的特征性表现,占目前接诊患者的大部分。

感冒后咳嗽,中医辨证占很大类型的是“寒包火”,现代证候研究证实高达69.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暖气空调进入千家万户,冬天室内温暖如春,室外天寒地冻,内外温差大,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往往不能随之相适应。冬季应寒反暖,毛孔张开,阳气外泄,容易受寒招邪。而对于儿童因为喂养方式失当积滞较普遍,积热很严重,常会出现手心汗出涔涔,这种情况容易受凉冻着。所以治疗感染后咳嗽核心的思路是:解表散寒,宣肺止咳。基于此理念,大量的咳嗽患者受益。

由于咳嗽的复杂性,感染后咳嗽并不能包括所有类型。这也是部分咳嗽用中药解决了八成,但是还没有好彻底的原因。而过敏性的因素也不容忽视,背后往往潜藏“变异性哮喘”的病根,这点往往通过肺功能加激发试验可以明确。明确了诊断,治疗上可以精准施治。西药可以用解痉平喘制剂缓解急性期,在缓解期可以用中药固本抗过敏。而改善机体应激过敏反应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其实这点更加重要,这类人群部分合并有过敏性鼻炎。

咳嗽种类还有很多,有胃食管反流相关,有鼻后滴流,有心因性……只有分清楚病因,明确诊断,中西医并用,辨证论治,精准施治,靶向治疗,结合个体,往往才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咳嗽治疗的常见误区

消炎药是中国老百姓治病挥之不去的情结,也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万能钥匙”。很多家庭在家里都备有常用消炎药,不管发烧还是咳嗽,在没有化验血象及拍片的情况下就贸然用上抗生素,很容易出现耐药,这点在国家层面已经高度重视,但是深入人心还需要我们大力的科普宣传。当然对于咳嗽,尤其伴有黄痰,务必需要及时完善血象和胸片,在明确有感染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加用抗生素也很重要。

有病没病输液好得快,这是中国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另一大情结。在血容量不足、休克的情况下快速改善循环这是危重症中的关键技术。但是对于一般生命体征较平稳的患者,泛滥的输液往往还适得其反。从中医的角度,大量输液容易出现水湿内停,阳不化气,尤其对于小朋友患者,稚阴稚阳之体,阳气比较娇嫩,大量输液,寒凉液体进入体内容易消化人体阳气。所以长期输液的患儿容易出现脸色憔悴甚至发青,舌象出现舌体偏淡,舌面上有苔,典型的阳气折损、水湿内停、伤及脾阳的表现,长期容易引起小孩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反复积滞,反复感冒,反复奔波医院,甚至累了几代中国人。

咳嗽方的煎煮很重要

大家用退烧药都有这样的感受:出大汗,退烧,几个小时以后体温复起,这是怎么了?大汗不愈病的道理在老祖宗的著作中早有记载和提示(见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相关记载)。中医治疗外感病的精髓是微汗——即让毛孔张开微微出汗,不出大汗,这是中医治疗外感发热、咳嗽的精髓。基于以上理念要想好得快,笔者临床用煎药方法如下才会效果很明显:

1.泡药:加水量高出两指节高度(水过多药煎出来太稀影响疗效;水加太少容易耗干),每服药泡十分钟左右,用筷子搅拌至饮片浸润则可。

2.煎煮:每服药煎煮两次,每次开锅继续大火再熬不超过十分钟或沸腾两次即可(熬药时间不宜太长,清代大医家吴鞠通形容“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就像香菜久煎芳香挥发掉就不起作用一样道理),第一次煮完药汤倒出加相同量水继续煎第二次,两煎药混匀留存备服。此处要点:开锅沸腾即可,不可过煮久煎。

3.服法:每次喝一纸杯量,喝完药后喝热开水盖上毯子取汗,汗不出两小时后继续服药,仍不出汗者每隔两小时喝一次直至微微出汗。病重者一服喝完即煎第二服,症状缓解后改成一日三次服,每次服一小碗量。此处要点:少量频服,兵贵神速。

4.注意:吃药期间胃口打开喝小米粥养胃,禁食油腻肥肉、羊肉,禁食生冷、葡萄、西瓜等!服药出汗期间减少出门受风,否则症状会加重。

流感季节又不请自到,很多患儿的家属在儿科或儿童医院扎堆儿,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咳嗽,甚至发烧,不妨用用老祖宗的宝贵精华,或许会改变您固有的认知,甚至减少您来回奔波医院的辛劳。

文/吴义春博士

(北京中医医院杂病门诊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朱佳琪(EN042)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