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一则】三理养生观: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哲理养生

楼教授今年82岁高龄,可在北大哲学系在世教授中,还只是“小弟弟”,现今系里90岁以上的教授有10余人

楼教授今年82岁高龄,可在北大哲学系在世教授中,还只是“小弟弟”,现今系里90岁以上的教授有10余人,85岁以上的有20人。而巳故的大师级的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都是95岁离世,金岳霖、朱光潜、宗白华终年也都为89岁。所以北大哲学系有“长寿俱乐部”的美誉。为什么哲学系的教授们都如此长寿呢? 楼教授在访谈中,谈到了他的三理养生的观点,即: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哲理养生。

生理养生,主要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度运动,不妄劳作。 心理养生,主要是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七情六欲,不要大喜大悲,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欲望,也不要因某些失去的东西难以释怀。 而谈的更多的是哲理养生,其中的精髓就是:顺其自然。 楼教授引用了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话说:“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就是说,养生之道,就是顺四时,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节陰阳,调刚柔,按照自然法则行事。这样,你就要参悟人生的道理,要有一种达观的态度,仁爱的胸怀,也就是积极的人生观。 有了积极的人生观,就会自处超然,待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大喜大悲,大忧大愁;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精于算计,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你也就活得坦然,陶然,释然,活得阳光健康。 参悟了人生哲理,就会注意修养德行,提升做人的品格,古人云,“智者乐,仁者寿”。明事理,有修养,有好德行者,多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亦未能延寿。”又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说的都是仁者寿的道理。 明白了哲理养生的道理,对人的生老病死,知道其为自然法则,明生死之道,也就不会过分恐惧死亡,过度珍愛生命,为求活命,今天忧这,明天忧那,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没病愁成有病,小病吓成大病,大病加速死亡。过度恐惧死亡,实则也是在自己折自己的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