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雅韵中华颂京剧秀”用视觉让观众领略京剧服饰之美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1月18日,《国风雅韵中华颂京剧秀》在乌鲁木齐剧场拉开大幕,整场晚会异彩缤纷,五彩斑斓,让乌鲁木齐市观众享受了一次京剧服饰之美的精彩盛宴。

全场分为“风篇”、“雅篇”、“ 颂篇”三个篇章,以“贵妃醉酒”、“林冲夜奔”、“抗金兵”、“国色天香”、“白蛇传·游湖”、“女杀四门”、“霸王别姬”“五朝盛世”、“咏梅”、“中华颂”等京剧名段的精彩演出,让观众不仅欣赏到优雅的国粹演绎,而且被京剧服饰之美深深吸引,赞叹中国国粹的博大精深。

据介绍,京剧服饰有讲究,京剧中无论何人,不论角色大小,要穿着何种衣服,都有着特别规定。“宁穿破,不穿错”是主要的京剧穿衣原则。由于京剧服装还是为了演出而设计的,为了夸张化和美化的效果,所以部分服装还是在生活原貌的基础上改变了形状,主要也为配合或强化京剧舞蹈动作而来。

京剧服装的统称,包括蟒、靠、帔、褶、盔帽、靴鞋以及所有的服饰配件,按类别分置于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和盔头箱等行头箱内。是以古代日常生活服装为基础,依角色身分和行当来穿着,而不受时代、地域和季节限制;没有为了某一个角色特别设计的服装,而是有一套在很多戏里都能通用的服装。

帝王将相等高贵身份的人物所通用的礼服,衣上蟒纹与龙纹相似,只少一爪,四爪龙叫做“蟒(mǎng)”,就以此名之。纹样主要是龙及海水江牙,颜色分上五色(正色)和下五色(副色);上五色指红、绿、黄、白、黑,下五色指紫、粉(红)、蓝、湖、香。用色具有特定意义,都根据人物类型而来。

对襟长袍,带水袖,系帝王、达官显宦或富贾乡绅所穿的便服,周身以平金或绒线刺绣图案纹样,男团花帔和女团花帔一般用于成对夫妇,称作“对儿帔(pèi)”,具有舞台画面的整体美。皇室成员用黄色,状元登科、新婚喜庆用红色,老年人用秋香色,其余人物不限。

武将戎装,又称甲。靠身分前后两片,上衣下裳相连,有铠甲纹样,却不紧贴身体,是一种分离式的服装。静则赋予人物以威武气概,动则便于夸张舞蹈动作,体现京剧服装可舞性这一艺术特点。背部扎系“背壶”,内插三角形“靠(kào)旗”,有向外延伸的扩展感。分男靠、女靠,又分硬靠、软靠和改良靠。

斜领长衫,是京剧舞台上用途最多,最为常见的一种袍服类的服装。属于便服类,文武、贵贱、男女、老少均可穿用。造型简洁的多功能服装,既可单独外用,又可搭配蟒、帔及箭衣作套服穿着。花色“褶(zhě)子”以彩线绣成禽兽、花鸟等等图案,素色褶子以黑色、蓝色者居多,依人物类型配穿。

除蟒、靠、帔、褶外,其余服装统称衣。衣分“长衣”、短衣,长衣主要种类如下:开氅用于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军旅、家居)的便服,服饰纹样设计大气,以突出人物的气派;宫装属于皇妃、公主在后宫闲散场合穿着的服装,虽雍容华贵,但不适用于庄严隆重的场面,层级低于蟒;官衣系朝廷中文官服装,也用于新郎与新科状元,胸前与后背缀有一块方形“补子”,腰间佩载玉带;箭衣,属轻便戎服,穿着对象很广,如帝王、武将、英雄豪杰等。

通常“短衣”适用于武打角色,主要分为:抱衣,又名打衣或英雄衣,衣式紧凑,像抱在身上一样,故称抱衣抱裤,适用于侠士人物与绿林好汉;侉衣也名快衣,也是用于英雄义士;马褂原是清代用服装,后成为特有的军用服装,任何朝代都可以穿;袄裙袄裤属民间一般少女服装,战袄战裙用于武旦应工角色。

“富贵衣”又称穷衣。把许多不规则形状的杂色布块缀在青褶子或青衣上,表示剧中人物衣衫褴褛、穷困潦倒。因为剧中穿着此衣的人物日后都会显达、富贵,故此衣又称为富贵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