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修建14载,辉煌600年

这两年故宫相关话题火爆,不管是宫廷剧还是国宝,都很吸引人。

但大部分内容都和清朝宫廷相关,可故宫明明是明朝建的啊!

所以问题来了,故宫是怎么建成的?明朝的故宫又是怎样的?

1

从南京到北京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南京,后来传位于孙子朱允炆。

燕王朱棣经过多年努力,夺取皇位,建文帝朱允炆在皇宫大火中失踪,史称“夺门之变”。

当时北方少数民族邻居不太友好,喜欢抢劫,加上北平是朱棣经营多年的地盘,于是朱棣决定迁都到此,并将北平改称北京。

虽然遇到不少反对之声,但朱棣以铁腕震慑,坚持迁都。

1406年,朱棣下令修建北京皇宫。

1417年,建筑材料终于准备完毕,开始建宫殿。

1420年,故宫建成。

1421年,朱棣正式下令迁都,然后带着老婆孩子、王公大臣、部队百姓等等一起搬到了北京。

2

We are 伐木累

建造故宫,光是准备材料就花了11年

是工匠们偷懒吗?

并不是。

因为修建故宫的材料太讲究了,而且当时的开采和运输很不方便。

故宫最初的木材以楠木为主,杉木为辅。

这个楠木是最珍贵的金丝楠木,主要产于蜀地。

在深山中开采木料非常艰苦和危险,因此流传出“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说法。

意思是:一千个工人进山采木,只有五百人能活着出来。

这些木料开采后,通过河流运到北京,用作故宫建材。

楠木  

  杉木

北京故宫是座规模庞大的木质建筑。

据说光是太和殿内,就有六根蟠龙金柱六十六根朱红大柱

所需要的木料之多可想而知。

1406年,工部尚书宋礼受命到四川监督采木工作。到1416年,这些木材全部被运到北京。这采伐工作才算结束。

这可真是“伐木累”了。

除了木头,故宫的石头数量也很可观。这么重的石头是怎么运过去的呢?

故宫所用的汉白玉主要来自京郊房山。

北京故宫最大最重的石头,是保和殿北面台阶中部的御路陛石,它的长度超过16米,有200多吨重

据史书记载,工人们运输这块石料时,在道路上每隔一里就挖一口井。

大冬天,大家取井水浇路,让路面结冰打滑,用28天时间把巨石运到了北京。

另外,修建故宫的砖块也是皇家特供建材。

砌墙的砖是来自山东临清的澄浆砖,铺地用的方砖是来自苏州的金砖。

先说澄浆砖

临清的运河淤积土质不错,被称为“莲花土”。先把泥土泡在池中,沉淀之后取出过滤后的细泥,然后把细泥晾干作为砖坯。

之后,经过制坯、晾坯、验坯、装窑、焙烧、洇窑、出窑、成砖检验等一系列工序,一块砖方才制成。

澄浆砖的特点是“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

总之,很厉害。

再说金砖

金砖的制作工序也非常复杂,据说光是“选土”这个环节就要花大半年时间。

一批金砖,从泥土到最后检验,要经历两年时间

金砖也要求“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不合格,那么整批砖都要作废。

两种砖做完后,都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

据统计,故宫总计用了八千多万块砖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河北易州的石灰

来自河北蓟县盘山的五色虎皮石

来自东北的玛丽……啊不,是松木

以及其他各类建材。

准备11年,真的一点都不慢了。

3

We are 修修修

朱棣等了11年,建材准备工作才终于干得差不多了。

既然准备好了,他就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建造北京的皇宫了。

被他派去建造的人里,有一个人叫蒯祥——传说中故宫的主要设计师。

因为他的老家苏州香山,是一个盛产建筑工匠的地方,而他又技艺高超、品德良好,所以成了“香山帮”的领袖人物。

他的父亲蒯富也是一个技术一流的工匠,被任命为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

蒯富退休后,蒯祥就出任了“木工首”。后来,蒯祥承包了不少皇室工程,并官至工部侍郎。

蒯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设计建造承天门

这项工程在1421年竣工,城楼的形状和现在差不多,但是规模比较小。

建完之后,文武百官一致称赞,朱棣也非常满意,称蒯祥为“蒯鲁班”。

到了清朝顺治八年,承天门有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名字——天安门

不过也有人说,蒯祥并不是北京故宫的设计者。

因为蒯祥是1399年出生,故宫1417年开始建造时他才18岁。以江湖上论资排辈的习性,他这个年纪估计压不住场。

故宫的设计者可能是蔡信,不过相关史料太少,我也无法判断。

除此之外,故宫工程中还有一批优秀的匠人,比如瓦工杨青、雕刻石匠陆祥、木工郭文英、徐果等等。

故宫建成后,总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大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据说,建造过程中,从全国征集了10万名能工巧匠和100万民夫

无数普通劳动人民,成就了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宫殿。但故宫的设计者成谜,确实是历史的遗憾。

4

We are 治运河

1411年,在故宫准备材料的同时,朱棣命令工部尚书宋礼治理会通河。

如果没有这项工作,迁都北京估计悬。

在明朝,会通河大概在临清到苏州那一段,是大运河的关键河段。

上文说到,故宫的墙砖和地砖都是通过大运河送到北京的。

其实,古代从南往北运送物资(特别是粮食)主要靠河运海运。当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想要从南往北调集军粮,就曾因为运河不通畅被坑过。

朱棣要迁都北京,就意味着要运送大量粮食到北京,因为当时生产粮食主要靠江南地区。

而运粮的人在途中也要吃饭,陆路运输速度又慢,一边吃一边运成本太高了。

治理河道后,河道变宽,水运通畅省力,运粮工作就变得轻松多了。

迁都之后,北京城的人口越来越多,这条运河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5

We are 必须迁

其实早在1403年,朱棣刚当上皇帝就开始大力提升北平的地位。

《明史》记载:“(永乐元年)二月庚戌,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行部、国子监,改北平曰顺天府。

同时,他还下令让大量平民搬迁到北京居住,比如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等。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强行发放北京户口!

等北京皇宫历时14年终于建好了,朱棣就正式通知迁都

原本的京城改称南京,作为留都,仍保留六部等中央机构。

谁料刚迁都不久,皇宫就发生火灾,前三殿被烧毁。

与此同时,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生自然灾害。

于是大臣们纷纷表示:不该迁都!现在遭报应了吧!

朱棣虽然打仗很厉害,但是从小文化课没跟上,也没有学习过唯物论,所以也有点方。

然后大臣们就集体上书,有个别比较猛的,直接对朱棣骂狠话。

朱棣作为一个铁腕皇帝,怎么能受这种委屈,于是直接拉去砍头。

这下子,大臣们的反对意见更加激烈了。

不过朱棣毕竟是战场上杀过敌的狠人,说一不二,最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其实,大臣们如此拼命反对迁都,还有个原因,那就是明朝统一全国后,北方的游牧民族依然猖獗。

而北京离山海关很近,光听听就十分危险。

但朱棣毫不在意,天下都抢过来了,还怕对付不了那些游牧民族?老子就要在这里坐着!

后人因此称之为“天子守国门”。

只是,不知是避雷工作没做好,还是木材用得太多,故宫从修好开始,就多次发生被雷劈中、火灾这些事故。

但也就这么修修补补,故宫竟然留存了几百年,看遍了这片国土上的兴衰成败。

现在,明朝、清朝都已成为历史,故宫也要满600年了。

虽已改朝换代,但紫禁城犹在。

它还是如前一般,恢宏大气。不同的是,它已不再是皇家的专属,而是全中国、全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