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沈国威《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严复译词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何为“译词”起笔,继之评述严复译词创制的方法及其得失,其后数章的讨论广泛涉及严复翻译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何为“译词”起笔,继之评述严复译词创制的方法及其得失,其后数章的讨论广泛涉及严复翻译的环境资源、文体革新、社会反应以及若干不为人知的工作。既有译词创制的理论总结,又有新史料的发掘和考证。译词研究需将视野扩展至东亚近代语言接触、词汇环流及民族国家语建构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这是本书一以贯之并努力践行的研究理念。

沈国威,日本关西大学教授、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

出版时间 2019年1月

目录

序章 翻译的时代与严复

 

第一章 译词,译事之权舆

小引

一 什么是译词

二 关于概念范畴的层级

三 严复的译词观

四 译词从何处来

第二章 严复的译词:承袭

小引

一 “权利”

二 “自由”

三 以古僻字为译词的问题

第三章 严复的译词:新造

小引

一 严复的音译词

二 造字为译词的问题

三 严复的意译词

第四章 形式与内容:译词的单双字之争

小引

一 译词的“义”与“形”

二 来自佛经译词研究的启示

三 单字还是复词之争

结语

第五章 译词从东方来:严复与日本译词

小引

一 中国社会与新名词

二 中日译词之争:严复的挑战与落败

结语

第六章 严复与科学名词审定

小引

一 严复与学部编订名词馆

二 关于审定方法及结果

三 名词馆审定术语的去向

四 赫美玲与《官话》

五 关于“新词”

六 关于“部定词”

七 “新”译词与“部定”译词的命运

结语

第七章 严复与辞典

小引

一 严复《〈商务书馆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序》

二 严复《〈袖珍华英字典〉序》

三 严复《〈英华大辞典〉序》

四 严复《〈习语辞典集录〉序》

五 严复《书“百科全书”》

六 严复《〈普通百科新大词典〉序》

结语

第八章 严复与汉语新文体:从《天演论》到《原富》

小引

一 科学叙事文体的探索

二 严译文体的终结

第九章 严复与新国语

小引

一 汉语如何天演

二 改造汉语

三 新国语的呼唤

第十章 严复与“国民必读书”

小引

一 清末“国民必读书”的谱系

二 预备立宪与《国民必读课本》的编纂

三 关于《国民必读课本》初稿

结语

终章 严复的译词与现代汉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严复的译词与现代汉语

严复的翻译从1895年的《天演论》(1898年刊行)起,到1909年的《法意》和《名学浅说》止,前后持续了十余年,此后严复再无译著,写作也于1914年以后进入低潮期。严复从事翻译工作的十余年,正是汉语发生剧烈变化的十余年。汉语开始进入非纯洁时代,并在诸种外力的作用下,完成了由前近代语言向近代语言的转变。笔者将这一过程称之为“语言的近代化”或“国语的获得”。语言的近代化或国语的获得同时也是东亚各国的共同课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严复?因为严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很多重要问题:思想的、文化的、社会的,乃至容易被忽略的语言的问题。那么严复能读懂吗?可以说严复的译著是那个时代最难懂的文字。即使是在当时,能从严复古奥的文章里准确地理解严复意思的人也是少数派。

严复旧像,出自《八闽文物摄影作品选集》

严复自己也知道很多人买自己的书并不是为了阅读,而是炫耀自己是新派人物而已。以《天演论》为例,严译难读的原因是:“原书论说,多本名数格致及一切畴人之学,倘于之数者向未问津,虽作者同国之人,言语相通,仍多未喻,矧夫出以重译也耶!”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即使是同一语言的读者也将一片茫然;何况世纪之交的中国读者,非但没有专业知识,对新词译词所表达的概念也所知甚少,自然也就读不懂。但是,百余年后今天的读者尽管有了包括进化论在内的基本科学知识,对严译仍然是一片茫然,这是为何?严复提到古书难读时说:

自后人读古人之书,而未尝为古人之学,则于古人所得以为理者,已有切肤精怃之异矣。又况历时久远,简牍沿讹,声音代变,则通段难明;风俗殊尚,则事意参差。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于古人诏示来学之旨,愈益晦矣。故曰:读古书难。

语言的变化、世态风俗的递嬗都是古人之书难读的原因,而最重要的是“未尝为古人之学”,古人读的书后人没有读,也就不知古人文章说的是什么了。除了内容方面的因素以外,还有语言层面的原因。严复之难读,首先是所使用的词汇,即译词与今天不同。笔者曾经指出严复的语词有以下特点:

一、双重对应(译)性。严复的译词在和外语词相对应的同时,常常在背后蕴含着中国古典词的词义,这使严复的词语不可避免地具有叠层效应。如“心学”一方面指西方的形而上学,另一方面又隐含王阳明的学说;“理学”既指称宋明理学,又指称西方的哲学。这种叠层效应常使严复的表述变得模棱两可,难以捉摸。

二、特指性。严复的很多译词具有特定的含义,例如,悠久=continuity,博大=complexity,蕃变=contingency。如果用现代汉语来表达,分别是连续性、复杂性、偶然性,这是进化论的三个重要概念。严复还用“玄”来表示“抽象”,用“著”表示“具体”。对这些词必须了解严复的原义,而不能按照现代汉语的词义来理解。

三、时代性。严复的时代,正处于新旧知识、新旧词汇更替的时代,严复的词语也因此具有时代的特征。在一些书上可见“群学,社会学的旧称”的解释。“群学”对应Sociology,这个英语词现在译为“社会学”,所以“旧称”云云似乎不错。但是严复的“群学”又是“修齐治平之学”,远比“社会学”的指称范围大。

四、制约性。如上所述,严复和他的读者都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翻译本身也要受到汉语内外部环境的制约。没有适当的译词,已有的译词又难以满足读者的雅驯情趣。例如,relation在日本被译作“关系”,而这个词不是当时汉语的书面语词汇。严复在《群学肄言》《穆勒名学》中讨论因果关系,但却没有找到一个表达“关系”的名词。

五、多样性。对于译词,严复本人也处于摸索之中,所以表达相同概念的译词往往并不能贯彻始终。从形式上看既有词组也有词,词还有异形词。我们需要对其作出整理。

五、时期性。如上所述,严复的写作时间是1895至1910年的15年间。不可谓之长。但是由于受到语言社会的左右,尤其是日语的影响,严复的词语无时不处于变动中。例如,早期的“天演”到后期的“进化”;《原富》(1902)中的“哲学”也与《穆勒名学》(1905)以后的“哲学”含义不同。不可等同视之。

六、独特性。严复在译作、著述中使用了具有独自意义特征的词,如“群”“内籀”“外籀”“会通”“推求”“演验”等,以下是严复按照自己的定义使用的词语:

内导  外导  考察

玄  间  著

洁净精微  勃窣理窟  理莹语确

每下愈况  贯通 公例  大法  自然规则

层累阶级  因应厘然  因果实证  通理公例

根荄华实  伦脊对待  首尾赅备  厘然备具

姱心  缮性  开瀹心灵  治练心能  练心缮性  练心积智

试验  实验  经验

印证  推论  察验  考核  扬搉

浅演  深演  成学程途  学程

悠久  博大  蕃变

这部分词当时不是,今天也没能成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的成员,今天的(甚至包括当时的)读者只好“望文生义”,即按照字面义或古典义去理解,结果是“自谓已悟,而去实甚远”。

严复故居,出自《八闽文物摄影作品选集》

学术的体系由概念构建,概念以语词为外壳。而对于外来的学术体系,容受语言的话语体系常常有毫厘千里的距离。词语是解读严复及其译著的关键,理解与诠释严复,需要把握严译严著中使用的一批词语。严译之难懂与严复独特的译词创制方法不无关系。

严复开始翻译工作时,人文社科领域翻译的积累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严复就是在这种语言本身和读者的条件局限下进行翻译和著述的。严复认为词语可分为两大类:小词与大词。“小词”就是一般性的词语,对这一部分严复极为豁达;大词如“进化”“自由”“科学”“社会”等,这些同时也是时代的关键词。小词不避不通之讥,大词要追根寻源。这就是严复对待译词的态度。

小词、大词之分还说明世纪之交的译词问题除了学术用语的创制之外,还必须解决一般名词及谓词的获得的问题。这是科学叙事得以成立的关键。词汇是一个系统,新的译词需要编入既有的词汇系统。这也是本书尤为强调的汉语近代演化的视角。

日本明治期的思想家、启蒙家西周创造了2000多个的译词,现在仍在使用的仅有200多个 ,残存率不过10%。但这200多个词是现代知识界乃至现代日语必不可少的基本词汇。严复的译词对新国语的建设有什么贡献,严复从另一个方面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