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着项目跑”到“掐尖儿挑项目”

  中国山东网青岛1月23日讯 (记者 杨广科 通讯员 吕栋 刘耀泽) 2018年10月24日,40

中国山东网青岛1月23日讯(记者 杨广科 通讯员 吕栋 刘耀泽) 2018年10月24日,40个大项目签约落户即墨和蓝谷;10月29日,2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12月4日,香港山东周即墨签约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55亿美元……接二连三的“大项目礼包”与撤市设区挂牌一周年的即墨撞了个满怀,这些分布在大健康、生物医药、海洋科技、新材料等新兴高端产业领域的大项目开启了即墨“双招双引”的新时代。

从事招商引资已有20年的即墨区商务局局长衣志杰感叹:即墨以前是“满世界追着项目跑”,现在是“捡着掐尖儿的项目挑”;以前能引来个央企项目大家就感觉“很了不得”,现在不是国内外拔尖、不符合即墨产业规划的项目,即墨还不想要呢!

数据显示,2018年,即墨区新签约重点项目150个,超过2017年91.3%,其中,投资过亿元以上项目79个,占项目总数的52.7%;高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6个,占项目总数的50.7%。截止到2018年底,即墨共有116个项目开工在建。

站上新历史起点的即墨,对于项目和人才的吸引力早已非复吴下阿蒙。不可否认,这首先来自撤市设区行政升级带来的“无形红利”。撤市设区,为即墨带来了身为青岛主城区的心理接近和身份认可,这尤其被外来人才所看重。对此,即墨区人才工作推进办公室副主任宋军现身说法:前些年,即墨多次赴北京等地高校招聘,效果很不理想,人数招不满,招来的人也往往留不住;但是今年5月,即墨再到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招聘,计划招收40名,没想到最终报名人数超过300、参加面试的近200人,如今所有录取者均已安置到位。

红利自然生发,而即墨对这些红利的敏锐把握和行动“变现”,同样值得称道。即墨主动对发展定位进行调校, 招商引资理应更加趋向“高精尖”。

为此, “靶向”调整招商方向:从原先的73个重点招商产业,精简为大健康产业、通用航空及航空航天、海洋科技产业等17个重点高端产业。面对现代招商新形势,即墨更是摒弃传统招商思路,确立“专业招商”新机制:按照“专门、专人、专注、专业”要求,在优化组建16个招商事业部,瞄准重点产业方向开展专业精准招商。

16个招商事业部部长之一、即墨区商务局副局长赵红说,每个招商事业部除了要把关送上门的项目,更要主动走访和对接国内外好项目,不仅要进行前期的招商谈判、签约落地,更要负责后期的手续办理、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一支招商队伍负责到底,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

新的产业定位和招商体制下,蓝色、高端、新兴要素在即墨加速聚集,如滚雪球般吸引更多项目前来落户。前不久与青岛蓝谷签约设立青岛智能技术研究院的中国农机院便是其中之一。该院机电所所长苑严伟表示,选址即墨正是看好了这里大院大所扎堆、天下英才汇聚,形成了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人才生态圈。

引才靠实力,留才靠环境。针对项目对产业腹地的需求、人才对品质生活的渴望,即墨区拿出全区最美的位置,选址东部鳌山湾、西部龙王河、南部环秀湖、北部龙泉河,规划建设四处“位置最佳、环境最美、配套最全、生活最优、服务最好”的人才综合体,构建人才创业居住的便利生活圈。

即墨区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宫瑞举例说,占地近900亩的鳌山湾人才综合体,便是为青岛蓝谷量身打造,服务于涉蓝“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打造 “高端人才聚集区、科研成果承载区、人才创业生活区”。

同时,在交通、医疗、教育、生态等民生攸关领域,抓住时机,全力推行“同城化”:地铁11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启用,绿化、亮化等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岛城名校、国际学校、知名医院竞相落户……即墨区作为“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区”的形象,也为“双招双引”加分。

在《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即墨区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5位、绿色发展百强区第18位、科技创新百强区第24位。短短一年的时间,砥砺奋进的即墨便实现了从“江北第一县”到“全国百强区”的跨越,向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目标再近一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