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贤达】徐继畬在平遥超山书院

【名流贤达】徐继畬在平遥超山书院 人文平遥 2015-07-30 徐继畬,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

【名流贤达】徐继畬在平遥超山书院

人文平遥 2015-07-30

徐继畬,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生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徐继畬的父亲徐润第,进士出身,任过内阁中书、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职。徐继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学熏陶,曾随父寓京师。师从著名文学家高鹗等人。道光六年(1826)中进土,道光十年(1830)授翰林院编修,不久补陕西监察御使,道光十六年(1836)十月外任广西省浔州府知府。从此青云直上,历任福建延津道、订漳龙道、广东盐运使、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等职。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月升任广西巡抚,十二月改授福建巡抚。后曾多次署理闽浙总督,咸丰元年(1851)因被人诬告,革职回京,降补太仆寺少卿。

咸丰二年(1852),徐继畬再次被人诬告,彻底落职归里。咸丰六年(1856)他被平遥超山书院董事会特聘为书院山长,于教业之余,倾心写诗作文,从事学术研究。同治四年(1865),徐继畬被重新起用,命参通商事务,以三品京堂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共管同文馆,同治八年(1869)三月以老病告归,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家。

徐继畬是一位爱国者,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学、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他在任福建巡抚期间,广泛搜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资料,“五阅寒暑,数十易稿”,写成《瀛环志略》十卷,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近代新思潮的代表者之一”而载入史册。
咸丰六年(1856),因罢官而赋闲在家的徐继畬,被平遥超山书院董事会特聘为书院山长(即院长)。在书院度过了十年的教学生涯,为平遥培育了大量人才,至今这里还流传着关于这位老夫子的不少故事。
徐继畬离开平遥时,当地各界人士及诸生弟子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送行的轿车队伍长达数十里,徐坐的轿车已到达祁县城,排在后面送行的轿车还在平遥城。后在徐的再三劝阻下,才让少数几辆轿车陪同他回五台老家。
徐继畬十分热爱中国古代的文化,闲暇之余,便潜身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落职归乡,在超山书院教书的岁月里,他更是致力于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整理,撰写了大量的著作。1989年,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在五台县徐氏后裔家中发现了他的《后汉书批注》手稿,完整无缺,十分宝贵。书中朱墨批注,除文字注释外,多为评论及阐述己见之批语。他在研究《汉书》与《后汉书》的基础上,开始撰写《两汉郡国今地考略》,至咸丰八年(1858)已撰成《两汉幽并凉三州今地考略》,又编撰了《沿边十郡考略》和《沿边十郡考略总论》。此外,他还深入研究方志学,对地方志的撰写编排体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应用自己的理论编撰了《五台新志》。
徐继畬还著有《古诗源评注》等著作。《古诗源》是清沈德潜编选的自上古至隋代的古诗和歌谣汇集。徐继畬对此书随诗随批,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此外,徐继畬在八股文方面亦有较深的造诣,为清中后期八股文大家之一,曾著有《退密斋时文》、《退密斋时文补编》,编有《举隅集》和《超山书院课程》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