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毙掉的国产片中,它最无辜

电影审查,是所有院线电影都要经历的一道坎。

备案、送审、拿到龙标……一系列流程走下来,对于有些电影来说还是蛮辛苦的。

但是,你见过因为影片太奇怪,电影局无法归类而被毙掉的电影吗?

铺子还真挖到了宝,今天就来聊聊这片——

《小说》(又名《诗意的年代》)

单看评分,影片表现不错。

豆瓣8.1,四星和五星占比最高。

再看演员表,这片更是要上天。

不仅有阿城、林白、陈村、徐星、须兰、赵玫、方方、丁天、王朔、马原、棉棉、余华12位作家露脸,还有实力派演员王志文、王彤出演。

导演吕乐,摄影师出身。

作为国内最负盛名的摄影师之一,他与田壮壮(《猎场札撒》)、张艺谋(《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冯小刚(《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都有过合作。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剧照,吕乐凭此片拿到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以及戛纳电影节最佳技术奖

《一九四二》之后,吕乐收山了。

当然,不干摄影师也闲不住,他开始专心做导演了。

他最近一次以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是与姚晨、马伊琍合作的《找到你》。

要说今天的主题,我们先回到20年前。

1999年,吕乐与后辈刘仪伟在吃饭聊天时谈到了文学与电影。

千禧年、世纪末,大家都在致敬。

两人一合计,文学是电影的母体,不如拍一部完全由作家主导的电影,向文学致敬,主题就是:

这个年代还有没有诗意?

两人说干就干,一个做制片,一个做导演,他们分配了任务,各自给自己认识的作家朋友打电话邀请拍摄。

当年还是文艺青年的刘仪伟

两台机器,没有剧本,作家胡侃,他们胡拍……

二十天之后,片子成了。

可惜,卡在了审查这一步。

电影局给出的意见是:不知道这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无法给影片归类,因此无法通过。

其实铺子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很懵圈。

影片一开始,一群作家坐在会场开笔会。

主题就是,什么是诗意?

阿城先开口,先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说了一通,然后亮出了他的观点:

任何生活都会产生诗意。

但我不会从道德上去判断这个意象是善的还是恶的,好的还是坏的,有德还是无德。

须兰认为,无以名说,就是诗意:

饭有饭的滋味,茶有茶的滋味,但你要问饭有什么滋味?茶有什么滋味?我说不出来……

王朔的言论和他本人一样痞:

诗意是颓废至极才会产生的东西,被社会拒绝至极,落到最低点,诗意就产生了。有时候我看那垃圾堆我觉得特别好看,里头什么都有,颜色五彩斑斓。

……

所以,我打算七十岁过一种生活,天天抽着大烟抽着鸦片。

会场上,一位文秘一直在给作家们端茶倒水。

没人注意她,但镜头却一直跟随着她到了会场外。

她叫陈晓(王彤 饰),因为作家笔会来到这家宾馆工作,没想到,无意中碰见了前来谈生意的前男友赵子轩(王志文 饰)。

此时,影片开始从纪录片转向故事片。

一开始,两个人有些尴尬。

碰到了前任,难免先是尬聊客套一番。

晚上,他们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回忆了当年大学恋爱时的趣事,也谈起了各自的家庭生活。

——你和你老婆还好吗?

——无所谓好与不好,就是结婚,生孩子,组一个家庭在一起过日子,没有什么好或者不好的。

前任见面,聊起现在各自的家庭,总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愫萦绕其中。

笔会结束后,陈晓又多留了一天。

临别前一晚,赵子轩来到了陈晓的房间和她叙旧。

从追忆似水年华,到谈起不切实际的幻想,陈晓有点陷进去了。

——如果你还在这,我就每个月都安排作家来这开笔会,那干脆我常住这算了。

——可以啊,我们这个楼旁边有个草坪,我们可以划一块地,可以种蔬菜什么的……

——你可以种,我不种,我要在游泳池里面养鱼、养虾,我们各负其责……

他们越说越兴奋,陈晓开始规划他们的未来。

似乎,他们又回到了校园恋爱时期,

似乎,他们还没有各自成家。

赵子轩打断了她的话,“不要想那么多了,你看你,还是像以前一样,那么傻。”

陈晓哭了,扑到了赵子轩怀里……

故事戛然而止。

他们后来发生了什么?

没人知道。

这一部分,前后不过二十分钟,中间还穿插着作家开笔会的场面。

影片似乎是在故意打破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壁垒。

作家们在笔会上大谈特谈“诗意”,陈晓与赵子轩“不可言说”的故事同时正在上演。

形式与内容上虚实相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模糊了电影与现实的界限。

如导演提问般,作家们也在镜头前一一发表了他们对于陈晓和赵子轩有没有发生点什么的看法。

余华:

除了破镜重圆不太可能以外,什么都可能发生。

林白:

如果这个女人对这个男人还有感觉,还能被他唤起激情,那她就会和他上床。

方方:

接着以前的架再吵下去,为什么会分手呢?必定是有矛盾的。

王朔:

我觉得他们什么都没发生,尽剩下后悔了。

最后,陈晓扶着行动不便的陈村出现:

无论男人女人,都应该对对方好点,好不容易见面了,先问一下对方,对方觉得怎么好,你就怎么做。

一虚一实前后对比,诗意尽显。

刘仪伟说,这是一个比《赵先生》还前卫的电影,一个今生或许永远无法再次遇见的电影。

显然,导演吕乐也意难平。

2006年,他自己投钱做完了后期,第二年拿到香港电影节上放映。

后来,香港发行方将影片送到了威尼斯,还获得了地平线单元奖最佳影片提名。

至今,这部电影的资源还是英文字幕。

这就像是影片的英文名字——“The Obscure”,模糊不清的、说不清道不明的,

从主题到内容,从幕后到现实,似乎影片从内到外都给观众留下了这样的感觉……

至于影片里作家们讨论的问题,铺子作为二十年后的观众,还是引用木心先生的一句话来回答和结尾吧——

「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