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运,遇见你]广州站的春运变迁

  央广网广州1月29日消息(记者李行健)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广州站,1974年正式落成投入

央广网广州1月29日消息(记者李行健)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广州站,1974年正式落成投入使用,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上世纪80年代的广州站,逐渐出现了务工人员的春运返乡潮。

改革开放的车轮滚滚向前。每到年关,人们从广州站出发、归来、别离又重聚,就像广州火车站上地标性的“广州第一钟”,周而复始,又始终向前。

广州车站客运车间主任朱海滨80年代中期参加工作,他经历的“春运”已经至少超过三十年,他说,1985年左右还没有广泛地使用春运这个词,客流也远没有达到90年代的规模。

朱海滨回忆:“80年代春运,没有后来这种客流猛增的情况。所谓春运,1985年我刚参加工作,是绝对没有这个概念的。当时主要提‘春节运输安全’,因为以前还没有禁鞭炮什么的,还是可以带的,但是确实这种易燃易爆的东西上车很不安全,所以当时我们负责检查,站两排,也没有安检机什么的,主要是看旅客带的鞭炮太多就没收,车站门口摆了两个大的汽油桶,装了一大半水,只要没收了就把鞭炮浸在里面销毁。”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从80年代末开始,来广州城打工的人潮逐渐增多。挂在扁担上、藏在编织袋里,一年到头的苦乐酸甜,都急切地想画一个分隔符,切开过去和未来,留下一个温柔的空当,留给在老家等待他们归来的人。但80年代的广州站站前广场,熙攘的人群和在人群中蔓延的急躁,让回家变成了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春运”这个词才逐渐从广州站走向了全国,走进了每个人的记忆里。

站前广场人满为患、从车窗翻进车厢、躺在车座底下……这些画面成了广州站春运的定格,长久地留存在旅客和老铁路人的记忆里。“春运老兵”广州车站行包车间副主任田士俊回忆说,每到春运,站前广场就如同一个小社会。社会的停车场、公交车场,全都在广场上,也没有公安的执勤岗,还有广州市食品公司、广州市牛奶公司的摊位,专门摆在中间卖吃的。

广铁京五组列车长夏锐说,由于当时运力远远超出负荷,车站只得发售大量无座票,曾经一个厕所里都挤了有8个人。

广州车站客运车间主任朱海滨说,真正让广州站的客运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大幅提升的,还是2008年的冰灾。自那之后,广州站的运营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而随着广州南站的开通和高铁的逐步普及,广州站的客运压力才逐渐被释放。

朱海滨感慨,广州站可能除了“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标语没变,广州站正在发生由内而外的改变,从原先“能上车就不错了”到“让旅客体验更美好”,广州站的服务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进步,如今的广州站也能以一个更加自信的姿态,把旅客送上温暖回家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