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找京味儿,看电影《邪不压正》中的老北京(一)

北京,是世界的北京,是中国的北京,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北京!

作为在北京生活或者长期居住的您,对北京了解吗?对老北京了解吗?

2018年夏天,一部电影《邪不压正》热映。电影改编自作家张北海以民国时期老北平为背景的小说《侠隐》。

null

有意思的是,令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并不只是故事情节,而是电影利用CG特效还原的1930年代的北平城!

“梁思成哭着喊着没实现的事,我在电影里可以实现…”

虽然这话有点儿夸下海口的意思,但打小儿长在胡同大院儿的姜文确实也在电影中尽其所能让大家看到了一座“完整的”老北京城!

在电影开篇不久,画面中便呈现给我们一座冬日里银装素裹的老北京,满街晶莹剔透的树挂,点缀在四九城的护城河边和街巷胡同里。

一、开篇的老北京东南城角楼

李天然乘坐火车进北平所首先经过的就是老北京内城的东南角楼(城楼现在还存在),我们从电影中可以看到,角楼的一角还在修复,包括城体上还有破损的痕迹。

这些损坏主要是当年八国联军攻进城时炮轰所致,清廷后来在庚子事变之后便开始逐步修复,在进入民国前,京城绝大多数损毁的城楼都已修复完成了。

在电影中,您仔细看的话,有一小部分可能是因为木构件的朽坏仍在修复。

null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朋友,甚至部分老北京,都会把东南城角楼误认为是东便门城楼。包括下图老明信片中的标注也是不正确的。

null

下面是一幅民国25年的手绘地图,图中“白圈”内序号104的城楼,才是位于外城东北角的东便门。

null

开此城门的主要目的是给老北京居民从外城出城、或外地从通州进京人员提供方便,尤其城外就是连接北运河的通惠河,故名“东便门”。

而位于旁边红圈内的城楼才是此题所涉及的老北京内城东南城角楼。(白色是东便门城楼)

当然,因为东便门已经彻底拆除了,而且两个建筑离得很近,目前这里的地名也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东便门,所以很多人就误以为留下的这个东南城角楼就是东便门了。

您还是没看明白吗?那么请注意上图左侧蓝圈内的那个城楼,也就是大家更熟悉的崇文门了。这么说,您是不是就清楚些了?

好了,让我们再看看这张珍贵的东便门老照片。

null

因为是外城不很重要的便门,所以东便门的城楼与箭楼都很矮小(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到图中的五色旗,因此可以推断这张照片是在1912到1928年间拍摄的,也就是国民党北伐成功前的北洋政府时期)。

二、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火车站

在电影中,李天然下了火车,坐上一辆汽车,准备离开,画面从车站前闪过。很显然,这是车站内的场景,如今,我们只能从前门大街看到另一侧的样子,这一侧的视角已经无法看到,因为画面中停车的位置已经变成了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null

1905年9月24日,革命党人吴樾行刺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的著名事件,就是发生在这里。其时,五大臣(载泽、徐世昌、绍英、戴鸿慈、端方)刚刚登上火车,吴樾乔装打扮后也混上了火车,不幸炸弹提前爆炸,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

1949年全国政协会议前夕,毛主席也是在这里,亲自迎接从上海来参加会议的宋庆龄和程潜。

null

正阳门东站在建国后,曾挂牌“北京站”,也是全国最知名的火车站。只是在1959年国庆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站”建成后,正阳门东站才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今天这里则是“中国铁道博物馆”,讲述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供我们来参观。

null

三、正阳门箭楼

如果让我说《邪不压正》电影难度最大的电脑特效,就是李天然到达和离开车站这段儿不到一分钟的镜头。在电脑中,需要构建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场景,其中包括五个重要的历史建筑以及大量人们非常熟悉的老北京街道等细节,要想让观众挑不出毛病,殊为不易。

下图中,就是李天然乘坐的汽车绕过的正阳门箭楼。它也是今天我们走在前门大街远远可以望见的城楼。

null

如果让我们将历史的镜头拉回到1900年,您还能分辨出这是哪座城楼吗?

null

这被毁的城楼也是正阳门箭楼!1900年的6月16日,义和团在前门大栅栏火烧“老德记”西药房。但是,没成想大火随着风势蔓延开来,把前门一带千余家商铺烧成灰烬。而且大火在向北蔓延的过程中,还将正阳门箭楼点燃了。下图是当时西方人拍摄到的火情照片。

null

1915年,以发起营造学社而闻名于世的朱启钤先生时任北京市政督办。为了北京东西方向的交通,他大胆提出正阳门改造工程。瓮城拆除后,他采用德国工程师罗斯凯格尔的设计方案,为孤零零的箭楼修建了仿汉白玉护栏,加建了箭窗上的弧形窗檐,并且在在箭楼两侧东、西新墙增设欧式浮雕(华盖式造型)各一尊。这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前门箭楼的样子。

null

著名的“大前门香烟”的烟标就是选用了改造后的正阳门箭楼造型。

四、天安门城楼

电影中,车辆奔往南池子大街,此时经过的城楼则是天安门城楼。

null

天安门在明朝被称为“承天门”,有“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大清立国之后,为求“长治久安”之意,把 “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既涵盖了“承天启运”的命名意旨,又引入了“安邦治国、国泰民安”的思想。

null

如今,在天安门城楼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的画像,但您知道建国前还悬挂过其他哪些领袖的照片吗?上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悬挂过的蒋介石画像,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悬挂过的斯大林的画像,以及1928年孙中山灵柩运往南京时悬挂的孙中山的画像。

未完待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