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亮║茶因山水也有情,广东文化第一茶

《茶因山水也有情,广东文化第一茶》      深山金凤系列茶,从生态茶、有机茶向文化茶转型升级,努力

《茶因山水也有情,广东文化第一茶》

深山金凤系列茶,从生态茶、有机茶向文化茶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广东文化第一茶”

党的十八大以来,梅州茶在传承及创新、在生态茶,有机茶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创新型客家茶,并转型升级到“文化茶”的意义和做法,以“银窿山”,“银窿山皇家单丛”,“深山金凤”,“梅江清凉山”,“谷壳”,“清凉星”,“梅江第一峰”,“粤东第一峰”,“吴六奇古树茶”,“铁印总兵茶”等为核心的生态文化茶,将弘扬客家茶文化,中国茶文化,融入“一带一路”,让梅州茶走出山门,走出国门,打造世界品牌,全球飘香。

梅州种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其本土的柴火铁锅土法炒青绿茶,风味独特,不同于浙江一带的绿茶,不但有浓郁的“炒米香”、“高火甜韵”,耐冲泡,还可以长期存放,愈陈愈佳,茶性愈发温和,滋味顺滑醇厚,还有消食健胃、解暑热、止咳健脾等功效。陈年的老炒茶一直承担着药用的功效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成为本土茶文化的重要内涵。其中产于梅江区海拔800多米处的清凉山炒绿茶,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元帅曾多次指示“要尽快恢复和发展清凉山茶生产”。解放后叶剑英元帅几次回到家乡,都会带上家乡久负盛名的清凉山谷壳茶给毛主席品尝和各国元首品尝,得到毛主席和各国元首的好评!因此,“梅江清凉山”,“清凉星”茶,又有现代“贡茶”的美誉。

清凉山种茶历史悠久,相传公元892年,清凉山上建有一座小寺,寺里和尚在寺庙周围种上灌木型小叶茶种,由于环境得天独厚,和尚制出来的茶叶香气馥郁、滋味甘醇,饮之通体舒畅,久而久之,寺里特殊的茗香被人知晓,有人报告朝延,朝延派人来品饮,一品之下发觉此茶果然不同凡响,遂规定此茶必须要每年贡给朝延。传说到了明末清初,翰林李士淳秘密携太子回到家乡,准备静候时机反清复明。彼时,清凉山“万寿寺”已有和尚百余人,香火鼎盛,李士淳与一夕主持相约举起反清复明之义旗,他们取寺内斋公井水泡清凉山谷壳茶,饮茶为誓,揭竿起义,轰动梅州。起义虽没成功,但“饮茶起义”从此成为茶山一绝。秘密藏身于明山种茶的太子朱慈烺日日饮用清凉山茶,内心也逐渐平静下来。

除了客家炒青绿茶让人恋恋不舍,梅州还是“中国单丛茶之乡”,产自梅江海拔1357米高的银窿山单丛还获评了“中国特色单丛王”、“广东茶王”、“中国好茶”和“国际名茶金奖”的荣誉。银窿顶,是梅江区最高峰。山脉呈南北走向,西部较平缓,属梅江区白宫明山;东部较陡峭,属大埔银江镇;银窿顶往南走一千多米,属丰顺大龙华镇;银窿山是横跨梅、埔、丰三县的山脉。山顶有一石洞,因藏有大量的白银,又称为“银窿”。传说明朝末年,明臣李二河等人带领明朝皇太子朱慈良在梅州明山避难,并带了9弄18箱白银和财宝藏在洞中,准备作反清复明的经费。因石洞藏银,故名银窿,又称反清复明的金库。后来,随着清朝统治的加强,反清复明的梦想破灭,皇太子,李二河等明臣埋名稳姓,在银窿山周围种茶,烧碳,种田,并用木炭烤茶,以除湿护胃。后来,这种炭烤除湿茶的皇家工艺,在明山一带广为流传,并发扬光大,为当地群众强身保健所用。现在银窿山的茂密深林中人们时不时都还会撞见野生着的古茶树群,和烧碳的瑶斗的遗迹,这会不会是当年皇家种茶时遗留下来的呢?

而粤东第一峰——铜鼓峰上的野生古树茶和梅江第一峰的“银窿山皇家古树茶”则传说与宋帝赵昺有关。据说南宋末年,宋帝赵昺南行,曾途经一个荒凉村落,碰上天黑就歇此村中的一座寺庙,翌日向一老翁打探地名,老翁曰此为无名村野,赵昺便赐此地名曰“昺村”,赐那座寺庙为神龙庙,后人后来渐渐把“昺”字写为了“丙”。赵昺从丙村前往丰顺,路过梅江第一峰,粤东第一峰时,由于饥渴劳累,病倒在此地,当地村民摘取山中野茶煎水给他喝,病就好了,并在此山上避难,种田,烧炭,种茶。几年后,比较平静时,继续向潮州方向前行。途中有个村子,大臣们怕赵昺太过劳累,劝说他留在村中多休息几天再走,于是便有了留隍(留皇)这个地名。

官溪水仙茶,属乌龙茶类,产于丰顺县东北部潭江镇海拔1409米的鸡冠山上。官溪水仙茶品质优异,远销东南亚一带。据有关史料记载,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期间访问中国时,曾对周恩来总理谈及其先辈和他都喜欢喝中国官溪水仙茶一事,为弄清官溪水仙茶产地,周总理派专人调查后得知,官溪水仙茶产于丰顺潭山。遂以专机将水仙茶送到李光耀总理手中。

在古代,官溪村原名“白芒岽”,白芒岽与毗邻的岽村交界的山坳上,还有一块约有三尺阔的四方石面上,刻有“廓然”两个大字。相传在清朝初年,官溪村还没有地名。曾被朝廷封为“征剿无分疆界”的“铁印总兵”吴六奇,要到福建省饶平(现属广东管辖的饶平县)上任。一日早上,吴六奇带领侍从一伙人路过官溪村前的高古道上,时值寒冬季节,只见官溪村上空蒙雾弥漫,望不见山下的村庄房屋。就是官溪村周围高山顶上那层层叠叠的岽山茶林,也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吴六奇看见这样神奇的山川景色,禁不住就用自己手中拿着的雨伞柄,在那山坳上的四方石面上凿出了“廓然”两个大字。口中还念道:“廓然白芒岽啊!”从此以后,人们便把那个没有地名的村寨叫做“白芒岽”。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为了纪念为乡人打赢官司、让乡人免交了几年的粮饷赋税的官溪公,就把白芒岽改名为官溪乡(村),一直沿用到如今。所以这里盛产“水仙茶”均称为“官溪茶”!

梅州茶人,在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的同时,转型升级生产有机茶,生态茶,打造有机村,有机镇。同时,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传说,优化升级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茶”,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着力打造广东茶文化新高地,打造“广东文化第一茶”。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钟亮,广东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会副会厂、梅州市客家茶科所所长  、丰顺粤东第一峰茶厂厂长,梅州市梅县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柳馨梦;校对:十一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