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跳板”

哲学的“跳板” ——在西门菲莎大学读哲学硕士的经历 A Springboard for Career

哲学的“跳板”

——在西门菲莎大学读哲学硕士的经历

A Springboard for Career in Philosophy:

The MA Program in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赵雨婷(ZHAO Yuting)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逻辑与科学哲学系博士候选人)

一  简介

 

Simon Fraser University(西门菲莎大学,以下简称SFU),是位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大温哥华地区Burnaby市的一所综合大学,我有幸于2013—2015年在SFU哲学系获得了文科硕士学位(MA),这段时间它带给了我难忘、获益良多的回忆,让我愿意写这篇文章,将它推荐给正在为哲学硕士择校的同学。

在具体介绍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我对读哲学硕士意义的理解。首先,在北美读哲学博士是不需要硕士学位的。很多大学都会明确标明已有硕士学位既不会降低录取可能性,也不能提升录取可能性。其次,只读哲学硕士的话对找工作也没有直接的帮助。留校任教方面,硕士学位在北美最多能当助教,不能当讲师。

那么读哲学硕士的都是哪些人呢?最常见的便是本科非哲学系,但是想考哲学博士的同学。对于这些同学来说,再读一个哲学本科耗时太长,直接申博又竞争力不足,读一个两年就能毕业的硕士是最好的选择。另一种便是本科成绩不理想,或是和教授交流不多推荐信不够有力的学生,会念一个硕士来弥补这些。SFU的哲学系没有博士学位,它的硕士是专门为帮助系里的同学申到好的博士学校设计的。这一点我在后面会详细说明。我认为SFU这点做得非常成功。和我一届的同学基本都申到了北美顶尖的博士项目(和我同一年毕业的五个人中每个人都至少拿了两个录取信,其中包括纽约大学、匹茨堡大学、澳洲国立大学以及加州大学的洛杉矶、欧文、圣地亚哥分校等,这些都是在北美哲学学圈声望卓著的学校);当然,读了一两年后发觉自己并不喜欢学术哲学的也很常见,毕竟学术哲学和本科哲学差得很远。对于这些同学来说,读了硕士后发现自己不适合走哲学学术路线,也比进入博士项目才回头来得划算。

对于完全没有哲学经验、但是系里觉得潜力十足的学生,系里偶尔会给有条件录取(qualified admission),即需要在进入硕士项目之前多花一年时间补一些哲学本科的高年级课程,分数够了直接进入硕士项目。

二  师资与课程

SFU哲学系网站上现在列出了十四名教授(不包括今年才招来的两名新教授)。不是每一个列在网站上的教授授课都很活跃,有几名教授我呆了两年也没见到面。不过授课活跃的是多数,系里在未来也还会继续招聘新教授。

据我所知,目前比较活跃的教授有:Holly Anderson(匹茨堡HPS毕业,主攻物理哲学及形而上学,副攻phenomenology,是我硕士论文的“第二读者”),Endre Begby(同为匹茨堡HPS毕业,主攻语言哲学);Nicolas Fillion(西安大略省大学毕业,主攻数学哲学及逻辑,是我的硕士论文导师);Dai Heide(主攻康德哲学);Lisa Shapiro(主攻笛卡尔哲学、哲学史、以及女性哲学);Evan Tiffany(主攻伦理哲学);Owen Ware(主攻康德哲学及道德心理)。

一般活跃的有:Kathleen Akins(认知科学哲学)、Martin Hahn(语言哲学)、Philip Hanson(认知哲学、自然主义)。

每一届大约收七到十名学生,不继续读博率大约为百分之二十。在我的经验里这个比例小于刚入学时便不打算继续读博的人数比例,也就是说更多的同学在读完硕士后决定继续读博,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近几年随着招生质量的上升,更多的学生以博士为目标,毕业速度也有所提高。

每个学生在刚入学时会被指派一个临时导师(interim supervisor),目的是帮忙安排课程或解决必修课相关的问题。最晚第一年末(最早不限)时学生会选定一个导师(supervisor),开始讨论毕业论文相关的话题。导师是可以换的,换起来也很方便,常见的换导师原因主要是更改方向。即使不是自己的导师,教授们也会很愿意帮忙讨论论文的问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毕业论文需要找一个“第二读者”(second reader),必须是一个在写文章阶段没有提供过帮助的人,目的是保证评价毕业论文的客观性。这个教授既可以是本系的,也可以是外系请来的。

每学期系里至少会提供三门课程。由于系里没有博士生,教授非常重视硕士生的建议。如果几个学生有同一个很想学的方向,拿去找教授来教,十有八九教授会很愿意下学期安排这样的课。如果只有一个学生有兴趣,教授也会愿意和学生做单独的指导学习(directed studies),也可以算作学分。与此同时,系里还会经常组织各种阅读小组,方便学生一起讨论感兴趣的话题。

三  毕业条件

硕士毕业有三种路线:专业论文(“non-thesis”)路线,传统论文路线和特殊论文路线。我强烈推荐专业论文路线,因此下面会主要介绍它。传统论文路线适用于不打算继续读博的同学。特殊论文路线是我毕业后新加的,我并不了解。不过具体路线的选择在第一年都不需要考虑得太详细,并且随时可以转换。

专业论文的条件是六门哲学课加上一篇专业论文(professional paper)。六门哲学课中一门是pro-seminar,是所有同学第一学期必修的课。系里将哲学粗略地划分为三块:价值论(value theory),形而上和认知(metaphysics & epistemology)以及哲学史(history ofphilosophy)。每个学生在每一块里都至少需要修两门课,但其中一门有可能被本科生时上过的高年级哲学课代替,也就是说一个哲学本科背景的学生可能在每块范围里上一门课就够了,其他课自选。课时数量没有上限。

SFU是三学期制,秋季、春季是两个常见的学期,加上夏季学期。夏季学期和“暑假学校”不同,是一个完整的学期,课时也是正常安排,不会有“十二周的课时硬塞到两周里”这种情况。不过夏季学期是自愿入学,一年上两个学期就算全职学生。

全职学生每学期至少要上两门课。我的感受是上三门也不算很难。这表示安排恰当的话一年是可以毕业的。不过系里不支持一年毕业,原因是申请博士的时间是12月份,如果第一年就开始申请的话,系里的教授没有办法给出很好的推荐信。另一方面,读到第三年才能毕业的也很常见。和我同时入学的同学中只有我是两年毕业的,但是我后面那一届一半同学都是两年毕业的。由于我这届以及我上面一届毕业的时间较长,现在系里有了许多帮助大家两年毕业的方法。

除了课时要求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专业论文。专业论文的要求是20-30页,一篇“基本上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系里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它作为writing sample去申请博士项目,所以不会对长度有硬性要求。传统的毕业论文短则50页,长则80甚至100页,既无法发表(因为太长),又费时间。系里的想法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花在写一篇最好的专业论文上,这样学生既得到了“如何写出专业哲学论文”的经验,又能用它申请学校,不至于浪费时间做无用功。

四  客观优势

SFU哲学系作为一个只有本科和硕士的系,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经济支持。SFU是北美学校中极少有的给硕士提供经济支持的系。绝大部分纯硕士系都是要自己掏钱读的。SFU的硕士理论上讲也需要自己掏学费,价格是一学期两千多加币,不管上几门课都是这么多,本地学生和国际学生是同等价格。哲学系会保证自己的学生在前两年内可以找到助教工作。助教的工资付了学费之后还能富余出房租和食物的钱,系里大多数学生只靠助教收入就能生活。SFU的助教有一个很活跃的工会,因此待遇很好,会有全套医疗保险等。虽然第三年开始助教位置不是“被保证”的,不过我的经验是第三年拿全年的助教也不太难。

除此之外,每个学生在读期间会有总额为一千加币的“交通费”,赞助学生参与学术会议。SFU非常支持自己的学生参与学术会议,系内的会议信息相当广泛。

系里每个月会组织colloquium(有时一个月会有两三次,至少一次),请外校的教授来讲座。讲座前学生可以带来访教授去吃午餐,没有系里的教授随行,系里报销;讲座后系里会组织去吃晚餐,系里一些教授也会去,同样是系里报销。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和来访者有直接交流的机会。这些安排在博士系里是很平常的,但是让硕士学生有这种机会的并不常见。

SFU校园坐落在山顶,哲学系更是在文科楼顶层,会议室一整面墙都是窗户,可以直接眺望雪山。有助教职位的研究生拥有两到三人一间的办公室,都在同一个走廊里。走廊尽头有一间休息室,我就读第一年时刚换了新家具。休息室还带着厨房,方便大家午餐。因为一开门就可以见到同学,找教授也很方便(教授办公室在楼上,但是休息室是同一间),系内部的交流十分流畅。

近几年来SFU毕业的学生在北美都伸到了很好的博士项目,因此这么一个小小的硕士系也积累了一些声望,其他博士系也更信任我们的学生一些。打个比方,我在申请时曾被加州大学的欧文分校及戴维斯分校(Davis)一同录取。比我晚一年的一个学弟,跟我同一个导师,也被这两所分校一同录取。因为学校在评价申请人过程中的未知因素太多,一个学生的表面条件不一定和真实能力完全契合,所以有的时候学校会用学生毕业的系的声誉来帮助评价。如果他们之前收过我们的学生,觉得很不错,那日后看到同一个系里出来的学生就会更信任一点。这一个优势算作我给我自己和跟我一起毕业的同学们自夸一下了哈。

五  主观优势

我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提到过,在其他平台也曾说过,我非常、非常喜欢我在SFU渡过的两年时光。除了哲学本身的知识以外,我在那两年里学到了许多在学术圈内受益无穷的东西。在这里我介绍三点:学术界的“社会责任”,讨论哲学的方法以及学术好奇心。

我刚入学的时候Kathleen Akins给我们作为硕士生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作为研究生,我们已是“学术圈”的一员,应该拥有同等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意思就是对同学礼貌,按时完成作业和阅读任务,积极参与系里组织活动,对同学与教授许下的承诺说到做到。比如上面提到的colloquium,不仅对我们学生来说是一个了解其他领域的好机会,也是在来访教授面前展现系风貌的一个窗口。因此如果不是有特别原因,尽量每个讲座都去,哪怕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最好能够每个月花三个小时了解一下。我这届,基本每个人都出席了90%以上的讲座。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来访教授对SFU产生了好印象(因此以后在其他场合遇到我们也会有好的态度),系里也因为人气旺而更有底气向院里申请经费来请一些更厉害的教授,这就是良性循环了。同样的,系里每次组织活动学生们都会积极参与且自愿帮忙,系里就更愿意报销更多的活动费用。

再讲讲讨论哲学的方法。学哲学很多时候是很孤独的一个活计:我们不像科学家一样几个人一起在实验室里合作。我们学的东西都需要一个人单独看书完成。方向足够窄时,基本上很难找到可以直接交流的同辈,因此我们很少有机会和同辈人交流学术。从本科开始,我们自己读书、自己写作,写完交给老师,然后拿了分数,基本上是没机会知道别人的看法的。但是哲学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群体活动,学术圈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圈子”,是可以与人合作的地方。我最喜欢SFU的一点就是SFU的哲学系是一个“圈子感”很浓的地方。系里的很多设计都是为了增加学生们的交流,教授们也非常看重这点。下面我举一个我自己经验里的例子。

SFU的硕士课,除了pro-seminar以外,基本都是和本科生连上的,每节课大约二三十人,以半授课、半研讨的形式进行。教授非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课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是质疑其他人的观点。我上的第一节Holly Anderson教的课中,她要求我们每节课都针对阅读的文章提一个问题出来,她会打印出来带到课上讨论。第一次我们十五个人提了十一页的问题,她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教给我们怎样才能更精准地提问。到了学期末,我们十五个人的问题打三页纸就够了。这个过程极大的锻炼了我们对自己思维准确性的要求,以及“长话短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写作上大有帮助。除此之外,由于我们需要精确地找出文章中值得质疑的地方,对我们分析论证的能力也有很大提升。由于问题都很精简,我们在讨论时也提高了效率,不会在不重要的细节上花太多时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学术好奇心的培养。除了我上面提到的每个人都需要至少上三节的“通识”哲学课之外,SFU非常支持学术旁听课程。旁听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写课程论文就能拿到学分,学分无法用来满足通识要求,但也不会拉低GPA。系里支持旁听的目的就是鼓励大家去学一些自己并不了解,很可能也不打算深入研究的课题,而不用担心浪费太多时间写论文或是由于没有背景而被拉低GPA。很多学生(比如我)因为对很多领域都好奇,加上不需要另交学费,会旁听很多节课,教授都是非常支持的。比如我从来没学过物理,但是遇到物理哲学的讲座会比许多其他同学更跟得上一点,就是因为旁听过Holly的物理哲学课。

除此之外,SFU系里有一种非常浓的交流精神(至少我在的时候是这样的)。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方向”,但是大家都非常愿意谈一谈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教授们也是如此。经常能看到一个做哲学史的教授却在伦理讲座上提出很特别的问题,或者是做数哲的教授在哲学史讲座中提到出很有趣的观点。我的感觉是每个人都时刻准备着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流。

六  录取条件及卷后语

SFU哲学系硕士申请需要提供一篇10-15页的论文,三封推荐信,本科成绩单,以及研究方向声明(statement of intent)。在母语不是英语的国家就读时间不超过三年的学生需要提供托福或雅思成绩单。学生并不需要提供GRE成绩单。申请截止为每年1月15日。

有很多朋友问我申请时哪些东西最重要,怎么才能被录等等。我的经验可能不太值得大家借鉴,因为我申请的材料非常烂,GPA不高,推荐信大概只有一封还算好,writing sample是作业论文改都没改就交上去的,惨不忍睹,因为我申请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继续读博的打算。既然你能想到来看这篇文章,你的准备一定比我当时充分。

有一个初次申请者常见的误区,就是觉得自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哲学观点才可以申请到好学校。这在北美各种学校(包括博士系,不过硕士系尤甚)不仅不加分,甚至可能减分的。学校希望看到的是你有很强的学术好奇心,有比较稳定的学术方向(不需要太详细,在“伦理学”或者“逻辑”这个层次就行),然后表现出比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就够了。单从SFU讲,SFU希望看到的是你的学术潜力以及工作道德(work ethic),对你真正对哲学“懂多少”反而不是很在乎,因为毕竟只是硕士而已。和我一同毕业的一个朋友本科一点哲学课都没有上,靠着古典文学专业的writing sample考上了SFU,读了一年qualifying year之后和我一同学习了两年。她从刚开始时既不了解哲学也没有稳定的兴趣方向,到申请时被斯坦福、纽约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十来所名校录取,只用了三年时间。SFU相对其他哲学系而言,有过比较多的这种例子,因此不会因为你没有详细的研究课题而刷掉你,更不可能要求申请人本科发过论文得过奖。能表现出一种对学术的热情是最重要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