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二儿子曾纪泽堪称官二代的榜样?

文/赵心放 曾纪泽 如今世上的“官二代”称呼算褒意或是贬意呢?恕本文不下结论,但笔者用在曾纪泽身上,

文/赵心放

曾纪泽

如今世上的“官二代”称呼算褒意或是贬意呢?恕本文不下结论,但笔者用在曾纪泽身上,可是爆棚的褒意了。他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二儿子,是个努力为国做出贡献的外交家。

(一)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他为收复伊犁殚精竭虑,尽可能维护国家的利益

左宗棠率部进军新疆,消灭所谓的“洪福汗国”后,收复被沙俄占据的伊犁成为一件当务之急的大事。

光绪四年(1878年),朝廷任命崇厚为特命全权大臣,赴俄国交涉伊犁问题。崇厚全名为完颜崇厚,字地山,号子谦,别号鹤槎,满洲镶黄旗人。有人说崇厚不懂外交,是朝廷派错了人。笔者管见,是崇厚缺乏民族气节,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决心,当然不排除收取了好处之嫌,在沙俄官员的威胁和欺骗之下,不作任何汇报和请示,就擅自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收回伊犁的条件:一是把伊犁南面和西面的土地割让给沙俄;二是向沙俄赔款五百万卢布;三是沙俄商人到新疆和蒙古等地经商免税,可经新疆到天津、汉口和西安陆路通商。

崇厚干的这捡“芝麻”(收回三面被沙俄包围的空城伊犁)送“西瓜”(割地、赔款、到内地通商)的蠢事,受到朝野一致谴责。

朝廷将崇厚撤职查办,交给刑部严加惩处。光绪六年(1880年),改派曾纪泽兼任驻沙俄公使,与沙俄谈判修改崇厚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

强盗的禀性古今中外一个样,不管用啥手段占为己有的利益是不愿主动放弃的,还会玩各种卑鄙手段应对伸张正义的人。1880年7月,曾纪泽到达沙俄首都圣彼得堡,等了不少时日,连沙俄的主管官员也见不着。实在拖不下去后,又借口说崇厚为拥有全权的头等出使大臣,曾纪泽只是没有全权的二等出使大臣,不具备谈判签约的资格。曾纪泽说:根据西洋公约,只要是全权大使,不管是几等,都能代表国家谈判,但不能擅自作主,所订条款必须经国家批准。崇厚没按规则办事,必须修改原商订条款。

在曾纪泽义正词严的交涉下,沙俄只好重开谈判。

曾纪泽谙熟国际公法和谈判技巧。谈判之前他就对可能遇到的“划界、通商、偿款”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他认为对划界要慎之又慎,通商和偿款可相机从权应允。他积极争取主动,要求将自己事先拟好的改订新约要点作为谈判依据。

沙俄官员十分不满,多次在谈判时中途退埸,以此要挟曾纪泽让步。虽然当时已收回新疆,但他们从心眼里还是瞧不起中国的,甚至叫嚣战争解决问题。曾纪泽大义凛然地表示:中国热爱和平,不愿意打仗,但不害怕打仗!我们现在虽然贫穷落后,纵使一战未必取胜,但中国地广人多,能同仇敌忾坚持到底!

笔者作为研究文史的业余爱好者,对左宗棠抬棺收复伊犁和曾纪泽的伊犁谈判为啥能同步进行,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遗憾的是史料上无明确记载。笔者管见,是曾纪泽出了主意或是其沟通信息快速,让朝廷作出了文治武功皆用的决策。实话实说,昏聩的朝廷,就处理这事还真格算英明!

晚清三杰: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

左宗棠雷厉风行,挟收复新疆之余威,即刻抬棺率部出征,让沙俄强盗胆战心惊!

在左宗棠兵临城下和曾纪泽据理力争下,虽历经半年多,嘴皮磨了“数十万言”(曾纪泽语),终于在1881年2月24日(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达成《中俄改订条约》(汉文签署本原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崇厚所签条约比较,虽然伊犁以西地区仍为沙俄强行割去,并且对沙俄赔款增加四百万卢布,但收回了伊犁南边面积达2万余平方公里的国土,取消了俄国人可到内地经商诸条款;废除了沙俄侵犯中国内河主权等规定。成功改约在广受赞誉的同时,也受到一些非议,次年曾纪泽在《复陈俊臣中丞》信中表示:上年改订俄约,收地未全,内疚方深......

对此条约,英国驻俄国公使德佛椤评论: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

(二)曾纪泽是个资深外交官,在外交战线上为国做了大量工作

曾纪泽,字劼刚,号梦瞻,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位驻外公使,与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并称“郭曾”。

他在出任英法公使任内,认真研究国际公法,深入考察不少西欧国家的工商业及社会情况。当时中国的驻外使馆是租赁房屋使用,他改为自建,并且亲自负责器物和各种书籍的购置,强调使馆官员严于操守,节约公费,受到所驻在国朝野的敬重。

巴西是南美洲的大国,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当时人口稀少。光绪五年(1879年),巴西通过其驻英公使与曾纪泽联系,谋求与中国建交和通商,并打算招募华工去垦荒。曾纪泽建议朝廷同意建交和通商,但不同意招募华工。因为曾纪泽熟知世界各国情况,当时在美洲各国已有不少华工,都是受虐待的“苦力”,不能再让同胞去受苦受难。[法军侵占了越南河内,曾纪泽多次发表声明,要求法军退出河内。

法国外交部做出法越之事无须中国过问的回复后,曾纪泽公开予以驳斥,称其是“乃无根之言”,并积极与有关国家进行外交斡旋,请其出面调停中法越南冲突。中法战争爆发后,曾纪泽竭力主张“一战不胜,则谋再战;再战不胜,则谋屡战”。虽然他本人尚在病中,犹坚守岗位进行不懈的斗争。

当时曾纪泽兼任俄英法三国公使,“和事佬”李鸿章给朝廷建议,免除对法持强硬态度的曾纪泽驻法公使之职,仍为驻英俄公使。笔者认为,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在外交工作方面,曾纪泽和李鸿章的截然不同之处。

曾纪泽不是蛮干之人,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镇南关大捷后,曾纪泽从中法两国国力的客观差距出发,改变主战的观点,奏请朝廷议和,以尽快体面结束中法战争。后来他卸任英俄两国公使,在伦敦等待接任的时间里,一如既往地积极工作,在英国订造“致远”、“靖远”舰,并与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签订《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议定洋药税厘并征条约,此举为政府每年增加烟税白银数百万两。

从英俄卸任归国后,曾纪泽参与了中英西藏谈判,他力排众议,坚持用通商的办法换取英国对中国西藏主权的承认。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达到了目的。

(三)曾纪泽是一生勤奋学习的楷模,值得后人效法

出身于晚清大儒之家的曾纪泽,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自幼受到严格教育,精通经史,工于诗文,擅长算术,一句话,传统知识份子需掌握的知识他都具备。

为了搞好外交工作,他努力学习英语,研究西方科学文化。众所周知,那个时代中国人学英语才起步,没有教师和适用的教材。他用注音的办法学习,经过艰辛的努力,虽然发音不太准确,但能够用英语听说写了。光绪十三年(1887年)1月,他用英文撰写了一篇《中国先睡后醒论》的文章,在英国伦敦《亚洲季刊》上发表。据笔者考证,可能是中国人用英语在外文报刊上发表的首篇政论文章吧?

此外,他广交外籍朋友,一起研究国际公法,了解拟议中的巴拿马运河工程;聆听学术报告;讨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作用等等。他还特别注意分析东西方国家“政事语言文字风俗之不同” ……

朋友和同事们常以“学贯中西”赞誉他那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

(四)述评

《中俄改订条约》的签订,历来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具体说来:一是改约谈判不可能将原来商订的条款全数推翻从头开谈。二是当时还有不少强盗对中国虎视眈眈,在国弱民穷的环境下,难有充分财力支撑再开大战。曾纪泽已是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

曾纪泽的外交思想有其局限性,带有传统儒学的观念,在一些具体的外交活动上有失误。如签订的《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虽然为国家增加了收入,但设定了国家对鸦片征税的上限,使中国进一步丧失了关税主权。

但本着历史的公正的原则评价,曾纪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优秀的外交人才。

他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