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春来]1979 音符叩响开放的国门

  央广网北京2月7日消息(记者王娴)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时光进入2019年的春节,辞旧迎新

央广网北京2月7日消息(记者王娴)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时光进入2019年的春节,辞旧迎新的时节总是让人充满追忆过往、展望未来的情绪,回顾过去的春节,我们吃的是什么、和谁在一起、谈论什么话题,连起来就是生活变化的轨迹。今年我们还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在这样的一个中国年里,在又一个春天到来之际,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九九春来》,从个人记忆的角度,讲述1949、1959、1969……一直到2009年的春节往事。透过每十年一个的时间坐标,相信你也可以看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路径。

我们来到1979年的春节,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物质生活的改善让这个春节的喜庆更浓,而在人们内心,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今天的讲述者卜大炜,和交响乐打了一辈子交道,今天由他来回忆那年春节,舞台上下的故事,音符如何叩响开放的国门。

和这座城市不少迎接新春的家庭一样,卜大炜在北京的家也早已收拾得一尘不染。春节去外地和家人团聚,新春里另有一个“仪式感”是他惦记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舞会,每年2月份举行的……”

和交响乐打了一辈子交道,这是卜大炜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退休后的第7个春节,看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舞会还是他的习惯,他说,这让他想起1979年的人民大会堂新年舞会。

卜大炜回忆:“春节舞会,那是咱们国家的第一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次。音乐一响起,我一抬头,在二楼回廊上演奏的是当时的中央乐团,除了《蓝色多瑙河》《施特劳斯圆舞曲》,也有很多中国的舞曲作品,像《青年圆舞曲》《彩云追月》《步步高》这些作品……”

1979年春节,是年轻的中提琴演奏员卜大炜到中央歌剧院工作的第三年。和同事们一样,除了早早到场,卜大炜也没有为这次舞会做太多的准备。

卜大炜说:“有一部分走在潮流前面的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跳舞了,不知道在哪学会的跳交际舞,都进入舞池了,还有一些像我们还不会跳的,就是看一看。”

哪怕只是“看一看”,气氛也足以让人回味。

“气氛是很热烈的,大家都喜气洋洋的,这么大的场面,尤其一些文艺界的知名人士,在那次舞会上都能看到,舞池里黑压压的一片。各界的嘉宾也来得很多,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那次舞会来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那一次,是他们复出以后,在公众面前露面的一次很重要的机会……”卜大炜回忆。

舞会的热烈让人印象深刻,这场舞会上第一次奏响的《青年圆舞曲》也成为相当长时间内的流行。

1979年的春节,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春节。正是在这一年春节前,《人民日报》刊文直问《为什么春节不放假》,后来春节的公众假期得以确立,人们有了更多欢聚的机会;也是在1979年春节,1月28日,大年初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赴美进行了为期8天的正式访问,很多变化随后发生。

到中央歌剧院工作后,卜大炜先后参加过《白毛女》《刘胡兰》等很多传统剧作的排练、演出,而到了1979年春天,“接下来演什么?”成了新的问题,有人提出“复排《茶花女》”。

卜大炜:“1979年刚刚改革开放,大家的思维还没完全放开,有人就不同意,说这是讲资产阶级什么老爷少爷小姐的,这种内容现在还不能在中国演;但是有人觉得这是世界名著,应该演。开始辩论了,双方两派意见,各抒己见,后来有人提出一个主意,说干脆这样吧,先排出来,排出来到首钢给工人阶级演,工人阶级能接受了、批准了、同意了,咱们再到城里演。”

1979年春天的首钢剧场,台上的演奏员、演员们与台下的工人们彼此陌生,《茶花女》歌剧的“试演”就在这里,演出马上开始,台下的观众甚至还嗑着瓜子在聊天。

“大幕一拉开,出现巴黎上层社会的舞会场面的时候,场下一下子全安静下来,鸦雀无声,随着剧情的开展,大家会随着剧情欢笑,甚至哭泣,我们在乐池里都能感受到。演出完了以后,掌声雷动,后来大家觉得――这是工人阶级批准了!工人阶级能接受,就开始到城里天桥剧场演了,从那以后,我们剧院的一些保留剧目,外国剧目,世界经典剧目,比如《蝴蝶夫人》等等,都陆续复排上演了。”卜大炜说。

随后,中央歌剧院带着《茶花女》到天津演出,一演就是连续40场。

卜大炜:“在那个剧场我们居然连演了40场,而且场场爆满,票都一抢而空,我们都睡在剧场的后台,双层上下铺,每天晚上演,连演40场,这在中国的歌剧史上写下了很辉煌的一页,在世界歌剧史上大概也不多见吧。”

1979年的春节之后,从小泽征尔带波士顿交响乐团来华,到卡拉扬率柏林爱乐乐团访问,北京在这一年迎来数个国外顶尖交响乐团,斯特恩、梅纽因,唱片上的人物都出现在了首都体育馆、红塔礼堂。

卜大炜说:“1979年的时候,来了几个外国大的交响乐团,我们去看演出,有点朝圣的感觉,也谈不上我们看一次演出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大提高。”

不仅仅“朝圣”,卜大炜和他的同事们还有和外国乐团交流的机会。“当场交流也都面对面的,有互赠礼品,他们也送一些琴弦、松香、还有号嘴儿,铜管,哨片,还有乐谱。那乐谱一摞一摞的送,都是很珍贵的,德国的皮特版的乐谱,当时是见不到的……”

有评论文章说,1979年的古典音乐演出,是巅峰,但卜大炜说,1979,是起点。“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好多具体的落实的事情都在1979年爆发出来了,眼界就全面打开了,比如茶花女吧,就从那次复排以后,后来又来过很多国外的指挥家、歌唱家,和我们合作。西方的歌剧的制作方式一下子就比较具象地引入进来了。”

《茶花女》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央歌剧院复排外国歌剧的起点,随后又完成了中法联合制作的《卡门》,和外国交响乐团、歌剧院团的合作成为常态。

退休以后,卜大炜的文章仍常见诸报端,备注会介绍他是音乐学家、音乐评论家、中提琴家、音乐翻译家。他说,现在有什么交响乐演出,也不像那时那样觉得“非看不可”了。

卜大炜说:“咱们国家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了,老百姓所见所闻也越来越多了,现在来咱们中国演出的名家名团很多……古典音乐的市场,怎么支持中国自己的艺术发展,咱们的土壤还要继续改良提高。”

40年后的2019年,春节前,著名指挥家穆蒂携芝加哥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爆满,各个剧院新春过后的文化演出,一路排到年末,甚至又一年的新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