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渭南,真的很“中国”!

中国渭南,真的很“中国”!

乔志峰

最近,去了一趟陕西渭南。虽来去匆匆、走马观花,却对此前不太了解的渭南有了很深的印象。这里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这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积淀更是深厚而博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渭南,真的很“中国”!

其一,“华夏之源”在渭南

中华民族又称“华夏”,而“华夏”便是源于渭南。“华”即华山,因此华山也被认为是中国人的“父亲山”;“夏”则指“夏阳”。中华文明由此诞生,华夏龙脉(秦岭)横贯莽苍。

据史料的记载和章太炎等学者论证,在传说中,炎黄部族最早发祥于渭水流域。地处渭洛河下游,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地带,黄、渭、洛三河汇流处的渭南大地,实际上就是黄帝和炎帝最早繁衍活动的地方,即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中国人来渭南,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前可探华夏文明之根,后可起奋发图强、砥砺前行之志。

null

其二,“中国之中”在渭南

摊开一张中国地图,用笔在你认为中国版图最中心的位置点一个记号,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发现,自己点的记号很可能不是落在素有“中原”之称的河南境内,也不是落在号称“最中国”的古都西安,而是落在渭南。

当然,中国版图随时代变迁而有改变,历史的进程中也有沧海桑田的自然变化。但中国的核心区域却一直都集中在相关区域,渭南既是“今中国”的中心,也是“古中国”的核心区域之一。站在渭南的土地上,或许真的会有“天下我为中”的感慨与豪迈了。

其三,“中国时间”在渭南

中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很多人都认为,“北京时间”指的是北京当地的时间。其实不然,“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东八区)的地方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台本部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负责发布“北京时间”。

知道了这些,当大家在渭南听到“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XX点整”的报时的时候,是否会有一种更亲切的感觉,并感受到了自身心跳和中国的脉搏同步呢?

null

其四,“中华父亲山”在渭南

《书经·禹贡篇》载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后人推测应该是黄帝在此与各部落酋长会盟。《书经》、《资治通鉴》等书均有“唐尧四巡西岳”、“舜三巡西岳”的记录,《舜典》也记载:“(舜帝)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

我此次上的是华山西峰,因时间和体力等因素,坐了著名的西峰大索道。华山西峰大索道又称太华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线路斜长4211米,相对高差894米,其本身便是景区令人叹为观止的一道特色风景。

随着索道逐渐升高,但见四周山石嵯峨、群峦叠嶂,顿生心胸开阔之意,不由感叹华山不愧为中华名山。可是我错了,待索道转过几个山头,眼前突然一亮,有异峰突起,如刀削斧砍一样险峻,且通体呈汉白玉般的润滑光泽,美不胜收。正自震撼,索道又转过一个山头,发现前方有山峰更高、更峻、更险。就这样,一峰更比一峰高、一峰更比一峰秀,惊喜不断。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莫非正是登临华山之后所得到的启示?也难怪连陈抟老祖也会写下“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了。

null

其五,“三圣”在渭南

渭南有“三圣”: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字圣仓颉。前两圣知之者众,声名日隆;而字圣仓颉,虽亦称圣,但窃以为其历史地位和功绩至今仍被低估了。世若无仓颉,万古如长夜;世若无仓颉,华夏文明的历史或将重写。而中国历尽劫难仍总能保持大一统,统一的汉字无疑是其强大的凝聚力的重要方面。

《说文解字》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造字官,见鸟兽之迹而受启发,分类别异、独出心裁,进而创造象形文字,被尊为“造字圣人”。据传说,当仓颉字成,“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重大事件了。

对外国人而言,文字或许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对中国人来说,汉字却具有“神性”,是一种神圣的存在。“敬惜字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古人认为应当对字纸(也就是写了字的纸张)表示尊敬和爱惜,由此反映出古人对文化的敬重。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家更是将“敬惜字纸”上升到了宗教的高度。印光大师曾云:“字为至宝,远胜金珠,人由字智,否则愚痴。世若无字,一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即便是近年风靡一时的盗墓小说,也有古董商人以报纸包冥器的细节,据说字纸可以辟邪驱祟。民间亦有“一字压一鬼”的传说,有字在,百毒不侵。

渭南白水有仓颉庙,是目前国内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的庙宇,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仓颉庙东一里多为武庄村,相传仓颉生前曾在此村生活居住过;庙南一里余为史官村,是后人为纪念仓颉,以其官职为村名;庙西南方向约二十公里有阳武村,传为仓颉的出生地。作为使用汉字的中国人,有机会真的应该去仓颉庙看看。

null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并向原作者致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