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叫我人日切草堂,我问人日是啥子

YOU成都一个小编的爷爷, 从几天前就打电话催她: “初七人日你不切逛草堂啊?”   “啥子人日哦?

YOU成都一个小编的爷爷,

从几天前就打电话催她:

“初七人日你不切逛草堂啊?”

“啥子人日哦?”

小编的同事和小编我一样无知,

表示不知道爷爷在说什么。

人日嘛,你们读书人都要切的啊……

爷爷电话没讲完,

就去骂同事寄养在他家的斗牛犬了,

“你个几百块钱的东西敢刨我的雀雀笼笼”,

再也没给同事解释啥子是“人日”。

▲“人日”游草堂,不是一般的热闹,图源/视觉中国

作为一个外地人,小编这也是第一次听说“人日”。

“‘人日’是“人民日报”的缩写啊?”一个朋友问我道;在人日当天,草堂门口一位阿姨告诉小编,“人日”就是人过年;而小编另一位朋友的妈妈,干脆总结说:“‘人日’就是属于人的日子。”

总之,对于“人日”,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小编是知道知网的人,赶紧去搜了关键词,并下到几篇相关论文学习一番,发现“人日”原来是从很早以前就有了的节日,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创世神话;传说中,女娲娘娘在先后造出了鸡狗羊等动物后,在第七天创造了人类

虽然有说法是“人日”的节俗自汉代就有了,但可靠的文献证实,“人日”的概念至晚在晋代出现:晋代人董勋的《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人日”作为节俗的确切记载,目前的记录,来自南朝的《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箱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我们可以看到,至晚在南朝时,“人日”作为节日,活动就已经十分丰富了:

要吃由七种菜制成的羹(充满了巫术思维,比如吃芹菜让人勤劳,吃葱变聪明,吃蒜让人算术好等等),剪人形彩纸贴在屏风、帐缦上甚至戴在头上,制作首饰互相赠送,或者登高赋诗。

▲草堂里虽然没有山,也可以登假山,或者登万佛楼

而到了唐宋时期,“人日”更成为了官方的“法定节假日”;宋代的官方假期分为七天、三天和一天,而“人日”假与唐代相同,都是一天。

受到官方的重视,正月初七的“人日”变得流行了起来。朝廷会在这天宴请群臣,并加以赏赐,同时许多文人也写下了不少与“人日”有关的诗作。

官方与民间对“人日”的重视,于是就与如今每年在成都发生的“人日游草堂”有了关联。

关于杜甫如何在流离战乱中,于万里桥边一草堂得到了短暂的慰藉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许多次了。但是,故事里尚有另一段故事。

759年,杜甫到草堂后不久,就与时任彭州刺史的高适保持了唱和与照应。两年后的“人日”,年近六十的高适还给杜甫寄了一首《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

直到九年后的正月底,杜甫才写了回信《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此时高适早已离世,而杜甫也将于这一年的四月走完一生。

▲杜甫的草堂虽然与今天的草堂有许多的不同,但这里曾是他难得的精神家园

好在,两位诗人的“人日”唱和诗却流传了下来。

清咸丰年间,四川学政、大书法家何绍基还在某年的“人日”,到草堂题写了“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这一名联。

此联一出,文人骚客竞相效仿,于每年“人日”到草堂吟诗作赋,凭吊诗圣。久而久之,“人日”游草堂便成了成都的习俗。

▲好姐妹们一起来游草堂,丝巾加墨镜,做“人日”里最靓的人

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恢复了“人日游草堂”活动

而自2009年“人日”开始,每年正月初七日即举办的古礼祭拜诗圣仪式,到今年第十届,已经成为成都新春的重要文化活动。

▲古礼祭拜诗圣仪式,先后邀请了张志烈、谭继和、魏明伦、康震、梁平、阿来、吉狄马加等文化名人担任“人日祭杜甫”仪式主祭人。今年人日节,杜甫草堂邀请到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担任主祭人,图源/红星新闻

在一首名为《人日》的诗中,杜甫记录了当年“人日”的天气是阴天:“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不过传统上,人们对“人日”的期待都是晴天:“晴为祥,阴为灾”,“其日晴,生物育”。

今年的“人日”也遇上了晴好天气,于是草堂就真的就成了人人从众傱的海洋。

▲“人日”草堂,也是热闹非凡

不怕诸君笑话,这不仅是小编第一次“人日”游草堂,更是小编第一次游草堂

小编还在青华路与草堂路的交叉口等红绿灯时,就听到旁边一位大爷说:“万里桥这边才是原来草堂的正门嘛,‘万里桥西一草堂’,我十几岁就会背了。”

十几岁就熟背杜甫的大爷,过马路时还对对过一位闯红灯的大爷喊:“兄弟,这个太危险了嘛。” 又有正义感又热心肠,大爷果然是杜甫的忠实粉丝没错了

来来往往的市民、游客们,推着轮椅的和推着婴儿车的,扶老携幼,顾盼有情

还在门外,就遇到一位热情的本地阿姨。她和老伴在“人日”带着三岁的孙儿来玩,早上七点多还给孙儿煮了碗面条带包里;她看了眼旁边提了超大野餐篮的一家人,赞许道:“巴适嘛,中饭带过来,打个牌,可以玩一天。”

草堂确实大得可以玩一天,“人日”的活动更是多得让人挪不开步子

写春联的小朋友各个都是高手,轻易就能把小编自学了两三年的书法爱好者朋友,打得体无完肤;

一览塔前有人一身白色正装,旁若无人地吹笛

字画的,杜甫题材的作品最受欢迎;

文创体验中,男女老少都愿意去贴一个梅花妆

“90后”“80后”“70后”主题背景板前,满满都是自拍的游人……

还有一整面“人日”祈福墙:有人要“拜过杜甫,丢掉小腹”;有人愿“儿子考取研究生”;

一位老爷爷很认真地把自己的心愿贴到高处,盯着看了许久,小编看到他写的“祝全家平安幸福”。

▲人们在许愿墙上贴上新年的愿望

杜甫很喜欢的梅花也开了,每一株红梅绿萼前,都站满了拍照留念的人。

原本想赶上“人日”上午祭拜仪式与诗歌朗诵会,结果因为一路贪图看花看人,终于找到大雅堂时,活动早就结束了。

然而小编一点也不觉得遗憾:毕竟,日后再有爷爷奶奶叫我“人日”切游草堂,我也终于不用问“人日”是啥子了——我可以说,“人日”嘛,就是去杜甫的草堂,听着天南海北的口音,淹没在早春的阳光里

▲草堂的梅花开了,图源/视觉中国

尽管诗人或许并不会想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今会成为成都市民与游客的绝佳去处,但他对此也一定会欣慰的吧。

或许正如今年的“人日祭杜甫”仪式主祭人李敬泽所说的: “杜甫是什么?杜甫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地……在为生活奔忙劳碌的时候,你会发现杜甫在那,在生活底部和深处。

明年的正月初七“人日”,我们切游杜甫草堂嘛。

编辑:慕树

参考文献:

1、崔备瑞,《人日风俗传承研究》,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5年;

2、万英,《“人日”祭祀诗圣活动溯源及其现实意义》,杜甫研究学刊,2012年第2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