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辅警!

本文特别感谢:张雄 老家有个习俗:七不出,八不归。每到正月初八,人们便结束了短暂的休整,扛起行囊匆匆

老家有个习俗:七不出,八不归。每到正月初八,人们便结束了短暂的休整,扛起行囊匆匆踏上了外乡打工之路。

今年外出打工的人潮中,又多了一张年轻的面孔,他叫定几。几天前,他的身份还是老家派出所的一个辅警。正月初六,定几在派出所和兄弟们一起吃完最后一顿饭,发了一条朋友圈,从此与自己的辅警生涯告别。

2017年下半年,老家派出所要招募几个辅警,在战友的介绍下,刚从部队退伍回家不久的定几参加了面试。之所以当辅警,一是因为刚刚脱下军装,定几对制服还有着强烈的情感,军服和警服,都意味着责任与担当。原因之二,当时才21岁的定几初出社会,还没有感觉太多生活的压力。

所长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小伙子:在部队服役期间,定几被选派参加了赴南苏丹的维和任务,这种政治过硬、实战技能突出的好小伙来所里工作,所长时常在其它单位兄弟面前献宝般的吹嘘。

山区派出所,39个村11万人口,案件多事务杂,定几和所有的辅警一样,跟着民警出警、抓捕、通宵看守、调解纠纷,工作强度并不比民警小。而定几身上,更多了几分军营锤炼出来的血性与正气。

一天凌晨,两帮年轻人在夜宵摊发生口角,斗殴在所难免,群众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民警赶到现场时,本来已经拉扯开了斗殴的人群控制住了局面,其中一个酒意上头的当事人突然冲过去殴打对方,定几提起他一个过肩摔将这人制服在地。

群众分不清“制服”与“打人”的区别,因此纷纷传言:“派出所的人来了都不要怕,他们都文明执法的,唯独那个定几大家要小心,他只是个临时工,是真的会打人的。”

这种传言,既是玩笑,也是悲哀。

辅警的流动性很大,所以离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定几提出离职时,依然让兄弟们感觉意外。“干的好好的,怎么就不干了呢。”是啊,定几一直干的好好的。他是本地人,帮着民警处理当地的纠纷麻纱,总能把话说到当事双方的心坎里去;他一身铁打的身板,抓捕对象总是冲锋在最前面;他的驾驶技术好,所里送押对象到县城要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所长和兄弟们最放心他当司机。这样的好兄弟离职,谁会舍得。

定几在南苏丹维和时的留影

“没办法,养不活了啊。”定几这句回答,没人能接。定几的家境一般,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平时都在外打工。尽管定几在所里表现优异,每次绩效考核都是辅警中的最高档,但每月扣除四险一金,到手也就区区1000多元钱,而当地的消费水平并不低,猪肉是15元一斤。23岁的他,要娶妻、要生子、要扛起家庭的重担,光凭当辅警的工资远远不够。外出打工,也许远远不如当辅警辛苦,但绝不会是这点点收入。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又忍心强行挽留这个小兄弟。

辅警的待遇不仅仅是某个地域的问题。我认识很多辅警兄弟,他们都拿着微薄的收入,做着警营里最基础、最繁重的工作,入不敷出时,有人利用业余时间当微商、卖保险、做小生意、开滴滴、送外卖、干游戏代练,生活过得非常清苦。也有开着宝马、奔驰来当辅警的,那是家庭条件好,来圆自己的警察梦的。什么时候,辅警职业变成了一种情怀?又是什么时候,能够给辅警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待遇,能够安心和我们一起负重前行,而不用空谈情怀?

辅警也是警,是和我们一道风雨兼程的好兄弟!定几,即便脱了制服,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兄弟好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