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早开学的大学要上课了!而且是14人的教授团,同上一门学术规范与伦理课

今天(18日),当绝大多数大学生还在老家迎元宵时,沪上最早开学的大学要上课了!本周一起,华东师范大学

今天(18日),当绝大多数大学生还在老家迎元宵时,沪上最早开学的大学要上课了!本周一起,华东师范大学结束了不到一个月的寒假,全校14位教授组成超强阵容,开始主讲“开学第一课”。

针对近期接连曝出翟天临事件等高校学术不端,这门研究生院推出的《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通识课,可谓正逢其时。“当下学术规范和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但开设这门课并非‘蹭热点’之举,设计策划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新课程的主持人、政治学系资深教授萧延中说。

为什么开设这门课?

关于学术不端问题,萧延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从历史看,最早的学术交流其实就是某一专业的知识人士,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学术议题所做的“沙龙”讨论,所以报告人都要展示自己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设想。“可以想象,在这种性质的环境中,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什么造假或抄袭问题。”他说,“但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出现,特别是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我们进入一个符号‘仿真’和‘复制’的时代。”

萧延中直言,特别是近15年来,中国教育规模,尤其是高教规模极速扩容,这对学术原创性造成了巨大压力,二者之间严重失衡。“我们读研时,研究生规模很小,筛选很严,教授几乎是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论文,甚至一句话一句话地‘抠’,无论是选题、资料、观点,还是逻辑、论证等,都一点不能马虎,而且那时没有就业压力,研究生被当成宝贝,被抢着要。可现在,学术生态早已不是那时的逻辑了。”

因此,他认为,当前较严重的学术失范,甚至造假行为,从大原则上看,与公共政策的选择不无关系。当然,从另一方面考虑,这种政策选择的缺陷,不能成为社会投机心态膨胀和个别人行为失当的解脱理由。

“对于一名学者或学生而言,学术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学术交流必须建立在原创的基础上。”这门课由学校研究生院提出设立,又组织了专家评委会论证,专家们当场就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设性意见,之后经历一年做了诸多准备工作,契合了社会及学校的需求。

这是一门什么课?

作为全校文科研究生通识教育的实验课程,《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课程也是华东师范大学首次为全校研究生开设的通识课,采取名师授课、专题讲解、师生互动和群组讨论的课程安排,正式设有2个学分。

教授团先期邀请文史哲社政领域的全国名师、长江学者、系所负责人,讲授15门系列“子课”。比如,哲学系教授、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带头上课,讲授《哲学视野中的“学术规范”》。同时,萧延中教授本人,也讲授《课程的目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及《学术规范与伦理的国内案例》。此外,还有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姜进,讲授《学术规范与伦理的国际经验》。

诚然,学术规范和伦理知识曾经多以短期讲座和专题教育的形式传授,这次“升级”为一门课程,主要区别在哪里?

在课程主持人眼中,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往这类课程多为“规训式”,教师总是摆出一副真理拥有者的架子,并以“应该”“必须”“一定要”等命令的修辞和口吻去教训人。这在学生的心理上会造成被当成“假想敌”的抵触情绪,效果不够理想。

同时,这门课不仅讲“理”,还会对中外学术规范与伦理的理论和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学术创作生活细节,展示学术规范与伦理失当的教训。

“我们的教学改革,期望通过严肃的学术对话、平等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式,把可能的问题摆出来,通过知识要素和道德品行的讨论去辨析问题,最终使师生自觉自愿,共同遵守和践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准则和美德。”

怎么上好这门课?

这门课程的开设,得到校内外堪称“大咖”“大腕”的优秀学者鼎力支持,让作为课程责任教授的萧延中非常感动。比如,校党委书记童世骏甚至把自己的讲稿,早早就发给萧延中“审阅”,“对像我这样的普通教师而言,也是一种鼓励。”还有一些知名教授,为了讲题反复斟酌,跟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讨论,最后才愉快地决定下来。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个名师团的主讲人,包括历史学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志华,讲授《人文研究中的规范与伦理》;政治学系教授吴冠军,讲授《教育部培训会议精神介绍与解读》;政治学系教授、主任刘擎,讲授《韦伯<以学术为志业>解读》;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院长文军,讲授《道德文明与社会科学研究》;中文系教授、校图书馆馆长胡晓明,讲授《陈寅恪<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解读》;档案馆馆长、校史党史办主任汤涛,讲授《华师大的学脉、师传与社会声誉》;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校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主任胡范铸,讲授《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宣传的区别》 ;哲学系教授葛四友,讲授《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的关系》;中文系教授朱志荣,讲授《文学研究中的规范与伦理》;法学院教授田雷,讲授《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历史学系教授冯筱才,讲授《史学研究的基本规矩》。

从前期“课程预告片”推送看,有网友留言热忱希望有网络共享课。对此,萧延中表示,这是第一次开课,每一堂课会有录像。等授课教师对所讲的每讲内容,有更加规范和系统的整理和补充之后,再考虑“慕课”也不迟。

此外,考虑到青年人的特点,课程计划在春暖花开季节,带领同学们去郊外踏青,同时开讨论会,畅谈学习体会,展开不同观点的辩论,为青年学子营造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