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解套

为应对股票解禁期压力,雷军和他的小米正在使出连环计。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梁睿瑶 程璐 编辑丨齐介仑 头图来源 | 被访者供图

严峻考验接踵而至。

1月9日,港交所上市半年期已过,小米集团股票迎来首个解禁日。

股价下行压力已在预期之中。1月9日,小米集团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兼CEO雷军、高级副总裁兼CFO周受资及其他控股股东均自愿承诺,将手中持有的股票继续锁定365天,以此表明对小米股票长期价值的看好。

即便如此,小米当日股价仍应声下跌6.85%。

等待解禁的小米股票持有者,包括7家基石投资者、50余家机构投资者、4名个人股东,以及众多小米持股员工。7家基石投资者认购成本为发行价17港元,账面浮亏,抛售意愿较低;但早期投资者及小米员工,持股成本极低,抛售意愿强烈。

1月14日,有报道称,小米第四大股东、俄罗斯著名投资人、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Milner)主导的Apoletto Managers基金,减持小米股票5.94亿股,套现逾60亿港元;1月16日,有未披露的早期股东售出2.31亿股B类股票,套现约21.8亿港元。

小米集团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员工共14513名,其中5500名员工获得了以股份为基础的奖励,换言之,超过1/3的小米员工拥有期权,平均每位得到32831股。

《中国企业家》了解到,小米员工平均年薪28万元左右,低于当前BAT等一线互联网公司平均薪资,加之持股员工行权价仅为0~3.44美元,因此,即便小米股价接近腰斩,仍有大量员工愿意售出部分股票以改善生活。另外,由同事代持的小米已离职员工的股票,需要在解禁3个月内变现,这便令股价压力更加雪上加霜。

这是一个半年间从爆冷到更冷的故事。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万众瞩目之下,成为港交所首个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创造了香港史上最大规模科技股IPO神话。尽管上市首日报收16.8港元,已跌破17港元发行价,但彼时雷军仍不无骄傲地表示,在资本市场大势不利的情况下能够上市,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功。

小米股价首战即遭滑铁卢,此后一直振作乏力,迄今仍在低谷徘徊、不断下探。特别是1月16日,小米集团收盘9.70港元,创上市以来股价新低,相较之前股价高峰22.20港元,跌幅超过56.3%。

内外交困

2018年下半年,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全球资本市场平均下跌了8.6%,小米之困与之不无关系。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艾瑞咨询首席分析师李超认为,国内上市公司股价下跌、甚至腰斩,并不罕见,除了公司自身原因,还要结合整个大环境去看待;另外,股价波动对于一家公司的发展而言,并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业界普遍认为,资本寒冬下,新经济独角兽股价不如经济情况好时很正常;另外,新经济企业估值存在泡沫,这是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缘起,经此洗礼,可去芜存菁。

小米在不断释放“好消息”。

1月19日,法国巴黎,小米香榭丽舍大街店正式开业。在此前一天的微博上,雷军兴奋地表示,当地时间凌晨三点,已经有不少铁杆米粉开始排队。“其中有1/4左右的华人,其余均是外国人。”

小米欧洲市场业务推广迅速,然而,机构评级总体看来并不乐观。

摩根大通在1月8日发布的报告中分析称,小米欧洲市场的强劲表现被国内市场的疲软抵消,在一向势如破竹的印度市场,三星的中低端机策略也将对小米造成压力,预计小米的印度市场有下行风险。

摩根大通据此对小米集团投资评级,由“增持”降至“中性”,对小米2019年年底的目标价由18港元降至10.5港元。

1月11日,国金证券给出的投资结论称,小米面临基本面与估值的双重压力,尽管近期股价出现大幅调整,但在老股东减持叠加国内消费前景低迷的背景之下,依然难以看到支撑小米股价的积极因素,因此国金证券下调了对小米业绩增速的预期和相应的估值水平,将投资评级调降至“中性”。

1月17日,美银美林发布研究报告,将小米2019及2020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24%,同时将目标价由11港元降至9港元,重申“跑输大市”评级。

同期,德银、花旗、高盛、中金等机构,对小米的硬件品牌转型、IoT业务、海外互联网业务等抱有相对乐观预期,仍维持了“推荐”或“买入”评级。

机构评级扰动持股人的信心。解禁之前,小米股票每日成交量在3000万股左右;解禁前一日成交量突然升至9110.64万股;1月9日解禁后,小米股票交易开始活跃,此后两天的日成交量均超过2亿股。

“就小米的股价走势和现阶段市场情况来说,现在并不适合大规模解禁抛出。”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小米应该等到股价更高、市场更好的时候解禁,这样对公司的股价冲击会相对小一点。

付立春认为,市场恐慌情绪之下,持股人可能会作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抛压,也就是股票上涨或下跌到一定阶段,人们因为不看好未来走势而抛售股票,进而对股价形成压力,而小米解禁期抛压更甚,尤其持股员工颇具动力,即便雷军团队大力回购,仍很难阻断跌势。

大鳄淡出

1月17日、18日、22日,小米连续出手,进行了3次股票回购,总额接近2亿港币。这期间,小米股价只在1月18日有4.31%的明显涨幅。

“回购股票对提升股价难以起实质性作用。”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全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这里面的核心问题是,解禁后出售的量和回购的量是否能够持平,如果解禁后出售的量明显更大,那么股价仍然有下跌的压力。

为了证明自己被低估,同时为了显示自身股票的长期价值,很多互联网上市公司会选择回购股票。2018年9月7日~10月12日,腾讯在股价受压较重时,曾分24次陆续执行了总计284.8万股的回购,共计8.87亿港币,其中首次回购2.27万股。

“腾讯的回购对稳定股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键原因在于它的回购目标明确,并且把握住了回购时机。”李全称,回购的股票在流通股中的占比不应太小,否则甚至会起反作用。

微软和苹果都曾多次回购股票。

2016年9月,微软宣布了一项总额高达400亿美元的新股票回购计划。彼时微软市值约4400亿美元,而回购股票约占总市值的10%。

2018年5月,在2018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苹果CFO卢卡·梅斯特里宣布董事会已批准一项新的10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并将加派股息。苹果本轮股票回购规模在公司总市值中的占比也已超过10%。

相比之下,小米回购股票总计约2亿港币,而其当前市值2500亿港币,与微软及苹果相比,至少差了两个数量级。

“小米想直接通过更高价格的回购,以直接买卖来引导交易量的上升和交易价格的上行,但从回购规模来看,占比非常小,因此这方面的作用比较有限。”付立春认为,小米此次回购,更大的作用在于向市场传递信号。

一些早期投资人似乎并不买账,要急于退出。其中,前文提及的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尤其受关注。

根据彭博社报道,尤里·米尔纳在1月9日解禁日当天售出近6亿股小米股票,持股比例从9.25%降至4.99%。

业内人熟知,尤里·米尔纳是Facebook、Twitter、Airbnb、阿里巴巴、京东等全球知名互联网公司早期投资人,在投资界战功赫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尤里·米尔纳与小米创始人雷军有着不错的私交。据称2012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4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尤里·米尔纳曾与雷军就“如何做好一个天使投资人”这一话题,有过公开而深入的交流。2014年8月,被比尔·盖茨点名“冰桶挑战”之后,尤里•米尔纳在社交媒体上点名雷军接力下一个。

但投资说到底还是一门生意,而生意便不能不谈回报,曾多次公开表示在很早期就坚信雷军能够做出一家超过1000亿美元公司的尤里·米尔纳,已大幅减持,而此举被认为是退出的前奏。

对此,小米官方表示,股价短期承压期间,投资人更替很正常。小米提供给媒体的官方资料中引用业内人士观点表示,对于公司本身,旧的投资人离场,转成新的机构投资人持股,股价或有机会摆脱技术性卖压,而当卖压解除,股价开始回归公司基本面后,看好小米的投资人自然会开始进场。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施慧洪告诉《中国企业家》,小米的基石投资者和F轮投资者进场时,成本为每股14~17港币,目前他们均处于亏损状态,这影响了市场对小米的信心;但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小米当前的问题,若是看好小米的潜力,他们会长期持有股票,这的确有助于小米股价的稳定。

远期战略

面对半年来萎靡不振的股价,特别是当前解禁期压力,除了股票回购之外,小米开始亮出系列动作。

小米股票解禁前3天,也即1月6日,TCL集团发布公告称,TCL接到小米通知,基于对TCL价值的判断及对TCL经营策略、核心竞争力、行业地位及文化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截至2019年1月4日,小米已通过深交所证券交易系统在二级市场购入TCL股份共计65168803股,占TCL总股本的0.48%。

事实上,小米与TCL的合作历史较长,小米电视就是由TCL代工。2018年3月,TCL曾对外表示,会与小米在电视制造和手机屏幕方面展开合作;同年12月29日,小米与TCL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意在强势发力大家电业务。

1月9日,股票解禁当日,雷军在承诺锁定股票一年的同时,宣布了上市时“99亿”奖励金的动向:全部捐赠给慈善基金,用于慈善用途。《中国企业家》曾向小米方面问询该笔慈善基金的具体安排,但一直未获确切答复。

雷军表示,自己从未真正拿到过这“99亿”,事先也并不知情。

艾瑞咨询首席分析师李超认为,以小米公司体量来看,创始人兼CEO拿这么多股权激励其实也正常,其他A股上市公司也会以多种方式给予创始人“激励”,但“99亿”被公开报道后,容易引致仇富心理,造成负面舆论压力。“小米选择在解禁时公开这笔股权激励的动向,显然是想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而不是相反。”

在产品推新上,小米也在加快步伐。

1月10日,小米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红米Redmi成为全新独立品牌,并发布了旗下首款新品Redmi Note7;此前一周官宣加入小米的前金立总裁卢伟冰,以集团副总裁兼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的身份,在此发布会上正式亮相。

1月23日,小米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斌将一段视频上传到了微博。视频中,林斌在用一部手机浏览网页,该手机屏幕可向后折叠。这便是小米可折叠手机的原型机。林斌称,这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目前尚未量产。虽然产品曝光后,小米与柔宇迅速陷入口水战,但折叠屏手机这一形态无疑已成热点。

1月26日,小米公司产品总监王腾发出这样一条微博:“布发年9102在会9米小。”反过来读就是,“小米9会在2019年发布”。约20分钟后,雷军发布新微博,显示的手机型号由之前的“红米Note7 4800万相机”变成了“小米手机”。

外界猜测小米9或许会在近期发布。

近日,小米官方确认,2月20日,搭载高通骁龙855处理器的小米9将正式发布。2月15日,雷军就此发微博称,小米9的目标是与三星比速度,力争骁龙855全球首发,而这将是一款“好看又能打”的手机。

不过,上述产品创新策略并未对小米股价产生明显提振。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全认为,推新品、与明星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等,如果对生产经营没有实质性改善,那么长期看,效果有限。

1月11日,雷军在小米年会上称,2019年,小米将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这将是小米未来5年的核心战略;未来5年,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

如此大力度下注,足可见小米对AIoT寄予厚望。但“All in AIoT”能否让小米力转颓势、赢得未来,同时给投资者创造丰厚回报,目前仍远未可知。

雷军说,他在等待春天,也就是5G时代的到来,因为届时将出现新一轮换机潮。

但业界普遍认为,如今距离5G大规模商用至少还有2~3年。先且不说小米能否在5G时代一骑绝尘,即便会有耀眼表现,这接下来两三年的持久战如何打,如何让投资者也坚定相信,仍极具挑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