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感拼音被统一修改,更担心我们的孩子被这种教育荼毒

谁能想到,拼音也能上微博热搜。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上了个假学。 在新的教科书上,乡音无改鬓毛,衰字的

谁能想到,拼音也能上微博热搜。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上了个假学。

在新的教科书上,乡音无改鬓毛,衰字的读音从cuī改成了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字原本音xiá,如今统一成xié。

一骑红尘妃子笑,骑字分明念jì,现在也换回了qí。

虽然古音和今天早已不同,但强行把原本合辙押韵的读音改没了,贺知章和杜牧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

要是他们能托梦给现代人,估计得把原诗也改了:

少小离家老大埋,乡音无改鬓毛衰。

——殡葬行业从业者贺知章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接。

——航空行业从业者杜牧

不知道这样,提建议的专家老师满意一点没?

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要改呢?原微博是这么写的: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

???

读错的人多,所以让念对的人改?

现在指鹿为马都自带投票系统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么点小事,犯不着那么在意。我完全不同意。

我们撇开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这种灵异传说不谈,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文字是文化最基本的构成单位,而文化又是历史和家国承续的基底。一个爱国的人,必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心怀敬惜。

今天改个读音,明天改个成语,后天改个典故,还是因为“少数服从多数”这种奇葩理由,我看不到敬和惜究竟在哪里。

哪怕不拔那么高,单纯说美感,这种改法也败兴至极。

我念书时听广东的朋友用粤语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觉得也太好听了吧,后来明白是粤语中还保留了一部分古音的缘故。京剧的湖广音、中州韵取中部及北方话,念古诗也同样字句铿锵,余味悠扬。

这都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美好的部分。也许不用人人都会,但至少应该将它延续下去,让更多人知道。

如果按照大多数人都念错,就把错改成对的逻辑,大多数人都不会的东西,也不需要再有人会了。

多音字也不要了,大月氏就好好念大月氏,念什么“大肉汁”。女红就女红,“女工”下岗就好了。这种从简的敷衍是非常可怕的。

不是传统的东西就不让改,不许创新,但总得言之有据师出有名。

推广简体字,是因为当时文盲较多,识字率低,而繁体字相对又难以掌握。可是在今天,统一读音有任何类似的需求吗?恕我看不出来。

我在这种改动的背后,只看到一种可怕的教育逻辑:不需要是非,不需要标准,只要让多数人满意就好。如果有分歧,哪怕分歧是美好的,有价值的,充满魅力的,也要把它统一起来,便于考核和管理。

这两年古诗词大会和成语大会之类的综艺风行,不少人爱看。虽然更多是被游戏技艺的部分吸引,多少算是叩开了被不加讲解就“全文背诵,全诗背诵”封闭已久的大门。这倒好,教科书上又开始因为念错的人多统一拼音了。

事是小事,但值得专门写一篇。

理由很简单:希望我们的孩子欣赏汉语之美和中华文化之美,更希望他们不会被教育的强权逻辑教化规训成千篇一律面目相同的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