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广告公司耍帅指南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道: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代,这也是愚蠢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道: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代,这也是愚蠢的年代。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也就这六七年吧,

「创意热店」这一新生物种,

犹如日产保温杯般,

迅速霸占了广告业的半壁江山。

国内,

很多做广告的人,

尤其是做创意的,

看到别人开热店,

把创意做得风生水起,

心里也挺痒的,

再对着镜子照照自己,

两只眼睛,

一只鼻子,

五官完整,

不比「舔与抠」的主理人少,

不比 「M」的主理人多,

摸脸自问,

他们可以成为万人敬仰的热店之神,

我王全蛋为什么不可以!

为了帮助王全蛋们打造 4A 升级版,

把中国人的创意热店事业抓上去,

趁着猪年伊始,

我来讲一讲 -

初创型广告公司,

在短时间内,

在尚未做出刷屏广告前,

如何迅速进入客户视线,

并最终成功撩到客户?

理论什么的,

我也不会讲。

这年头,

也没人爱听你讲道理,

论爽,

还是直接听案例最爽,

也学得最快。

那好,

我就直接抛一个案例出来。

我就假设现在有这么一个人,

干脆叫他王全蛋好了。

王全蛋本蛋,

三十好几,

美术出身,

在上海本地一家无名小公司做了几年,

一路从设计爬到了创意总监的位子。

几年前,

眼瞅着做到了瓶颈期,

往上,

公司没地方给他上了,

往下,

倒是有地儿让他下,

但王全蛋是人不是蛋,

蛋可以往下滚,

可人总想往高处走。

王全蛋寻思着,

我一身才气,

外面这么大,

趁自己还没脱发早泄,

不如走出去看看?

于是他卷起铺盖,

先地铁再公交最后小黄车,

来到一家业界知名创意热店门口,

对着那家热店的主理人,

吼出一句扎心的应聘口号:

「努力!奋斗!成为王二木第二!」

老板看了他的作品集,

感觉他的插画确实画得不错,

兴许是个可塑之才,

看他面相也还算实诚,

不像是那种心术不正的人儿,

于是就留下了他,

封了他一个美术总监做。

接下来的两年多里,

王全蛋在公司的表现,

说不上可圈可点,

只能说尽心尽责。

每个项目都卯足劲跟,

每天吃着外卖加着班。

但创意热店,

之所以叫热店,

是因为人家的创意过人。

作为一头美术总监,

想在创意热店立足,

光凭插画,

还不够,

你必须拿出 24K 金 idea,

可王全蛋费了老劲,

楞是拿不出来 1K 来。

两年多了,

虽说他也参与了不少项目,

但 idea 嘛,

就没有一个是他想的。

哪怕你想半个也好啊,

好歹让老板看见半点金光,

但半点也没有。

王全蛋对自己失不失望,

除了他自己,

没人知道。

他当初那句扎心的应聘口号,

也没有从口号变成现实。

王二木依然是独孤求败的王二木,

而王全蛋,

依然是泛泛之辈王全蛋。

只不过,

王全蛋自己可不这么想。

他觉得,

在热店里浸泡了两年多,

自己收获颇丰,

他时常暗暗感叹:

欧买嘎,原来广告还可以这样做~

通过一次次实战,

一次次收割业界同仁的掌声,

王全蛋渐渐产生了一种幻觉:

我的创意功力大增,

已然由无名鼠辈变成了业界高僧。

maybe,

我是时候自立门户,

招募一帮徒子徒孙,

变创意为纸币了?

就是这么巧,

正当王全蛋脑袋里冒出这个念头时,

两只贵人鸟,

一公一母,

挥动着歌声的翅膀出现了。

男的,王全蛋管他叫猴哥,

女的,王全蛋管她叫燕姐。

话说十五年前,

猴哥和燕姐就合伙开了家广告公司,

公司叫:猴燕广告。

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

无人知晓,

也无从考证。

但燕姐和猴哥这两位,

战斗力爆表,

除了经营猴燕广告,

燕姐名下还有其他两家公司,

猴哥也入股了另外一家公司。

至于燕姐猴哥和王全蛋怎么认识的,

无人知晓,

也无从考证。

反正,

他们仨相见恨晚,

聊到很晚。

聊到情浓处,

燕姐和猴哥一致认为:

全蛋吧,

这人真不错,

要身高有身高,

要颜值也算是有颜值,

要才华有才华,

最关键的一点,

是:

全蛋弟弟来自一家知名创意热店。

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

他们开广告公司十五载,

终于能做点儿和创意沾边的事情了。

于是,

仨人一拍即合,

决定由燕姐和猴哥出钱,

王全蛋出人,

共同创办一家创意热店。

没多久,

王全蛋就跟老板提出了辞呈,

老板也没留他,

祝福他远走高飞之后再创辉煌。

又没过多久,

王全蛋就对外宣布了自立门户的喜讯。

他给新公司起了一个洋气又特别的名儿:

CCCV

中文译名:

吸吸吸尾

对这个名儿,

所有人都一头雾水,

百思不得其解,

经过王全蛋解释,

大家才恍然大悟。

原来CCCV,

寓意Ctrl+C 和 Ctrl+V。

这个名字,

饱含王全蛋对新公司的深深期许。

他说:

每次看到好创意好作品,

我都会想,

赶紧复制,赶紧黏贴,

做不了第一,

但一定要努力成为第二!

接下来,

王全蛋就大张旗鼓,

开始践行自己的复制黏贴大法。

都听好了,

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

才是文本的精华,

你将了解到,

作为初创广告公司,

如何在短时间内,

迅速进入客户视线,

并最终撩到客户的成功学。

王全蛋的做法,

归结起来就一句话:

把前东家的所有创意资产都复制黏贴过来。

除了名字无法复制,

因为没法注册,

余下的都可以照搬。

比如,

复制黏贴前东家的公司作品集。

改个模板,

就变成了新公司的作品集,

但务必记得把前东家的名字和 logo 修掉,

否则就穿帮了。

再比如,

复制黏贴前东家的员工。

这个想法颇大胆,

但执行有难度,

没事,

直接剪切黏贴,

多给个三五斗米,

不怕剪切不过来。

又比如,

复制黏贴前东家的客户。

不,

复制不来,

只能霸王硬剪切。

直接联系,

主动上门拜访,

跪求赏个单做。

又比如,

复制黏贴

前东家宣传自己的花式玩法-

输出观点做海报,

逢年过节做礼物。

又又比如,

复制黏贴

前东家的「室内软装」-

毛笔题字。

你找人写「老卵」,

我找人写「闹暖」。

以上全套复制黏贴大法,

您都了然于心了吗?

是不是茅塞顿开,

也想有样学样,

回头就去创办一家广告公司?

如果您刚好就是这么想的,

滚。

刚刚讲到的这个案例,

里面所涉及的人和事,

并非我吃饱撑了在家杜撰出来的,

这家 CCCV 公司,

真真儿地存在于今时今日,

存在于广告行业。

王全蛋这个人物,

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不叫王全蛋,

不彻底剥光他的遮羞物,

只是想给此人留下最后一点颜面。

王某曾经是创意热店 KARMA 的员工,

此事不假。

正如以上故事所述,

在 KARMA 效力了两年多,

在这期间,

作为美术总监,

王某勤勤恳恳夯活,

矜矜业业跟项目,

和小伙伴们并肩作战,

受到公司上下的好评。

在 KARMA,

王某唯一的短板,

就是:

他没有 idea,

也就是想不出创意。

这就很尴尬了。

老板希望他可以成长为创意总监,

辅佐老板成为粗壮的创意顶梁柱,

但王某确实能力有限,

他自己也感觉到了压力,

刚好,

就是这么巧,

在他迷茫看不到事业方向的时候,

一个机会从天而降了。

某志和某燕看上了王某的热店背景,

遂决定出资,

助王某单飞创业,

成立自己的广告公司。

从收集到的资料,

不难发现,

某志和某燕是精于生意运作的老江湖,

早在 2004 年,

两人就合伙开了一家广告公司:

x 燕广告,

某燕持股 60%,

某志持股 40%。

x 燕广告对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我们坚信并践行「创意是受人尊重和欣赏的事业」,因此我们从不比稿,赚得口碑和人品,获得更多的客户信任和业务来源。

•{ KEY } xx 品牌创新社,不仅仅服务品牌客户,也致力于创新自己的品牌。

•{ KEY } xx 品牌创新社,首先是以「策略领先,创意制胜」为核心,专注「品牌策略、视觉创意、网络创新」的品牌策略设计机构。

再说回王某。

和某志某燕达成合作协议后,

立刻从 KARMA 辞职,

辞职的理由就是要创业去了。

老板给予了 365 个祝福,

希望他好好把业创,

努力赚大钱。

王某给自己的公司起了个名儿,

叫NO REF,

寓意做一家只做原创作品的公司,

绝不借助任何参考(Reference)。

可以说是非常有志气了。

2018 年 6 月 1 日,

公司正式开张,

那天,

王某发了一条朋友圈 ▼

NO REF 在工商局备案的中文名,

你们猜叫什么?

并不是意译成什么「無 參 照」,

而是音译成:

闹 虎

这名字,

感觉萌萌的,

又猛猛的,

仿佛在告诉全世界:

老子本是一头虎,

不闹的时候,

你们以为我是哈啰凯蒂,

那我就猛 出山了,

绝对闹到你们谈我色变。

前东家在公司里挂了一幅毛笔题字,

上书「老 卵」二字,

王某很是欢喜,

欲效仿之,

就找来某大师题了公司名字,

裱起来挂墙上,

虎虎生威。

嗯,

无论是字体还是字号,

无论是力度还是气度,

都不输「老 卵」,

王某满意得一逼。

前东家有一句 slogan:

We make points of view not pieces of work.

王某觉得,

闹虎也必须要有,

他先憋了一句:

没什么东西是没有创意的。

再暴力翻译成英文:

Nothing is NoCreative.

前东家有一个美术天团,

王某也想组建一个。

但一摸口袋,

意识到,

这大天团吧,

一时还组建不起,

只能先找一个小天后。

于是趁着天黑,

带上镐头,

去前东家挖了墙角,

硬是把之前跟着自己的一个小妹妹套了来。

名字有了,

slogan 有了,

理念有了,

毛笔题字有了,

小妹妹有了,

公众号有了,

粉丝有了,

你有我有全都有了,

一家创意公司,

万事俱备,

只欠……生意。

王某和两个股东冷静下来,

寻思着该怎么揽客拉活儿。

王某认为当务之急,

是做一份有震撼力的公司作品集!

其他两人点头同意。

王某说:

你俩合伙开了十五年的广告公司,

作品储备量那一定是相当的庞大吧,

麻溜儿的,

都拿出来,

我呢,

就把咱们的作品整合包装下。

听王某这么一说,

志某和某燕面露难色,

为啥会酱呢?

实际情况就是,

这俩人儿啊,

虽然开了十五年广告公司,

但他们做的广告,

唉~

属于一言难尽的那类,

他们对外的宣传是这样写的:

我们主要从事快消食品类、时尚文创类新品牌、新品类、新产品的从 0 到 1 的创建,以策略思维、创意视觉为核心竞争力,为国内众多上市企业主导策划了新品牌和新产品的成功案例。例如:光明乳业的优倍高品质鲜奶、畅优酸奶、赏味酪乳、有格希腊酸奶、如实无添加酸奶、天喔茶庄、阿明坚果、十六岁石榴水等近百家企业、50 个知名品牌。更是作为企业和投资人的品牌营销参谋部和智囊团,参与制订年度品牌营销战略。时至今日,我们与企业一直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伴随品牌的成长和成熟。正是因为有了品牌和客户的成功,才折射出我们的智慧与能力。

你们懂得,

这种走菁英智囊团路线的广告公司,

这种服务范围幅员辽阔的广告公司,

都喜欢宣称自己有很多成功案例,

但能拿得出手的,

能放进公司作品集里的,

能向关系户以外的客户吹嘘的作品,

可以有,

但真没有。

况且,

某燕和某志的精力无限,

除了 x 燕有限广告公司,

这一对商业奇才组合,

还涉猎广泛。

从严格意义上说,

某燕并不是广告人出身,

而是绝对的生意人背景。

作为法人,

除了 x 燕广告,

她名下还有一家主营服装鞋帽的公司,

以及一家企业管理公司。

而某志,

除了身为公司合伙人,

与某燕共同经营 x 燕广告,

也入股了另外一家 x 锋贸易公司。

说白了,

某志和某燕能拉着王某一起开公司,

不过就是想借王某的热店背景敛财。

他们自己哪有什么作品啊,

除了钱,

他们一无所有。

既然把话说开了,

王某也就明白了,

这用来揽客的公司作品集,

里面的作品,

只可能出现王某自己曾经的作品了,

而王某的作品……

他心里还是有点 B 数的。

来 KARMA 之前做的那些作品,

基本只能叫平面设计稿,

根本不能叫作品,

如果把那些东西放在作品集里,

时下这些嘴吃刁了的客户,

恐怕看一眼,

就要拿苍蝇拍赶人了,

万万使不得。

某志和某燕使了个颜色,

王某便心领神会了。

NO REF 没有作品,

但王某效力过的 KARMA 有一大把鸭,

何不干脆直接把他们的作品集拿过来,

王某心想,

反正很多案子,

我确实都参与了,

比如,

参与了接 brief,

参与了加班,

参与了订餐,

参与了头脑风暴,

参与了插科打诨,

参与了 PPM,

参与了开机仪式,

参与了拍摄,

参与了提修改意见,

参与了美术指导,

参与了亲自操机修改,

参与了项目杀青,

参与了庆功宴。

固然没有一个案子的创意是我想的,

但谁都不能否认,

我是这些案子的亲历者。

亲历了一百次,

见证了一百次,

我王某看也看会了,

在热店做创意总监不是很难嘛。

2018 年 7 月 21 日零点刚过,王某发了一条朋友圈 ▼

NO REF,闹 虎

这家宣称绝不参考别人作品的公司,

为了对得起自己设下的标准,

用足一百分的努力,

打造出自己专属的公司作品集。

接下来,

让我们邀请 KARMA 的各位同仁,

一起见证这份感天动地的努力。

 NO REFvsKARMA 

公司作品集の終極大對比

▽▼▽▼▽

NO REF ▼

KARMA ▼

NO REF ▼

KARMA ▼

NO REF ▼

KARMA ▼

NO REF ▼

KARMA ▼

NO REF ▼

KARMA ▼

NO REF ▼

KARMA ▼

NO REF ▼

KARMA ▼

NO REF ▼

KARMA ▼

NO REF 公司简介 ▼

KARMA 公司简介 ▼

有了这份谁看谁肝颤儿的作品集,

闹虎们的自我感觉,

也从一开始的良好,

变成了非常非常好。

找到创意总监 feel 的王某,

拿起电话,

主动联系了之前在 KARMA 服务的某客户:

您还记得我吗?

我是原来 KARMA 的小王啊。

在客户面前,

王某声称自己是 KARMA 的得意门徒,

从师傅和师兄们那里习得了创意真经,

掌握了全套创意大法。

自律给我自由,

人生不是天生,

用个性解放天性,

这些个名震江湖的大案子,

我王某人都功不可没。

不是我吹牛,

我王某人,

就是未来中国广告的创意新势力。

你敢和我牵手,

我就敢用我的人品担保,

贵司的广告,

出街一次,

刷屏一世。

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

还是道德的沦丧?

或是智商的崩塌?

在这提醒王某和他的同伙:

人在做,

天在看,

我们有理由没理由,都要相信,像 NO REF,闹虎,这样的公司,在卧鼠藏蛆的广告业,绝对不止一家。确实,创意热店在时下是一个热门,但并非扯着创意热店大旗的广告公司,就真的是热店。能与「热店」这个说法相配的公司,市面上大概也就 颉̥意̥环̥胜̥这四大家。

有些朋友,在创意热店工作了一阵子,就产生了一种得道成仙的幻觉,尽管公司做的那些作品,没有一个是他们想的,他们自己吧,也就是跟着师傅们打打下手,甚至连下手都没打过,只是作为「隔壁吃瓜组的组员」围观了别人的创作,但不知怎的,这些朋友认定 - 参与围观就意味着技能逐渐养成。参与围观一百次,自己也就练成了创意大法一百式,于是赶紧招兵买马,招商引资,自立门户。这就好比一只土生土长的外地螃蟹,被利益熏心的养殖大户放到阳澄湖泡了几天澡,被捞出来之后,自以为就是一只阳澄湖原产大闸蟹了,自欺欺人么这不是?

从一家广告公司学成离开,或投奔别的山门,或自立门户,开启职业生涯的新旅程,其实,这都很正常,也再正常不过。但是,把老东家酿的酒一坛一坛往外搬,四处吆喝这香气四溢的酒,是你亲手酿的,而事实上,你连原料配比是多少都搞不清楚。真不带这么蒙人的。

开广告公司,就是做生意,做生意,做一个生意人,第一件事就是「讲诚信」。像 NO REF 这样堂而皇之复制黏贴 KARMA 作品集的行为,在我看来便是无可抵赖的没品之举。

大概有人会问,按你这么说,我找新工作的时候,不能在作品集里放上家公司的作品咯?这件事,我是这么看的:你可以放,自古以来很多人求职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包括我,但做人还是要诚实,麻烦你在每件作品下面加一段字,说明你到底以什么样的工种参与到这件作品中,在这件作品的执行过程中具体地做了什么?比如,idea 是我想的,文案是我写的,字体是我设计的。我跟别人说 Keep 的时候,也只说,除了#自律给我自由#这个 idea 是我想的,这句 slogan 是我写的,这个案子的其余部分,我完全没有参与一星半点儿,而都是 KARMA 其他同事的功劳。

有多少本事做多少事,做多少事拿多少报酬,我以为,也是一个创意人在职业操守上的体现。无限放大自己的本事,夸大自己的能耐,当你在别人面前靠堆砌假象,塑造一个「无所不能」人设的时候,绝对是爽的。如果你真的无所不能,那很好;反之,你会很惨。

在广告行业,就怕一个人或一家公司把自己吹捧得犹如神一般的存在,但他(们)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怎么办?没办法,这种自我吹捧只要发生了一次,就是覆水难收,没有回头路,如果他(们)要继续扎根广告业,赚这个钱,就只能硬着头皮装厉害,直到有一天装不下去为止。

我姑且以小人之心揣测,NO REF 的创意领军 - 王某向客户介绍这些前东家案例的时候,绝对不会如实承认自己在这些案例的执行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是极尽所能在客户面前扮演创意才俊,对那些一时半会儿无从考证王某背景的客户,大概就会因此而受骗上当,结果,付出的是一流创意热店的钱,得到的三流广告公司的活儿。

煎饼果子全套,你在边上看人家做,都感觉挺容易的,心想我也能做,全套动作复制黏贴过来,即可成就一番伟业,所以我对王某们的看法,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

甲方圈,乙方圈,这两个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光天化日之下,拿着前东家的作品集四处招摇撞骗,当真不怕碰到熟脸?倘若不巧撞到和前东家一起比稿,前东家前脚刚从客户会议室出来,接着你们后脚进去,打开投影,往墙上一投,嚯,不明真相的客户,还以为你们误插了前一家忘带走的 U 盘。反之,碰到那些眼明心细的甲方,王某们就不怕当场被逮个正着,全方位露怯?如果你们的答案是「真不怕」,我也只能抱拳说一句:失敬失敬,兄台不愧是一代闹虎英雄,自带虎胆龙威。

王某们,本质就是蠢,自作聪明,以为在创意热店浮潜一阵,跟着做几个案子,就能学到全盘精华,但实际上只是学了些皮毛。你们以为自己带走的是创意绝学,但实际上什么也没带走。能被带走的,也就是你在这里工作过的一段资历,以及盖有公章的退工单。

邓布利多说过:「让我们成为哪种人的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真正成就一家广告公司,让它们有资格被叫作「创意热店」的,绝对不是你用移动硬盘拷走的那些文件,而是那些你永远悟不出,也学不到的本事,比如,做对的事。

——The  End——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