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的记忆面包

《见字如来》 张大春/著 天地出版社 从童年时代至今,一个有关哆啦A梦的未解之谜一直萦绕在我心底:野

《见字如来》 张大春/著 天地出版社

从童年时代至今,一个有关哆啦A梦的未解之谜一直萦绕在我心底:野比大雄吃下去的记忆面包究竟是什么味道的呢?是纸张油墨的味道吗?还是朴素的麦香味?或者还有草莓奶酪味可供选择?

啊——好想试一试呀。话虽这么说,要是吃一块面包相当于啃一本书的话,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果然还是会选择直接读书的吧,毕竟,面包吃掉就没有了,而一本书却可以无限地读下去。

张大春的《见字如来》便算得上一本可以无限读下去的书。《见字如来》收录了张大春为《读者文摘》写的46篇专栏文章。这个由梁实秋先生开创的“字词辨正”专栏原本只有每期十道四选一的选择题,而张大春在十道题之外还以散文的形式展开说解,使得读者能够在对错之外,明白关于字的一些前因后果、历史掌故。从字词到意义,从意义到人生,张大春在书里写,“见字如见故人来”,每一个字所背负的故事,历史的也好,个人的也好,步履飘摇行至眼前,笔画里都是记忆的针脚。

说文解字,说的是故事,解的是情怀。这每一篇说文解字的文章里都有作者从自身经历里得来的故事,文字的烟火气起来了,也是沉淀,也觉鲜活,也见真情。故事大都可爱得紧,譬如初中老师在黑板上写“月一盘”,问学生们盘里盛的是什么,自作聪明都嚷嚷说“是肉”——毕竟“肥胖多肉”都是月嘛;却不知是从前蜀主吃素时爱吃山药,那一片片圆润洁白的山药摆在盘上,岂不正是“月一盘”?又譬如,张大春那个不论撞上什么难事都应以一句“信马由缰呗”的表大爷,经历人世飘零竟终归故里,把这个看似听天由命的成语活成了坦坦荡荡举重若轻的一生。

肥有“轻肥”,春有“春物”,母有“食母”,变有“豹变”,张大春解字,不单解字义的来龙去脉,也从那极细微处,去点破少为人所知的另一面。最有趣的是他解“羊”字,从羊肉萝卜饺子的独一份记忆到战国末期羊角哀与左伯桃的刎颈之交,从羊祜的“堕泪碑”到《世说新语》的羊公鹤,从“羊孙”、“羊沟”到女装大佬羊欣和大书法家王献之的逸闻,如此简简单单一目了然的“羊”字竟有这般复杂的背景故事,着实令人感慨万千。

翻开历史的书简,字的写法在变,字的意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常见的是“秀”字,自从与英文的“show”牵扯到一起,倏忽几十年来,那个本意是代表草、花及人才的美好出众的“秀”字,反倒在各式各样的“秀场”上发光发热起来。又比如林语堂先生将“humor”译为“幽默”后,“幽默”原本在古汉语里“沉寂、昏暗”的意思便如同消失了一般,现在的人们看到“幽默”,大都也只想到“诙谐有趣”的方向上去了。

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文字,在离开了我们的鼻尖以后,又将走到哪里去呢?

“对任何人来说,生命只走过一回;但是字却将之带回来无数次——只要你愿意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