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哲学:认知科学如何重启哲学核心问题

转自:世图语言学 如涉版权请加编辑微信iwish89联系 哲学园鸣谢 近年来,认知科学的三大主要发现

近年来,认知科学的三大主要发现是:

第一,心智天生是亲身的(embodied)。

第二,思维多半是无意识的(unconscious)。

第三,抽象概念大部分是隐喻性的。

两千多年来的先验哲学关于“理性”的揣测就此宣告结束。由于认知科学的这些发现,哲学绝不可能再与以前一样。

对心智科学的这三大发现加以综合思考,发现其主要观点与西方哲学的核心部分相悖。由此,有必要对最流行的现行研究方法,即英美解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彻底反思。

《肉身哲学》这本书提出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从关于心智本质的实证研究的这些发现出发并且重新构建哲学,将会发生什么呢?答案就是——基于实证的可靠哲学(empirically responsible philosophy),它需要摒弃我们文化中的某些最深的哲学假设。本书将对这方面已经发生变化的许多具体内容加以广泛的研究。

我们对心智问题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理解。我们最基本的哲学信念与我们对理性持有的观点密不可分。两千多年来,理性一直被用来定义人类的本质。理性不仅包括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包括提出质疑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评估、批评和思考我们应当如何行动的能力,以及如何理解我们自身、他人和世界的能力。因此,我们对“理性”了解的彻底改变,就是对我们“自身”了解的根本改变。基于实证研究,我们出乎意料地发现,人类的合理性行为根本不是西方哲学传统所认为的那样,而且也令人震惊地发现,我们自身完全不同于哲学传统所论述的那种样子。

让我们从对“理性”了解的变化开始。

第一,理性并非像传统上主要认为的那样是离身的(disembodied),而是植根于我们大脑和身体的本性以及身体经验(bodily experience)的。这一看法不仅无伤大雅,并且明确断言我们需要用身体来推理。更令人振聋发聩的断言是,特有的理性结构来自我们亲身的细节。允许我们感知和到处活动的神经机制和认知机制是相同的,由此创造了我们的概念系统与推理模式。因此,要了解理性,就必须了解我们的视觉系统、肌动系统(motor system)以及神经联结的一般机制细节。概括地说,理性无论如何都不是宇宙的超验特性或离身性心智。与之相反,理性的形成主要依靠我们人类身体的独特性、大脑神经结构的精微性以及我们在世界上的日常具体活动。

第二,理性能力是进化的,即抽象推理建立于 “低等”动物的知觉和肌动推定之上,并利用了“低等”动物的这些能力。这一研究成果与理性达尔文主义有关。理性达尔文主义认为:理性,即使是最抽象的形式,也利用了我们的动物本性,而非超越了这些。理性能力是进化的结果,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并且修正了人类作为独特理性生灵的观念。因此,与其说,理性是将我们与其他动物分离开来的本性,不如说,理性将我们置于与其他动物一起的进化连续统上。

第三,理性没有超验意义上的“普遍性”,即并非宇宙结构的一部分。然而,理性具有普遍性,因为它是所有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能力,并且理性以亲身方式的心智存在,成为我们共享的共性。

第四,理性并非完全是有意识的,反而大部分是无意识的。

第五,理性并非纯粹按照字面意,反而大部分是隐喻的和想象的。

第六,理性并非不带情感的,反而是有情感参与的。

对理性的理解变化特别大,并且蕴含了对人类自身理解的相应转变。我们目前已经知道的心智情况与主要传统哲学关于“人”的观点迥然不同。 例如,不存在笛卡尔哲学的心智脱离身体并独立于身体的二元个人,并且所有人共有完全一样的离身的超验理性,通过自我反省就有能力知道心智的一切。与之相反,心智是内在的体验,理性是由身体形成的,而且大多数的思维是无意识的,心智也就不可能仅通过自省获得了解。在这方面,基于经验的实证研究非常必要。

不存在康德哲学的彻底自治个人,即拥有明辨道德命令是否正确的绝对自由和超验理性的人。理性来自身体,而非超越身体。理性的普遍性来自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以及所栖息生存环境的共性,这些普遍性并非意味着思维可以超越身体。而且,因为不同人群的概念系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理性不具有完全的普遍性。

既然理性的形成有赖于身体,那么它就不是彻底自由的,因为人类概念系统和理性的形式都是有限的。此外,我们一旦掌握了某种概念系统,就会在大脑中形成神经实例化,也就并非自由地思考任何东西。因此,也就没有康德所谓的绝对的道德自由,也就没有完全的道德自治。不存在所谓道德普遍概念的先验的纯粹哲学基础,也不存在产生普遍道德法则的超验的普遍纯粹理性。

功利主义的个人认为,理性就是经济合理性,不过,个体的功利最大化并不存在。现实人类中的大部分人并非有意识地控制,甚至有意识地了解其推理过程。此外,大多数理性建立在各种核型(prototype)、框架和隐喻之上,人们几乎不可能企及功利最大化的经济合理性。

现象学的个人试图通过对现象的独自内省,发现每件事物并理解心智和经验的本质,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提出了一个庞大而迅捷的、自动运作的认知无意识理论,但是我们无法直接触及其运作过程,因此也就无法了解绝大多数的思维现象。现象学沉思虽然在揭示经验结构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必须通过对认知无意识的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加以补充。

不存在后结构主义的个人——即完全偏离中心的主体,对他们而言,所有意义都是任意的、完全相对的,而且在历史上都是纯粹偶然产生的,不受身体与大脑的约束。但是心智不仅是亲身的,而且基于人类身体和所处环境,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概念系统的普遍性,由此导致个人概念系统中的大量内容具有普遍性,同时也有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特性。我们的概念系统不完全是相对的,也不只是历史的偶然事件的堆砌,即使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概念的相对性,甚至有若干历史的偶然性。基于我们共享的亲身和身体经验的概念系统,尽管创建了重要的中心化自我,但是绝不是单一化的自我。

不存在解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所主张的,即“思想是从身体中挤压出来的”(thought has been extruded from the body)这种弗雷格式的个人。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真实的人,其亲身体验在意义中不起作用,其意义纯粹是客观的且由外在世界定义的,并且其语言能在心智、大脑或身体不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下与外在世界相符。因为概念系统产生于我们的身体,所以意义以身体为基础,并且凭借我们的身体。既然大量的概念是隐喻的,概念的意义也就不完全是字面意的。传统的真实符合论(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是错误的。这种理论认为,其陈述在客观上的真假取决于如何直接映射世界,既独立于任何人对陈述的理解,也独立于任何人对世界的理解。与之相反,对真实的理解需要通过亲身和想象的中介作用。这并非意味着真实是纯粹主观的或不存在稳定的真实。而是说,我们共同的亲身体验允许存在共同的稳定真实。

根本就不存在计算式的个人,即其思维就像计算机软件一样能在任何一台合适的计算机或计算神经的硬件上运作。其心智可以从输入无意义符号到通过规则运算再输出无意义符号,从而莫名其妙地获得意义。真实的个人具有亲身性心智,其概念系统源于身体,由身体塑形,并且通过鲜活的身体赋予概念以意义。仅仅是操作符号的形式系统无法充分解释我们大脑的神经结构所形成的概念系统和语言结构。

最后,也没有乔姆斯基式的个人,即其语言就是纯粹句法,完全与所有的意义、语境、感知、情感、记忆、注意、行为以及动态交流隔绝,并且是不依赖于以上这些因素的纯粹形式。此外,人类语言不完全是基因的变革。语言的主要方面,是由存在于“低等”动物身上的感知、肌动和其他神经系统进化而来。

传统哲学关于“个人”的概念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并且教会了我但是,一旦认识到认知无意识、心智亲身性和隐喻性思维的重要性,我们就不可能再回到以往对心智与语言的哲学思考上去,或者回到与我们对心智的看法不一致的人为何物的哲学理念上去。

有鉴于对心智的最新理解,关于人为何物的问题又以最迫切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文章内容选自《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全二册)》,作者为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