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迪士尼,让我们来看看迪士尼的发展之路

2017年12 月 15 日,《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上映,七天之内累计超过7. 4 亿美元的

2017年12 月 15 日,《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上映,七天之内累计超过7. 4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于是,迪士尼影业创造了连续三年票房超过 50 亿美元的记录,同时还成为历史上首家连续两年总票房突破 60 亿美元的制片公司。而就在《最后的绝地武士》上映前一天,迪士尼影业以 524 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 21 世纪福斯。在媒体行业交易史上,这次合并的规模仅次于 2001 年 AOL 和时代华纳 1035 亿美元。

在 2009 年,迪士尼影业的净营收从上一年的不到 11 亿美元萎缩到只有不到 2 亿美元,消费产品、公园及度假村、媒体网络业务全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还是在这一年,迪士尼公司自 90 年代第二次出现营收同比下滑。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好莱坞传统的大制片厂体制和产业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八大制片公司此起彼落,最终缩减到六大公司,现在这一趋势依然不可阻止地继续发生着。在旧体系不断坍塌新秩序逐渐浮现的大时代里,通过一系列的运营和规划,迪士尼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具野心的娱乐帝国最终实现了自我拯救,重新崛起并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霸权。

一、米老鼠一炮而红,遭遇二战危机后,迪士尼进入电视和游乐园市场

在1923 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迎来短暂而苟且的和平,美国这个冉冉兴起的大国也一片歌舞升平。在堪萨斯城,华特·迪士尼拍了动画短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他对此片颇有期待,希望以此成为发行商的敲门砖从而发行爱丽丝的系列电影。这年夏天, 22 岁的华特来到了加州,并遇到了一位愿意发行这一系列作品的发行商,上映日期定在 10 月 16 日,而这一天也就成了迪士尼公司的创始日。华特和他的兄弟罗伊·迪士尼共同成立了迪士尼兄弟卡通工作室。随后在罗伊的建议下, 这家公司改名华特迪士尼工作室。

华特为爱丽丝系列投入了 4 年多的时间,然而到了 1927 年,他决定制作新的动画系列。

他创造了幸运兔子奥斯华的形象并为此制作了 26 部动画电影。但是在第二年的时候,他发现发行商在背后玩弄心机来压价。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在研究了双方的合同之后,华特意识到他实际上根本就不拥有奥斯华的版权,相关权益全都被发行商紧紧地攥在手里。

直到 2006 年,迪士尼才从 NBC 环球手中买回了奥斯华的全部所有权。这个时候,伤心欲绝的华特意识到,自此以后无论如何都要拥有对作品的绝对控制权。随后,华特和他的主动画师乌布伊沃克斯一起设计出了一只新的老鼠形象,最初他们为它命名莫蒂默,然而,华特的妻子莉莲却并不喜欢这个名字的发音,于是,这只老鼠有了新的名字——他们叫它米老鼠。伊沃克斯制作了两部米老鼠电影,然而,问题却横亘在华特面前。当时,随着电影制作和放映技术的革命,默片造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观众纷纷对有声电影趋之若鹜。连伟大的巴斯特·基顿也不靠避免地成为了新技术和潮流的牺牲品,在 20 年代之后逐渐销声匿迹郁郁寡欢。

于是,迪士尼制作了第三部米老鼠电影, 1928 年 11 月,这部有声电影伴随着边驾驶威利号汽船边吹口哨的米老鼠在纽约上映,米老鼠一炮而红。

然而,不幸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暴风骤雨一般席卷世界,迪士尼的动画大片计划由此遭遇毁灭性打击,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迪士尼在战争期间受到国务院要求来制作鼓动群众情绪的宣传片以及为军队制作训练片,这样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

二、华特突然去世,新三驾马车组合的举措颇有成效

在华特去世后,罗伊发表了一个充满着乐观情绪的宣言,表示迪士尼会继续踵武华特的思想和天才。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没有了华特对商业和艺术的天才敏感及巨大热情,迪士尼在 70 年代的大多数时候都仿佛一艘没有舵手掌握的扁舟在时代的巨浪钟飘零。在由《星球大战》(Star Wars)的巨大成功掀起的科幻电影潮流中,迪士尼也不靠避免地成为了邯郸学步的追随者,他们在 1979 年推出了成本 2000 万美元的电影《黑洞》(The Black Hole),结果其票房成绩仅有可怜的不到 360 万美元。

迪士尼公司已经成立六十年, 80 年代的观众早已经对老掉牙的合家欢电影感到厌烦,然而,迪士尼却并未敏锐及时地意识到市场风气和迁移,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丧失了青少年和成人观众群体。这时候,原派拉蒙影业的迈克·埃斯纳(Michael Eisner)走马上任成为公司的新 CEO,和公司主席弗兰克·威尔斯(Frank Wells)、电影公司主席杰弗瑞·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形成了三驾马车的组合。

三、高管不和,内忧外患中迪士尼展开大并购

恰逢公司高层之间的不和,迪士尼收购 NBC 电视网的行动最终也以通用公司执意要求保留 NBC51%股份的条件而最终告吹,次年,迪士尼转而以 19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资本城/ABC 作罢。这是截止当时为止交易金额最高的媒体公司收购案,也是当时美国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并购案。到 1996 年交易完成后,迪士尼受众新增了 10 家电视台、 21 家广播台、 7 家日报及 4 家有线网络的所有权。到了 90 年代末期,迪士尼公司近五分之一的收入来源于海外业务,尽管在埃斯纳看来,这样的比重依然不够高。这时候开始,中国被视为高增长市场。

此时,互联网风潮兴起,迪士尼也急不可耐地潜入其中。但是,互联网泡沫袭来让迪士尼第一次和互联网的亲密接触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2001 年的 911 恐怖袭击给刚刚在上一年才有起色的迪士尼当头棒喝,人们担心恐怖袭击而不愿再去公众聚集区域,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主题公园和度假村业务,娱乐产业的消费当然也受到了冲击。

在2001 年由皮克斯制作、迪士尼发行的《怪物公司》(Monsters, Inc)取得了超过5. 7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当年仅次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指环王1:魔戒再现》(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的最卖座的电影。并不起眼的《加勒比海盗》最终成为迪士尼历史上最大的摇钱树之一在这一年,迪士尼成为历史上首家年度票房超过 30 亿美元的公司。

四、激进大并购后,给迪士尼的未来带来了什么?

在还没有被收购前,皮克斯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创造力,除了技术方面之外,曾经执动画长片牛耳的迪士尼相形之下几乎全面落败,但是,在收购皮克斯并将其创意总监拉赛特调入母公司动画工作室之后,迪士尼开始表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只用了两年时间,迪士尼就拍出了《魔法奇缘》(Tangled),随着自 2009 年开始连续每年都推出动画片以后,皮克斯的创意也逐渐衰竭,到了 2012 年,皮克斯和迪士尼先后推出《飞车正传2》和《无敌破坏王》(Wreck-It Ralph),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口碑第一次超过了皮克斯。

米老鼠的形象备受观众喜欢,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让人感到扭曲与恐怖根据福布斯的估算,米老鼠在 2004 年就为迪士尼带去了 58 亿美元的收入,面对如此丰厚的回报,任何公司都不可能轻易将其拱手让人。

可是,版权法律对版权所有时间有着明确的规定。 1790 年的版权法案的时限只有 28 年,其后不断延长,到了 1909 年的法案,已经增加到了 56 年。在米老鼠诞生的 1928 年,按照生效的版权法规执行的话,那么,米老鼠在 1984 年就不再属于迪士尼公司而进入到公共领域。

之前在奥斯华身上已经吃过亏的华特及迪士尼公司由此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游说。1998 年 10 月,该法案正式通过,于是,迪士尼再次成功将拥有米老鼠版权的时限延长到了 2023 年。

然而,颇为讽刺的是,尽管迪士尼一再延长自己角色和作品的版权时限,但是它自己的众多作品却是直接间接地改编自早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作品。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做中国领先的产业媒体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