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日本1937至1941年军品贸易为何激增?

美国与日本1937至1941年军品贸易为何激增?

null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全民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为战略防御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为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是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战略反攻阶段。其中,最为艰苦卓绝的是第二阶段。当时,仅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当时的华北敌后根据地为例,到1940年年初,共产党军队建立起覆盖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武装民众从最初4万人发展到40多万人。随着侵华日军制定了《昭和十四年(1939年)度治安肃正计划》和《治安肃正纲要》,即分三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围剿”,抽调出总兵力的58%,在扫荡时最多高达70%的总兵力进行围剿;在日军重点打击下,当时,根据地人口一度减少了一半,军队更是减员到2/5,抗战区域缩小到1/6。在这种艰难困苦状况下,各种资料史实显示,虽然美国1937年就宣布对日本要采取严格经济制裁,然而,事实上,有关发动战争的战备物资,不降反升。1937年,美国卖给日本的钢铁、飞机(零配件)、车床、石油、汽油、铜,分别比1936年增加15.3倍、1.5倍、2.5倍、0.5倍、0.5倍、1.4倍;在“七七事变”后的一年内,美国运往日本的军事战略物资竟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1938年,日本从美国进口战备物资占其总份额为:石油及石油制品占65.6%、机器占67.1%、废铁占90.4%、铜占90.9%、飞机占76.9%、铁合金占82.7%,仅美国售给日本的飞机就高达1745.4万美元;可以这样说,美国当时是大发战争财。1940年,即便罗斯福总统同年7月26日签署了第2417号公告,公布了美国开始限制对日石油产品的出口,然而,事实上,美国对日石油出口在1940年比1939年增加21%,1941年前五个月已是1940年整年的50%。美国对日本纵容态度,由此可见一斑。直到1941年12月7日,发生了日本侵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事件,美国与日本之间逐年激增的贸易、特别是巨量的战备物资贸易,才得以中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