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从传统电商模式出发 看智能货柜新零售业态

(网经社讯)本篇文章以阿里和京东的传统电商模式为例,解析智能货柜的商业模式、物流体系和盈利模式。 传

(网经社讯)本篇文章以阿里和京东的传统电商模式为例,解析智能货柜的商业模式、物流体系和盈利模式。

传统电商之中,以阿里和京东的两种模式最为典型。天猫是开放平台模式,京东是价值链整合模式。

商业模式

价值链整合模式侧重对产品流、现金流、信息流的管理,以此高效整合与运营资源,从而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在线电商业态,具有业务闭环、平台开放和长期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

而开放平台模式是以向买卖双方提供在线交易机会和条件为目标、以在线交易平台规模化收益管理为战略核心的在线电商业态。典型的特征就是搭建平台、招商引资、扩大规模并形成商业壁垒。

总的来说,阿里在信息流和现金流方面先行一步,而在产品流方面,不论从商品品质、价格保障、配送速度和售后服务方面,京东的优势都比较明显,尤其是在高客单价的3C类产品领域。

那么,在最讲求效率的新零售领域,对于物料、商品的运营,自营化管理方式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而对于包含智能终端的零售业态来说,搭建一整套开放平台则更能在整合整套供应链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这种智能货柜运营平台的模式,它不生产智能货柜,而是如同传统电商平台一般,通过服务平台上的B端——多品类的智能货柜——形成强有力的价值网络进而满足消费者需求。

这就好比是智能货柜领域的淘宝,平台上的每一种智能货柜都相当于一个卖家,卖家提供某个鲜食品类,可能是橙汁、杂粮饮品或者标品,而平台则为商家提供统一的线上线下入口和流量分发。也就是说,平台不需要重金买下许多的智能货柜,只需要接受货柜制造方的入驻,由设备方来满足来自C端的需求。

设备方入驻后平台后,将被囊括在这一平台品牌下,形成联合品牌。平台能给设备商家带来高订单量以及品牌曝光——这是设备方单打独斗难以获得的。

物流体系

物流体系在电商业务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物流配送来看,京东和天猫采取完全不同的物流配送模式。京东是完全自己建立仓储、物流配送系统,采取分布式库存管理,提前把各供应商库存汇集到各区域,订单产生后快速配送。

天猫是完全依赖于第三方物流配送,采取集约式库存管理,订单产生后由快递完成各商家在各区域汇集,然后配送。前者模式较重,花费高但用户体验好,后者模式轻,花费低但用户体验无法掌控。

针对各自的缺陷,京东采取了开放自建物流的方式来摊薄成本;阿里则通过菜鸟网络实现对第三方物流的资源整合,卖家使用菜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仓库,统一发货,统仓统配,节省了物流时间,提升了物流效率。

盈利模式

再从盈利模式来看,除去广告和服务费,京东自营电商自买自卖赚取差价,以低价甚至牺牲毛利率的方式来获得大规模销量,从而获得利润和更为重要的现金流。

而天猫本身并不参与商品的销售和服务,商品的销售、配送和售后服务均由卖家自己负责,从而大大降低了商城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成本,再加上有同为阿里系的支付宝作为支付结算工具,天猫的盈利能力和对资金流的把控能力显然更为出色。

然而,天猫给了平台上B端卖家支付工具、流量集聚与分配在内的软件支持,却没有提供物流、供应链等硬件支持,将天猫模式完全拿到智能货柜领域是不一定行得通的。当卖家是线上电商品牌时,天猫模式运行起来可能没有太大弊端。而在智能货柜这一实体渠道中,平台光是给出软件支持可能还不够。

当下智能货柜领域的供应商与运营商的合作模式多半为:供应商提供货柜以及相关数据支持,运营商负责布点、清洗、补货等线下运营。在这种合作形式中,运营商发挥了自己汇集数据的优势,供应商却不一定能承担硬件部分的工作。这是尬点之一。

尬点之二。传统上,供应商通过层层分销体系使得自己的产品触达消费者,其中涉及的物流多是低频次大批量,这和智能货柜小批量高频次的补货需求有着根本上的分别。

此外,供应商距离消费者遥远,通常也并不需要考虑前线布点这样的问题。这些制造商往往有能力制造设备,将设备故障率控制在一定水平内,但却并不擅长物流、采购、智能交互组件的研发等(他们生产的货柜与消费者互动的能力并不强)。

所以在智能货柜领域要想走通天猫模式,平台不仅要给卖家提供软件支持,也要在硬件能力上给予帮助。物流及供应链的能力、货柜智能化改造与运维的能力、拿下线下场景的能力,这些正好与设备制造商的能力产生互补,是作为一个平台缺一不可的。

综上所有,才有机会全面提升线下新零售消费场景的用户购物体验。(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文/王小默;编选: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本文来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做中国领先的产业媒体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