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盘锦|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盘锦地域文化

朗读者:冯英|市委宣传部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盘锦地域文化,是指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06年间的盘锦地域文化状况,经历了秦、汉、魏、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等多个朝代,共计1127年。

公元前221年,中国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秦帝国建立。秦因袭了燕制,仍设辽东郡,盘锦地区也仍为辽东郡属地,由此被正式纳入中原管理体制,中原文化自此开始了向这片土地的更为正式的渗透。

null

汉,细泥质灰陶罐

公元前206年,汉帝国建立,到公元220年解体,存续了400多年,史分西汉、东汉两个时代。西汉因袭秦燕旧制,也设置了辽东郡,并明确在郡下设置县,其中辽东郡所属18县,“房县”为其中之一,设置于今天的大洼区境域。

东汉期间,房县被划出辽东郡,转归“辽东属国”,具有了浓厚的民族性质。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在盘锦地区的对接与互动,自此更为深入。

两晋之后,中华大地经历了十六国、南北朝的纷乱,其间盘锦地区的隶属关系变动频繁。

null

汉,陶纺轮

隋唐之际,中原虽繁荣一度,东北却并不安宁,战事频仍,地方动荡,中央政权于域内的有效管理若有若无。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今已经很难勾勒,既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也不见相应的考古发现,实际上从秦汉至隋唐,盘锦地区目前仅发现了十几处汉代文化遗存,以及仅有的几枚唐代钱币。

事实是,从曹魏到五代十国的600多年间,盘锦地区的隶属关系始终未见明确史载,而只能通过相关史料进行尽可能科学的推测。如果推测并无大误,那么盘锦地区在这一大段纷乱岁月中的最大收获,就是文化地缘得以初步形成,陆续与今天的北镇、营口、台安等地建立起了最初的联系,铺垫了这片土地的地缘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础。

null

小盐滩遗址采集的布纹瓦残片示意图,杨庆昌绘制

在秦汉至隋唐的漫漫一千多年间,特别值得详细表述的是房县。

如果以汉武帝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设置辽东五郡为起点,那么房县存于史上的年限约为三四百年之久。迄今两千余年,对于房县的地理位置的考订,一度是考古学、历史学等学术界热切关注的课题之一,且时下已有定论,即房县故城址位于今盘锦市大洼区清水镇小盐滩遗址。

小盐滩遗址发现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具体时间是1982年3月20日。

null

小盐滩遗址采集的夹砂灰陶瓮残片示意图,杨庆昌绘制

这个遗址同样坐落在坨子地上,当年尚高出周围地表1.5米,占地9万平方米,文化层深达1.8米。考古工作者于地表采集到了大量文物标本,既有建筑用的板瓦、筒瓦、瓦当,又有生活用的陶罐、陶瓮、陶钵,以及陶器口沿、器底、器腹等残片,纹饰以粗、细两种绳纹为主,其次为压印几何纹、菱形纹、刻划纹等,均属汉代的典型器物与纹饰。

与此同时,在遗址东南的刘家村的一口废弃的古井里,还出土了两件珍贵的汉代文物,一件是细泥质的陶罐,另一件是陶纺轮。两件器物均很完整,现藏于营口市博物馆。

null

小盐滩采集的泥质灰陶罐残片示意图

参加此次普查的韩宝兴先生,据此撰写了一篇名为《关于汉代房县地理位置》的学术文章,引起了考古界的普遍关注,有关学者陆续到小盐滩遗址进行考察,进而使汉代房县故址的考订问题,自此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考古发现同时表明,房县故城并未随其废置而荒弃,而是一直沿用到了辽代和金代。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盘锦市文物普查队于2009年6月3日,对小盐滩遗址进行了文物复查,即使遗址大部分已经开垦为水田,地表仍存有部分汉代、辽代和金代遗物,如陶器和瓷器残片等。

null

小盐滩遗址局部地貌,2009年

也就是说,作为盘锦地区史上第一个建置的房县,设立于西汉时期,隶属辽东郡,东汉年间改隶为辽东属国。相对东北其他地区而言,这样的设置起点并不算迟晚,只叹延续时间过于短暂,自魏晋之后就“诸史不载”了。尽管房县建置在历史长河中宛如昙花一现,却也同样印证了盘锦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空前繁荣,哪怕仅是一度,也值得我们深记。

▎作者:杨春风

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24届高研班学员。创作出版了《红海滩》《闯关东纪事》《田庄台事情——辽河水道文明纪实》《辽宁地理文化》《情系大地肖作福》《印象盘锦》《辽宁地域文化通览•盘锦卷》《盘锦文化丛书之一:湿地风》《盘锦事情——辽河口湿地的城市印象》等十余部著作,其中《闯关东纪事》《田庄台事情》连续获评第七届、第八届辽宁文学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