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玄素与胡适

null

张玄素是山西永济人,唐太宗时著名谏臣,曾任侍御史、给事中、潮州刺史、邓州刺史等职。唐太宗因张玄素治国有方且忠直敢言,请张玄素任东宫少詹事兼右庶子,让他去辅佐太子。但由于张玄素一再进谏,太子久而生厌,竟派人暗杀他。太子李承乾实在不争气,终于被唐太宗黜废。张玄素因是太子老师,也被牵连免职。

  太宗废掉李承乾后,立晋王李治为储君。李治向自己老师赵恭存请教做储君之道,赵恭存却让李治去向李承乾之师张玄素求教。张玄素送给李治四个字:不党不私!李治不解。张玄素解释道:“殿下将来是要治理天下,是要做大事的,做大事就要不党不私,不结党则天下人都跟殿下是一党,不用私人,则天下人都是殿下的私人……”

  其实简单的讲,我觉得张玄素的这些话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不党而党,不私而私。这“张师傅”不愧为唐朝的第一大儒,对“不党不私”的“奥妙”分析得可谓鞭辟入里。而这也正是李治在太宗的“贞观之治”后,开辟“永徽之治”与被立储的关键所在。

  无独有偶,近日读《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其中有一段有关他“不带人”的话:“我到任何机关都是不带人的。我不带人,什么人都是我的人;如果我带了几个人,人家就有分别了,说这个人是我的人,这是什么人的人了,事情就不好办了……”。辨证的看,胡适的“不带人”实质上却“带”了所有的人,这就叫“不带而带”,彰显了这位大儒在用人和做事上的一种睿智、大气与自信。

  其实,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胡适之先生 “不带而带” 的见解与一千多年前张玄素“不党而党,不私而私”的高论是一致的。只是遗憾的是,已经在很早以前被先贤们反复解释说过的道理,今天我们仍有不少人还不懂得其中的“奥妙”,以致官场结党营私几成常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