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童陪少东家进京赶考,主人名落孙山,而他借鸡生蛋成了一代富商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社会上出现了以地域为名的商人群体,其中徽商便是最主要的商帮之一。在众多的徽商中,有的靠经营小本生意养家糊口,而那些巨商们富比王侯、家资千万。在小农经济时代,按照正常的方式积累千金是一件困难的事,茶叶巨商吴启琳就是靠着“借鸡生蛋”而积聚惊人的财富的。

null

吴启琳,歙县人,生活在康乾盛世之际,他自幼家贫,十几岁时便在县里一个郑姓大户中做伴读书童。他勤快能干很得东家赏识,多年服侍少东家读书,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少东家先后考取了秀才、举人,眼看就要参加来年的会试,郑家为此做了充裕的准备,希望能出一个进士光宗耀祖。

不过,从徽州到京城路途遥远,来回一趟需耗时半年,此次会试对郑家意义重大。于是老东家便看中了吴启琳决定让他陪伴少东家进京赶考,一路上照顾少东家的生活起居。自古以来,都有穷家富路的说法,郑家本是大户,更不会舍不得银子。老东家给了吴启琳足够的盘缠,并交给他保管,负责两人沿途的开支。

null

吴启琳长这么大也没看见过如此多的银子,心里十分激动。临行前,老东家还特意给他了三天假期让他回家与父母辞行。其时正值农村采茶季节,父母得知儿子要去京城都为他高兴,但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些忧愁。因为吴启琳的父母担心今年的茶叶价格太低,此后生活难以为继。

晚上,躺在床上的吴启琳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为人子不能为父母分忧是为不孝,经过再三思考吴启琳想出了以办法,他想将家里的茶叶带到京城去销售。第二天,吴启琳把想法告诉了父母并得到了认可。临行前,吴启琳带着家里的十几斤茶叶便陪着少东家上路了。

俗话说得好“不怕慢就怕站”,吴启琳和少东家二人一路马不停蹄,终于来到北京,他们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因会试之期还有一段时间,少东家便在客栈中努力攻读,等待应考之日。吴启琳也不闲着,他经常去逛附近的茶市,去了解茶市上各种茶叶的质量和价格。

null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吴启琳发现京城的茶价是老家的六七倍,于是他拿着自己带来的茶叶给各个店铺掌柜品尝,因为他带的茶叶都是千挑万选的上品,掌柜们都对其赞不绝口,以家乡八倍的价格收购了他的茶叶。更为重要的是,吴启琳经过几次走访,与京城的各大茶铺掌柜建立了联系,为日后打好了基础。

科举考试是座独木桥,而会试更是万中挑一,尽管少东家很刻苦,文章写得也很好,但竞争实在过于激烈,最终还是名落孙山。少东家原本是想打道回府准备三年后再考,可是他听说皇太后明年六十大寿,皇上又是出了名的孝子,人们纷纷猜测明年极有可能举行恩科(逢皇帝、太后圣寿或是大婚等重要节日举行的会试)。如果皇上真的开恩科,那么明年还要再赶回来,一来一往耽误太多时间。

null

因而,少东家决定不回老家继续留在京城读书,但要继续留京盘缠带的又不够,所以他派吴启琳回家拿银子。对于吴启琳来说,这个差事正合他意,因为他的茶叶已经卖出,正好借着机会再收购一些茶叶。

回到家后,郑老东家听说少东家要在北京苦读一年,准备来年应试,心里很是高兴,他拿出一大笔钱交给吴启琳,并嘱咐他好好照顾少东家,千万不要舍不得银子。第二次进京之前,吴启琳又请了几天假回到自己的老家,他用老东家的银子把乡亲们手里没卖出去的茶叶全部收购,带着几个年轻人一起到了北京。

null

正如吴启琳所预想的那样,他的这些茶叶很快就卖光了,这次贩茶给吴启琳带来了很大的回报,共赚了二千多两银子。第二年乾隆下旨召开恩科,少东家再一次名落孙山,而吴启琳却靠着借鸡生蛋得来的银子做起了他的茶叶生意,没几年,便打造了一个庞大的茶叶帝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