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中国当代最会写女人的男人,张艺谋和巩俐凭他的作品走上神坛

​​1

助力张艺谋和巩俐走上神坛的作品出自谁手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已经落下帷幕,但热潮还未成褪去,正值奥斯卡颁奖季,回顾中国被提名过的影片,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可谓“绝不可错过的经典”。

null

这部电影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

电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从书名便可看出,这对女人是一个悲剧。

null

1920年,在那个军阀混战、国共内斗,旧社会仍苟延残喘的时候,新时代已悄然露出了属于它的曙光,本书的女主人公颂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自己悲剧的一生。

书中讲述了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十九岁少女,是如何被封建礼教和男权主义这两座大山压至精神崩溃,成为了一个永远被锁在深宅后院的疯子。

作者苏童,被文学评论界和媒体评论苏童为“中国当代最会写女人的男性作家”。

他极其擅长以女性视角来表达凄苦绝望的情绪,在他看来,女性身上凝聚着更多的小说因素。

读者甚至这样评论:“如果你想了解女人在变态之前,变态之中及变态之后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没有比读苏童小说更合适的了。”

还没有哪一个当代作家能够像苏童这样多和这样精细地写到女性,这样得心应手和在最深层的潜意识里对女性进行描写。这是苏童作品文本及人物刻画最引人入胜之处。

null

回头细数,《妻妾成群》发表的那一年苏童只有25岁,正处在创作的起步阶段,获得此等反响,不可不谓天赋出挑。而此后的三十年,他一直以充沛、稳健的创作姿态活跃于文坛,先后创作了100多万字的作品,国内外获奖无数,并且不断有作品被改变为影视作品。

盛名之下,苏童仍默默延续着从上世纪末至今的写作节奏:三年一部长篇,每年几个短篇,没有开通微博和微信公号,却一贯保持着“先锋”创作的姿态。

2

有颜又有才,被莫言称为“有最多女粉丝的男神作家”

莫言描述当年初到北师大的苏童是一个“来自苏州的17岁的英俊少年”;又笑称他为“女粉丝心目中的男神”。

“苏童成为有最多粉丝的一个作家,尤其是女粉丝多。我们羡慕他的文学成就,也羡慕他赢得了那么多芳心,这是我们感到没有办法的。”

而此前有粉丝称赞余华帅,余华回答:“那是因为你没有见到苏童。”

null

有颜又有才,不过苏童。除了《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米》在豆瓣上也有8.2的评分,很多人对他的这部作品感触更深,坦言读出了人性的阴影和命运的黑暗。

null

null

null

苏童曾在采访中说:在我看来,对人性的说法我们往往持一元论的一种说法,比如说很多人会一再的坚持:人性一定是美好的,还有另外一批比较悲观的,他是人性恶的信仰者。

其实是人性无所谓好和坏、善和恶,不用分那么清,因为你也分不了那么清,人性就是一个集合体。

人性是一个黑洞,所谓黑洞,它是属于探索之间的,是一种混沌状态。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我觉得即使到今天,在大量的涉及到人性的一个文本已经出现之后,我们仍然在这个领域开拓,是因为这个黑洞没有开拓光,没有穷尽,这是我比较坚定的一个信念。

3

读10W+长大的一代,为什么还要重读苏童?

苏童、贾平凹、王朔、莫言、余华等作家为代表的那个文学时代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如今喧嚣尘世的不是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的网络小说作家,就是以青年人为目标读者的励志情感类作家。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都是时事使然。

这类前辈作家,名字听上去很耳熟,但真正读过他作品的却越来越少。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适兮可奈何。

事实上,中国的纯文学,越来越没有市场,这不仅仅是作者和读者的问题。更多时候,是现在的人都急功近利地想赚钱,想抓热点,想蹭流量。对于那些需要时间和沉淀的文学作品,渐渐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回过头来说说苏童这本书,八个字概括读后感受:

人人挣扎,众生皆苦。

苏童的小说中总是弥漫着一股江南阴湿、烟雨霏霏的氛围,意境清冷、画面秀美,而心情压抑。故事中仿佛没有晴天,恰如今年江浙的天气。

也恰如千百年来中国女人的心境,始终处在种种阴冷潮湿的囹圄中。

法国哲学家普兰·德·拉巴尔说过,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

而苏童的厉害之处,就是他作为男人所写的女人,几乎看不到男性视角的评判。

不同风情、不同性格、不同出身的女人,各有各的忧愁,各有各的算盘与心机,也各有各的心酸与哀怜。

《妻妾成群》的四个女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悲剧。

彼此撕扯,互相诋毁,勾心斗角,永无宁日。

据说如今晋江上流行宅斗的小说,这么看来苏童也算是此类小说的早期引领者了。

正房年老色衰,以子为贵

疲于应付宅子中的琐事与其他女人的敌意

二房完全以老爷为尊

没有自我一心想保住地位

三房个性鲜明,敢于追求和表达欲望

又很清楚自己的悲剧命运

我们的主角颂莲是个有点特别的角色,十九岁的女大学生,清纯灵气又有些倔强清高,却因为亲生父亲破产自杀而被继母“卖”给了富贵人家。

她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命运,一开始也曾努力讨好老爷来换取在大宅子中的生存空间。后来渐渐累了,压抑了,喘不过气。

自由就像空气,失去的时候才会注意到有多重要。于是,她对自由的向往寄托在了常常出远门的大少爷身上。一开始只是想找同龄人说说话,渐渐因为三房偷情的刺激而开始有了不伦恋的冲动。

这些私密的暗波流动在三房偷情被抓之后,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口老井,沉入每一代偷情的姨太太。沉入千百年来封建时代对女性自由的向往。

所以,颂莲疯了。她不想死,也不想不自由地活。唯有彻底不清醒,才是归宿。

一个人的悲剧,往往也是时代的悲剧。

在男人掌握权利和言语的时代里,无数的女人都在反复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方式:渴望、失望与彷徨。

男权社会总在给女人提各种各样的要求,添加越来越多的束缚,却几乎不会在意女人怎么想,女人想要的是什么?女人的幸福,又是什么?

就像《妻妾成群》中的颂莲所哀叹的:女人到底算个什么东西?就像狗、像猫、像老鼠、像金鱼,就是不像个人。

即便在如今的中国,竟然还有部分地区有女人不能上桌的习俗。

掌握话语权的男性总是把女人看得很低,以为女人只要有一个男人,一个家庭,成为伟大的母亲,就功德圆满,无欲无求了。

这是完全把女性功能化的偏见,认为什么年纪的女人就该什么样,在家里就应该听父母长辈,在家庭听夫君,有儿子听儿子的所谓三从四德,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东亚文化圈阴魂不散。

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就没有所谓幸福可言。

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华老去,而是在婚姻生活中日渐失去自我,变得无知、浅薄、聒噪、市侩、粗俗….不知不觉变成了自己也厌恶的人。

只愿新时代的女性,可以解开这些来自外界的束缚,开放自己的未来,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 END -

null

《妻妾成群》

当代文学大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中篇小说代表作
一个阴郁、颓败、凄迷又诡秘的故事见证女性生命如昙花般地绽放与凋零

///

“我这人的心像沙子一样散的

受不起来”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