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在华“落地”寻找未来 本土制造后布局本土研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深圳报道 在通过逐渐升级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深圳报道

在通过逐渐升级的本土化制造获得巨大的市场成功之后,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下称空客)开始将本土化拓展至面向创新以及航空制造相关基础产业研究等领域。在地方政府官员、公司高管及业务合作伙伴见证下,空客于2月21日正式宣布启用其位于深圳的中国创新中心。

落地深圳

位于深圳的中国创新中心是空客继美国硅谷的A3之后再亚洲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其使命是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包括创新人才、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将其与空中客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探索突破性技术、商业模式和新增长机遇。

实际上这个创新中心在2018年初就已经开始投入前期的运营,其设立的目标是专注于设计、测试和认证与硬件实验室、客舱体验、机上互联、制造业创新和城市空中交通等五个领域相关的新技术。

“城市本身的生态环境、充足的活力、人才优势以及发展速度是我们选择在深圳建立创新中心的原因,”空客首席技术官格拉齐亚·维塔迪尼(Grazia Vittadini)2月21日在接受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专访时表示,“我们会利用当地的优势,去做一些在欧洲不容易实现的事情。”

实际上,深圳创新中心已经在去年年底公布了在多个领域与本地企业合作的进展,这其中包括与柔宇科技联合探索柔性电子技术在飞机客舱的应用、与华为联合探索飞联网和智能制造在航空领域应用以及与中国移动联手在中国开展空地互联技术合作等多方面的成果。

对于从美国西海岸、中国南部直至欧洲怎样在创新这个宏大的目标框架之下真正实现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能够在前沿理念、技术转化乃至产业落地这一系列环节中得到较为顺畅地衔接,空客也为之设计了一套架构和运转体系。

“我们的组织架构里有一个类似于‘引路人’的角色,来确保每个研发项目都是融入空客整体目标框架之下的,”格拉齐亚·维塔迪尼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并不是在凭空创造一些东西,而是真正考虑到市场需求去创新,这些创新都是为了我们自身的业务需求而进行的。”

在空客的构想中,A3承担着前沿使命,其目标是更早侦测到能够影响空客自身业务下一次重大变革。而深圳的创新中心则是围绕目前航空业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引领行业技术革新的趋势。同时,空客还通过风险投资在全球各地支持那些专注于在交通、安全和未来飞行领域进行创新的创业者,同时通过商业实验室加速初创公司和内部企业家的航空创意投入使用的过程,帮助他们尽快将创新概念变为有价值、行之有效的具体业务。

在中国创新中心启用当天,空客还与深圳市商务局达成了一项合作,计划共同探索深圳的城市空中交通解决方案,加快城市空中交通在深圳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

目前空客在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新模式探索方面已经有了几项成果,包括一键呼叫直升机的项目Voom,短途垂直起降无人机方案Vahana、CityAirbus等。但目前全球有意进入对短途空中交通解决方案的厂商为数众多,其中一些垂直起降无人机以及飞行汽车厂商甚至已经开发出较为成熟或是投入商业运营的产品。

“城市空中交通的安全因素很重要,你需要运送乘客,承担安全责任,这并不适合初创公司,”空客城市空中交通主管,战略与国际高级副总裁爱德华多·多明戈斯·普埃尔塔(Eduardo Dominguez Puerta)在2月21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空客在商业航空领域有非常可靠的安全记录,同时我们也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一个完整的城市空中交通生态系统,这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一系列基础设施、增强的空管能力,并且要与城市中其他交通手段进行融合。”

本地化研究

除了未来业态的布局,空客其实早已经开始在本地寻求机会,对航空制造业上下游相关新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与中国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了研究工作。

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空客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合资建立的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下称ABEC)来进行的。

ABEC参与了所有空客机型项目飞机部件的设计工作,比如A350XWB机型5%的机身结构设计,具有所有先进材料(包括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和应力设计能力。

空客中国民用飞机首席运营官马福朗(Francois Mery)在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专访时层表示:“中国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在推动各种创新活动和项目,对空客来说也希望利用这样一个契机来发展,加快在结构领域和各个科研领域方面的工作和研究。”

去年ABEC在增材制造领域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利用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在飞机用高性能钛基功能梯度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研发和增材制造大尺寸轻量化飞机结构件方面展开研究。

而在新材料方面,则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一起成立了“航空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双方决定以未来飞机用先进材料需求为牵引,依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在纳米材料与技术方面的科研优势,共同开发高韧性复合材料、高导电复合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制备工艺过程以及服役状态监测技术等,推进前沿纳米材料和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同样,ABEC还与航空工业旗下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展多功能复合材料研究。该研究项目的合作目标是通过开发一种称为“层间功能化”技术的同步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抗损能力和导电功能的材料探索多功能复合材料技术在航空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推进航空领域先进材料发展,为飞机设计制造等航空工业提供技术支撑。

“在过去的10年来我们空客工程中心在专业人才以及技术领域方面快速发展,从而能让我们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ABEC总经理程龙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选择这些中国的合作伙伴是因为他们在实验科研方面比其他的合作伙伴有更佳的表现。”

在程龙看来,从研究到产业化涉及到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实现工业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推向工业化的大规模的生产,这个是实现了一个很大飞跃的第一步。第二个就是我们在安全领域这个方面涉及了很多,对于飞机的取证方面也要让它符合取证的要求和规定,因此,我们开展了工程技术的合作就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的。第三个就是从工业化以及安全的角度来说我们还希望进一步地实现它的经济性,也就是说今天我们使用了很多的技术和材料是比较昂贵的,我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将这样的成本进一步降下来,推向市场。

“这是一种双方互相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实验室研究成果得以应用,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成果方面。从我们的角度看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发现在飞机上会拥有的新的功能,而这些新的功能可能就是我们之前从没有想到过的。”程龙如是说。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