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走了,但企业家精神“终可传承”丨凤凰网评论

文丨特约评论员 熊志

3月5日,原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因病在玉溪去世,享年91岁。

null

在中国的企业家史上,褚时健无疑是一个戏剧性的人物。他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中国烟草大王、中国橙王,见证了从抗战到改革开放的波折的历史进程。

和这段进程相似的是,他的人生同样起起落落,从声名显赫到锒铛入狱,再到重新出山、强势反弹,这些经历丝毫不会因为他的离世而降低传奇色彩。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弹力”。这句名言,曾被包括粉丝王石在内的众人,多次用来评价褚时健。

的确,2002年保外就医时,褚时健已经是74岁的高龄,此时的他完全可要选择安享晚年,但为了证明自己,他白手起家、二次创业,中国烟草大王到中国橙王的身份切换,折射出褚时健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企业家少有的韧性。

没有这种韧性,褚时健不可能东山再起,甚至他进阶中国烟草大王的那段巅峰经历,可能都不复存在——1979年褚时健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时,所接手的烟厂不过是籍籍无名的小厂。然而在褚时健的带领下,玉溪卷烟厂很快成为了亚洲第一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工业企业税利一度排在全国第一位。

当然对褚时健来说,1979—1994年抵掌玉溪卷烟厂的十五年时间,是体现他领导、管理能力的辉煌历史,也成为一段悲剧的开始。1999年,因为贪污私分公款170多万美元,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减刑为17年。辉煌的国企掌门人瞬间沦为阶下囚,如此转折的经历让外界开始审视,国企薪酬体系是否过于僵化,体现不出对企业家精神的正向激励。

至今人们对褚时健依旧报以很高评价的原因,正在于此。相对于将红塔山打造成中国名牌的功勋战果,以及红塔集团数以亿计的利税来说,十几年总和60万左右的收入回报,形成了鲜明反差,它和褚时健烟草大王的贡献、改革风云人物的身份极不相称。

所以对褚时健临近退休时给自己谋后路的贪污举动,批判的同时还带有惋惜。国企激励机制的不合理,则反映出那个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年代,收入分配体系依旧未能告别平均主义的传统印记。

当时,随着褚时健的跌落,曾引发一场关于国企负责人薪酬的争论,如今,时过境迁,随着国企改革浪潮的来临,以及市场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议题不再成为时代痛点。今天的国企已经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褚时健相比,不管国企掌门还是职业经理,他们的收入已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多劳多得的市场化激励机制的普及,褚时健身上的企业家精神,反而成了稀缺品。

这更让人惋惜褚时健的离世。不管是在历史动荡中保全人格,在改革开放后创新进取、事必躬亲地领导玉溪卷烟厂进行管理改革,还是在出狱之后走出舒适区,高龄创业,证明自己是合格的现代商人,而非“官商”。这种独立人格和尊严,不服输的勇气,以及极富冒险精神的闯劲,在今天来看反而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不只是不合时宜,作为一个传统的企业家,褚时健在今天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上,甚至是有些“落伍”的。比如他对褚橙上市一直持抗拒态度。这倒是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那一代经历过困难时期的老派企业家的淳朴精神。

就像在被问及何为企业家时,褚时健反复强调,“为社会多创造税利”。他还表示,“一个只关心资本升值的企业家是失败的,还必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义务,以及对国家、对社会、对员工的担当和责任。”这种胸怀社会的精神,在资本逐利的浪潮中,同样是一股清流。它也深刻地提醒,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是应该被时代淘汰的东西。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今天我们悼念褚时健,对褚时健留下的企业家精神,也该当做难能可贵的遗产去珍惜守护,去将它注入到企业尤其是国企的血液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