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借钱,需要你还吗?

作者:黄献 来源:米宅财经(mizhaicaijing) 已授权转载 没有人直接从你的口袋里掏钱,但

作者:黄献

来源:米宅财经(mizhaicaijing)

已授权转载

没有人直接从你的口袋里掏钱,但你的口袋总是在往外掏钱。

这就是逻辑。

1

地方债抵押的是地方财政收入。

地方政府最早是没有权力发行地方债券的,当时为了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国家曾经将国债资金转贷给地方政府,后来,由财政部以代发代还的方式帮助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

再后来,地方政府开始自己发行地方债了。

今年更是大门敞开,截止2月28日,2月份地方债发行规模达3588.7亿元,1月-2月累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768.4亿元。

预计一季度发行规模可能超过1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的今年拟安排的2.15万亿元,有望在上半年完成。

财政部数据,截至2018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8.39万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地方综合财力)为76.6%,低于国际通行的100%-120%的水平。

财政部负责人表示,尚在合理区间。

2

地方财政收入一直仰仗土地及房地产相关收入。

国家三令五申强调地方政府在地方债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谁借谁还。

研究2004-2014年数据就会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房价有着清晰的正相关关系。

地方债务规模扩大或者偿债压力上升时,房价就会出现明显上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月24日发布《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报告》称,以“五税”加土地出让金的口径来计算,2018年,土地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1.0%,较2017年上升3.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地方财政总收入。

“五税”分别为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涵盖了房地产开发交易的所有环节,是房地产税收体系中的主体税种。

《报告》认为,土地财政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也对房价的不断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今年地方债规模相比去年增长60%,在房住不炒原则下的今天,如何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形成新的收入来源,成为地方政府的巨大挑战。

当然,依赖土地财政老路子,轻车熟路。

3

地方债中的击鼓传花心态。

从去年1月份一分钱债务没发行到今年同期发行逾4000亿的发行“狂欢”中,可见地方政府对债务的喜好。

太需要这些钱了。

地方债像是一个滚雪球游戏。从一点点开始,一直滚到今天的规模。

地方政府既没有还钱的能力,也没有还钱的态度。

2013年人民网曾发文称地方债存在着递延心态,就像是击鼓传花,所谓的债务危机,别再自己任期内发生就行。

这种心态下,陷入了“融资借债——没钱还债——借新还旧——违规举债”的循环怪圈中。

云南、广西、安徽、宁波等地因为违法违规举债担保曾被财政部通报。

4

“借新还旧”成为官方手段。

在2019年新增的8000亿元地方专项债中,其用途之一就是为更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创造条件,并明确要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减轻地方利息负担。

地方债一直被国际社会诟病。并且在额度测算上,国际社会的数据要比官方数据多很多。

地方政府曾经玩过偷换概念的游戏,国家既然不让地方政府举债,但不反对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举债募集资金,于是地方政府成立了大量的城投公司。这被国际社会视为隐形炸弹。

早在2019年中央工作会议上就将防范重大系统风险作为三大战役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重申了对重大系统风险的审慎之心,并提出了“遵循规律,讲究方式方法,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求,在发展中逐步化解”的解决原则。所以,地方债必须缓步解决。而缓步的最好方式就是:以新换旧,利息不增。

5

我们或许生活在悖论中。

我们的疑问是:

土地财政占比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地方债务高速上涨,土地财政要不要跟上?

土地财政的主要来源是房产交易相关税收+土地出让金,土地财政如果跟上地方债务增速的话,房产交易相关税收和土地出让金是不是也得跟上?

因城施策的地产调控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他们会不会不顾一切地增速土地财政?

有人又开始说今年房价要上涨了。

还有一种可能:这些债务在短期内不需要还。

置换债券让地方债具有无限期的可能,在中央政府总体管控之下,这个债务不一定由你还,很大可能由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还。

一切皆是游戏。

 

附: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筋骨”30条”

1、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2、有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3、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

4、今年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83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9300亿元。

5、适度提高赤字率,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政策空间。

6、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7、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8、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

9、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输入性风险。

10、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凝心聚力办好自己的事。

11、长期积累的诸多风险隐患必须加以化解,但要遵循规律,讲究方式方法,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求,在发展中逐步化解,坚决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12、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13、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

14、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

15、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16、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减轻地方利息负担。

17、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18、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19、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

20、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21、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

22、强化普惠性支持,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

23、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机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24、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支持发展创业投资。

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26、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

27、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

28、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

29、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30、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