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悠悠》:石康,男人一生的信仰,首先是父亲,然后是爱情

《晃晃悠悠》:石康,男人一生的信仰,首先是父亲,然后是爱情

null

读《晃晃悠悠》,青春幻灭这个主题又一次搬上台面,很多人都珍视青春的记忆,王朔写的最认真的一个中篇《动物凶猛》,同样是追忆青春的题材,用他的话说这本书是写给自己的,一改往日面容,变得相当真诚。王朔写到青春期结束就戛然而止,只有青春的激情和阳光灿烂的日子,石康则一路写到一个男人的三十几岁,更完整细致的表现了青春的幻灭过程,我个人觉得,男人一生的信仰,首先是父亲,然后是爱情,最后万流归宗,全都变成权利。

null

停在前两个阶段的,都算是死于青春,是热烈而令人忧伤的悲剧,就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小四,正直勇敢的父亲被国民党整的俯首帖耳一蹶不振,第一座大山倒下了,然后爱情又失败,第二座大山也倒了,于是他就绝望了,绝望化为愤怒,怒而杀人,祭奠青春。我发疯的喜欢《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由衷的敬佩杨德昌就是因为杨细致的刻画了第一座大山倒塌的全过程。

null

大部分的男人,像石康笔下的周文一样在青春期燃尽了激情,走向平庸的人生,石康在很多地方写了这种变化的心路历程,看似很戏谑,但事实又何尝不是真的如此呢?“以前,我认为我们,所有的我们,包括那些曾经的我们、现在的我们和将来的我们,是一些怀着梦想,扇动着破烂的翅膀妄想飞到云端的傻瓜,是一些特别的人。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我们只是千千万万人中的几个,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

null

读这本书我已经不再感同身受,我早已过了“代入式读书”的时期了,现在看书真的可以达到主题先行的境界了,岁月不饶人啊,阅世的经历和阅读的经验刻在脑海,对于作者的苦心经营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开始欣赏作者的文采、结构等技术层面的东西。换句话说,到如今,很少有书籍或电影能打动我了,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忧伤。

null

石康的文采很好,结尾处那大段的抒情是精湛的俄罗斯文学留念,我们如今不再这样抒情了,那种轰轰烈烈江河奔腾的气势已成经典:你是我黄缎子一样抖动的阳光,你是我的清凉泉水,你是我无法捕捉的影子,你是花的碎片,你是云的碎片,你是天空的碎片,你是旷野里消散的烟雾,你是最美丽的白色泡沫,你叫我狂喜,同时,也叫我悲恸欲绝。

null

多年以后读《一蹋糊涂》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石康写的东西其实是脱离了故事本身的,他在小说中夹杂了太多的元素与暗示,他要表述的,大多是一个漂浮与寻找的状态。他轻蔑于这种状态,但同时又以这种状态为荣,他时时地矛盾于此种境地但似乎又根本不愿意脱离这样的境地。似乎也应当是这样,一个作家,如果不是自相矛盾的一个,便会渐渐失去了思考的原动力,而一旦停止了思考,他的那些话语便也没有了对他人的意义。

null

他是最敢于把一部通俗小说写成诗的人,并且是我所读过的,把这种风格运用得最好的人。石康是痞的诗人,堕落的情人,是可以涉及柴米油盐甚或更恶俗题材的,他在大俗与大雅间晃荡,他愿意用自己的生活去表演这一场行为艺术,他愿意把所有的感受呈现出来,这也便是我现在喜欢的,真性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