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走向瓦解

null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Brussel),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有6个,分别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该联盟现拥有28个会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

null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政治上所有成员国均为民主国家,经济上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军事上绝大多数欧盟成员国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

欧盟成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结束欧洲战乱。

一位研究中世纪的历史学家最近提示我们:“欧洲的版图是在战争的铁砧上锤出来的。”

在这块大陆上,罗马帝国统治下不牢靠的和平瓦解之后,入侵者的浪潮席卷各地:哥特人与汪达尔人从东来,穆斯林从南来,最可怕的是维京人从北来。从4世纪最初的野蛮人入侵到10世纪末,几近六百年中,入侵者的后裔不是被同化了就是被排斥了。以后轮到了欧洲人民开始扩张,首先向东,然后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向南、向西扩张。

近代史上,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都是主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协约国和同盟国,协约国是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同盟国则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双方阵容中主要的成员国除了美国以外,都基本集中在欧洲。战火虽然也烧到亚非,其中中国也是受害者,当然中国也是协约国成员之一,但是主要战场在欧洲,这场战争历时四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null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法西斯一方,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历时六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null

欧洲历史以来的长期战乱,导致欧洲人民比其他地区更渴望和平,有志之士就渴望如何解决欧洲大陆不断战乱的历史问题,形成联盟就成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2、对抗苏美霸权。

二战以后,苏美霸权成为世界主要的政治格局,其中欧洲又是苏美争霸的主战场,欧洲也被分割成两大板块,由以苏联为首的华沙组织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两大军事组织形成激烈对抗。

null

二战后,西欧国家在二战后通过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基本都跨入发达国家行列,但与美苏两大霸头一比,差距都太大,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没有话语权的。中国有句俗话,就是一根筷子容易折断,那么一捆筷子就很难折断了。欧洲众多国家联合起来,形成联盟,那么经济规模就能达到形成世界的第三极,提高话语权,那么一旦经济上有话语权了,在政治上的话语权也就相对得到提升。

欧盟以法德的经济实力最强,后面英国加入进来,形成德法英为中心,统领欧盟的政治、经济等。在苏美争霸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3、区域经济联盟

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成为主流,区域自贸区也成为发展的方向。欧盟则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自贸区之一,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和贸易往来,为经济全球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是,最近10年发生的一些事件,预示欧盟正在走向瓦解。

一、欧债危机

null

欧债危机,即欧洲主权债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2009年12月,希腊的主权债务问题爆发,2010年3月进一步发酵,开始向“欧洲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蔓延。

欧债危机的爆发从而暴露欧盟的制度缺陷,一是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导致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各国的财政政策不能协调统一,为危机爆发埋下制度隐患;二是欧盟内部资本和劳动力的不平衡,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在面对金融风险的时候,经济落后的国家就比较脆弱;三是欧盟在扩张过程中,比如希腊,为了达到加入欧盟的标准,通过高盛掩盖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为后期的债务危机埋下伏笔,因此,扩张中加入的一些国家游目混杂。

null

欧债危机虽然后面通过紧缩债务危机国的财政支出和发行欧盟统一债务后得到暂时解决,但由此引发的后遗症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是欧债危机中,德法两个欧盟的主导国家在如何救助上产生分歧,引发欧盟内部分裂,为欧盟内部危机后的分裂埋下祸根。

其次是民粹主义的崛起,传统的政客在面对欧债危机的迟缓和争吵,导致民众的失望,民粹主义的崛起,对欧盟的统一决策形成负面影响。新生代的政客和民粹主义政客的崛起,政治的新清新,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失误,不但欧盟在国际上影响力下降,在欧盟内部也造成动荡。

二、英国脱欧

null

英国和欧洲大陆相隔一个英吉利海峡,同属欧洲大陆,但英国就没有真正融入过欧洲大陆过。英国曾经是一个日不落帝国,骨子里就瞧不起欧洲大陆,对欧洲大陆持怀疑态度。所以英国一般亲近美国,也不亲近欧洲大陆。

在欧盟内部,英国是以一种宽松的形式加入的,即英国不但主权独立、财政独立,还保留了货币发行权,即英国不在欧元体系之内,有自己的货币英镑。

在英国内部,很多人认为欧盟未来的一些政策趋势可能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欧债危机的蔓延,不仅使英国的疑欧之心快速发酵,也加快了脱欧脚步。与此同时,欧盟其他国家的民众也对英国渐生不满,认为英国作为欧盟的一员,在融入欧盟的过程中却表现消极,一直扮演着拖后腿的角色,认为英国不仅否决欧元,不参加欧盟的危机救助方案,还反对一切金融监管政策,因此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发展来说反而是好事。因此英国“出局”对欧盟的发展来说反而是好事,其他成员国在整合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会更小。

由于英国保守党支持率比较低迷,卡梅伦为了赢得大选,2013年1月在竞选中提出了“脱欧”口号,承诺当选会对脱欧举行公投。卡梅伦的本意只是兑现竞选承诺,并没有真打算“脱欧”。“脱欧”公投投票于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上午7点(北京时间6月23日下午3点)开始。此次投票将持续15小时,公投结果将直接影响英国未来是否留在欧盟。最后投票结果显示,52%的选票支持脱欧,48%反对脱欧,相差很小。

null

“脱欧”公投导致英镑狂泻不止,也导致卡梅伦这个政治小清新无法挽回局面,被迫下课,特雷莎·梅当选英国首相,承担“脱欧”谈判。

经过多轮谈判,2018年11月25日上午,欧盟除英国外的27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草案。2019年1月15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了此前英国政府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在经过5天辩论后,英国议会下院15日以432票反对、202票支持的投票结果否决了“脱欧”协议。2019年2月20日,特雷莎·梅带着新提议再赴欧盟谈判,力求解决围绕英国“脱欧”协议“备份安排”的争议。

英国“脱欧”没有胜者,是两败俱伤的结构,当然这也是世界保守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如果英国“脱欧”对谁有好处的话,那么唯一开心的就是美国了,因为美国就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欧盟组织存在,因为这影响其世界霸权地位。

三、欧洲传统政治格局的变化-民粹主义崛起

经过欧债危机以后,欧洲的传统政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国在大选中,民粹主义代表政党都取得不错的份额,而传统政客则遭遇巨大挫折。

1、意大利

2018年3月5日意大利大选结果,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所领导中右联盟获得了超过37%的选票;极右翼“五星运动党”以31%的支持率成为得票率最高的单一政党;而前总理伦齐所领导的中左联盟得票率约22%。而最大的看点是迪·马尤领导的“五星运动党”成功“搅局”,最后萨尔维尼领导的中右联盟与“五星运动党”成功组阁。

“五星运动党”和中右联盟两党都都是反对移民的,特别是“五星运动党”对欧洲一体化持强烈反对态度。因此,意大利是继英国后,都欧盟的问题威胁最大的成员。

路透社报道截图如下

null

对于意大利选举的最新结果,英国《卫报》刊出美国哈佛大学政府学讲师雅斯查·蒙克(Yascha Mounk)的评论文章,表达了对“自由民主”前景的担忧。

null

2、法国

2017年4月23日晚,法国内政部公布的第一轮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当天举行的法国总统选举首轮投票中,“非左非右”的法国前进运动候选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得票领先,将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2017年5月7日,“前进”运动候选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得超过65%的选票,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年仅39岁的马克龙将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近6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null

。 马克龙虽然超越传统政治的左右界限组建了新党,但却基本继承了法国传统左右两党(共和党,社会党)的世界观和欧洲观,他展示积极改革乐观开放容纳的心态,令那些因自身境遇相对优越而担心欧盟大船倾覆受损的部分法国选民感到安心,感到有希望,马克龙同时也让欧盟其他国家感到放心,能让股市丢掉愁容。

null

“国民阵线”玛丽琳·勒庞及其选民却在“全球化”和“欧盟”问题上,抱持悲观主义,批评“全球化”和“欧盟”给法国带来的种种危机灾难,他们要保护法国的主权边境,模仿特朗普“美国第一”的贸易保护主义。

3、德国

2017年9月,德国大选终于拉开帷幕,已执政12年之久的总理默克尔成功卫冕,大选当晚计票结果显示,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以32.9%的支持率大幅领先社民党(20.8%),坐稳联邦议会第一把交椅,赢得优先组阁权,党主席默克尔本人也依照惯例第四度担任联邦总理。但是后来组阁则并不如意,当地时间2019年2月7日,经过通宵谈判,德国组阁协议终于达成。虽然结束了长达4个月的政治僵局,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这波操作却堪称“惨胜”:向社民党交出了财长、外长、劳工部长等要职。

null

默克尔执政期间,带领德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贸易中基本都是顺差,德国的国际地位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德国在面中东战乱及难民危机时,大量的接受了中东难民,中东难民游目混杂,为社会治安造成不稳定因素,造成本国公民对难民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的选票,虽然取得第一大党的位置,但同比下滑10%个点,从而导致在组阁上不得不放血,这也为接下来默克尔的第四届执政带来困难。

 总之,在欧债危机后,民粹主义在欧洲盛行。除了鼓吹欧盟和欧元体制“不合理”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国“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在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中,以21.3%的得票率进入第二轮,仅比最终当选的马克龙低2.7个百分点。“德国另类选择党”打着反欧元、反移民旗号,在德国大选中首次进入联邦议会且获取第三大党地位。2018年意大利大选中,反对财政紧缩、主张扩大福利的“五星运动”和反对欧盟难民移民政策的“北方联盟”分别夺取第一、二大党地位,联手组建西欧首个政策主张大幅偏离欧盟传统路线的政府。还有2016年底,奥地利“自由党”总统候选人霍费尔凭借反移民主张,进入总统大选第二轮,得票率高达46.7%,绿党的范德贝伦险胜。2017年欧洲“大选年”中,反传统政策的能量继续得以延续。高调宣扬反移民、荷兰脱离欧盟的荷兰“自由党”成为第二大党。

四、叙利亚危机

叙利亚危机由2011年3月15日南部城市德拉15名年幼的学生在公共场所涂写反政府标语遭到逮捕而引发抗议,然后发展成内乱。历经多年战乱,叙利亚造成几十万人死于战乱或失踪,几百万人流离失所,更有几百万人流落世界各地,成为难民。叙利亚的内乱虽是国内各类矛盾的累积,是地区恐怖势力的交织,更是国外霸权势力、宗派势力博弈的结果,同时是世界大国和地区大国相互争斗的叠加。

null

叙利亚在俄罗斯、伊朗的大力支持下,国内恐怖势力和反对派虽被消灭的差不多了,美国也明面上退出了,但是土耳其还霸占着叙利亚北部不肯撤出,土耳其与俄罗斯、伊朗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土耳其想分裂叙利亚的意图明显。南面的沙特,由于王储杀记者一事被土耳其讹诈,被美国牵着鼻子,因而会成为美国退出叙利亚后的继任者,也就是沙特要替美国出钱介入叙利亚内乱。

我们这里不就叙利亚危机进行深入研究,这里只探讨对欧盟的影响和欧盟在叙利亚危机中的角色。

叙利亚和欧洲大陆在陆地上就相隔土耳其,水面就隔一个地中海,试想叙利亚战乱就是在欧盟周边引起动荡,战乱引起的难民危机谁承担?那就是欧盟。正是因为难民大量涌入欧盟,也是造成欧盟民粹主义崛起的原因之一。战乱不但对当事国经济造成灾难,其周边国家也一样难以幸免,会影响周边国家的资本流向,欧盟也不例外,叙利亚危机是导致欧元下跌的原因之一。

null

欧盟于2011年5月份开始对叙采取经济制裁。2011年8月18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等西方多国领导人发表声明一致要求巴沙尔下台。阿盟自2011年11月16日开始中止了叙利亚的代表资格;11月27日,欧盟开始经济制裁叙利亚政府。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调查委员会根据所收集的证据得出的报告称:叙安全部队在全国各地持续严重有系统地镇压和平示威者的行为已构成危害人类罪。2011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以133个国家投票赞成,中国、俄罗斯、朝鲜和古巴等11个国家投票反对,43个国家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谴责叙利亚政府持续使用武力镇压示威民众的决议。2012年7月23日,阿盟宣布断绝与叙利亚当局的一切外交联系,并呼吁叙境内外反对派、自由军及各有影响力政治派别立即组建过渡政府。

2018年4月13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发表讲话,宣布对叙利亚实施打击。此后不久,美英法三国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发动了空袭。袭击的导弹来自美国及英法盟友的飞机和舰船。美英法联军对叙利亚大约10个目标进行了打击,主要集中在大马士革近郊、东古塔和霍姆斯地区。

null

从以上可以看出,欧盟在对待叙利亚内乱和战乱,是要求叙利亚按他们的要求做事,而不是如何协调,让事态平衡,避免战乱,而是添油加火,生怕事情搞不大,还伙同美国一起制裁、扶持反对派、派飞机轰炸。结果,叙利亚是乱了,但欧盟也引火烧身,难民的涌入和资本的外逃,也许欧盟的一些国家政治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葬送欧盟。

null

叙利亚战乱和欧盟的资本外逃,收益的肯定是美国,美国的美元强势和股市持续牛市,这都是美国从中收益之一。殊不知,美国不但想看到欧盟内部分裂,也想看到欧盟周围都混乱,这样欧盟对美国就没有什么威胁和挑战了。

五、乌克兰危机

null

乌克兰危机是由2013年底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欲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导致。2013年11月22日,乌克兰亲欧洲派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抗议群众要求政府和欧盟签署协议、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2014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其总统职务,并宣布提前于同年5月25日举行总统大选。随后爆发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及顿巴斯战争,乌克兰局势岌岌可危。3月11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克里米亚独立宣言。4月7日,乌克兰顿涅茨克亲俄者宣布“独立拟公投入俄”。4月30日,图尔奇诺夫宣布,乌武装力量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决定征兵。5月12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成立独立“主权国家”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null

乌克兰危机的背景是欧盟,特别是德国默克尔正与俄罗斯普京正谈合作,欧盟与俄罗斯关系恢复之中。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与俄罗斯联合制裁俄罗斯,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张,德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也磕磕绊绊。俄罗斯与欧盟的天然气合作因为乌克兰也受影响,德国在特朗普上台后,由于美国与欧盟的不待见,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开始缓和。但是英国的间谍中毒事件,拉拢一帮欧洲盟友与俄罗斯在外交上闹上一场。总之,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并不正常,欧盟没有站到战略眼光上重视与俄罗斯的发展,而是局限与军事和政治上跟着美国与俄罗斯对抗。有个好现象是,德国默克尔似乎醒悟,逐渐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

null

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和缓和,那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首先是限制俄罗斯的发展是美国一直的战略,同时也不希望欧盟的真正强大,因此,美国会想各种办法来挑拨双方的关系的。其次,北约存在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方俄罗斯,如果欧盟与俄罗斯关系都缓和了,那北约都失去存在的意义了,那美国如何通过北约来掌控欧洲的军事和防卫呢?

六、《中导条约》危机

null

1987年美、苏两国首脑签订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中程导弹条约》规定美俄销毁射程介乎500至1000公里的短程导弹,以及射程介乎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包括搭载常规与核子弹头的导弹、导弹的陆基发射器,双方至今销毁2692枚导弹。

null

2018年10月20日,美方指责俄方4年来多次违反条约规定,以此为由拟退出《中程导弹条约》。2019年2月2日起,美方暂停履行《中导条约》相关义务,正式启动为期180天的退约进程。同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以回应美国相同的举措。3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停止履行《中导条约》的法令。

null

《中导条约》本身就是苏美为了防止在欧洲军备竞赛失控,防范欧洲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之中的,但是当美国提出要终止《中导条约》时,俄罗斯曾努力提交联合国挽救《中导条约》,遗憾的是欧洲很多国家都投了反对票,为了政治跟上美国,而忘记了把自己国家置于危险之中。试想,美国和俄罗斯在欧洲都大量的部署导弹和核弹,威胁到的是谁?还不是欧盟你们自己吗?

虽然,现在德国、法国都发出声明,希望美国和俄罗斯展开对话,但你们欧盟做了什么呢?

七、中美贸易战

null

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开始掀起中美贸易战。

2018年4月美国对中国输入1333项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得到中方等额反制。

2018年7月10日,美国政府公布进一步对华加征关税清单,拟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8月提高到25%。

2018年12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在激烈的贸易战中停火,包括明年1月1日起不会调高关税。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特朗普维持对2000亿美元中国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明年初税率不会提高到25%。

2019年2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他将推迟3月1日上调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的计划。

截止目前,中美两国为了落实元首达成的协议,贸易战避免了升级,同时极有可能达成新的贸易协定,中美之间的本次贸易战会落下帷幕。

这个看似与欧盟没有关系的中美贸易战,确会对欧盟产生深远影响。

1、在中美贸易战开始,欧盟作为区域世界经济的重要团体,不是与包括中国、日本等国家和经济制约美国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而是积极为美国站台,为胁迫中国屈服呐喊助威,试图以讨好美国二妄想美国放弃对欧盟的贸易制裁,但结果好像并不讨好。法国马克龙到白宫前面种的树,第二天就被移走了。德国总理默克尔到美国,也不受特朗普待见。欧盟一番表白忠诚,但并没有得到美国的认可。

2、欧盟内部发展并不均衡,德国是欧盟经济的领头羊,但大多数欧盟其他国家并没有从欧债危机中走出来,经济经不起折腾。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中,欧洲是顺差。但美国要是像与中国这样撕破脸似的进行贸易战,则欧盟是承受不起的,内部分裂会必然的。

3、中美贸易战中,欧盟与日本达成了新的贸易协定,但欧盟并没有与中国进行深入的沟通,没有达成新的贸易协定。在这期间,日本都积极改善了同中国的关系,脱欧的英国在美国对中国进行芯片制裁的时候,积极与中国建立芯片合资公司,抢占市场份额。

欧盟错过与中国展开深度合作的机遇,在中美贸易战的时候,欧盟是完全有机会展开与中国合作,抢占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的,但这些欧盟政客为了自己的小算盘,错过了机会。中美贸易一旦达成新的贸易协定,那么代表贸易基本妥协,中国会把欧盟的一些机会和市场份额分给美国企业,增加美国产品的进口,减少美国诉求的缩小贸易逆差。

同时,美国从中国这边达成新的贸易协定之后,美国就可以腾出手来收拾欧盟了。美国要提出什么要求,欧盟还有机会反抗么?到时候只有乖乖就范吧。

八、伊核危机

null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null

2015年7月14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支持伊朗核问题的协议。这意味着长达10年的伊朗制裁将被取消。若伊朗在未来十年内违反协议,联合国将重新对其进行制裁。 

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及德国)、欧盟和伊朗在维也纳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使这场持续13年之久的国际争端最终得到了圆满的政治解决。

null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宣布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美国决定退出伊核协议已经给国际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害,这一举措让人非常担忧和遗憾。美国撕毁伊核协议当日德英法三国同日连续发展声明表示将继续留在伊核协议内,并且欧盟也为维护伊核协议做了许多努力,比如美国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欧盟为伊朗做了特别的结算机制。

null

目前来看,欧盟扛住了美国的压力,没有退出伊核协议,也让伊朗留在了伊核协议之内,避免了中东的再次动荡。那么,现在美国与中国在贸易战中极有可能达成妥协,美国腾出手来向欧盟施压,加大制裁的话,欧盟还能不能坚持,还有待观察。如果扛不住,伊朗成为第二个叙利亚的话,那么欧盟周边又会陷入混乱,难民危机会造成欧盟更大的危机,欧盟内部的民粹主义会加剧,社会会进一步分裂。

九、法国“黄背心”运动

法国巴黎“黄背心”运动,始于2018年11月17日,是法国巴黎50年来最大的骚乱,起因为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首日逾28万人参与,持续多日,重创法国经济。

null

2018年12月10日晚8点,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对“黄背心”运动作出了一些让步。12月17日,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公开认错。该运动并蔓延至比利时、加拿大多国。2018年12月20日,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宣布,受示威抗议活动影响,博物馆将于22日闭馆一天。

null

2019年1月5日,法国2019年首轮示威,巴黎数以千计民众再次走上街头,在市中心游行抗议。1月19日,巴黎再次举行“黄马甲”抗议活动,期间已有42人被拘留。   1月26日,约有4000人参与在巴黎的示威,法国全国有69000人参加示威活动。1月31日,马克龙表示,“黄背心”运动是一场没有“固定诉求和领导者”的社会政治运动。当地时间2019年2月16日,法国,第十四次“黄背心”示威游行举行。

null

2019年2月7日,意大利《共和国报》援引法国外交部的消息称,法方已决定召回其驻意大利大使,以表达对意副总理迪马约5日会见“黄背心”运动领袖的抗议。法国方面认为这是意大利政府自二战结束以来“未曾有过的”挑衅行为,不可接受。

“黄背心”的起因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为履行《巴黎气候协议》,2018年将柴油税每公升上调了6.2%。燃油税的上调导致了油价暴涨,法国民众负担的燃油成本随之增加,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抗议。法国交通部长伊丽·莎白博恩表示,法国柴油税每公升上涨了7欧分,汽油税每公升上涨4欧分。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将会继续提高燃油税,通过提高燃油税来推广新能源车辆,减少空气污染。

这种因为政策导致的抗议在很多国家都发生过,但很少像法国这样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局面。我们可以从中可以看出“黄背心”运动的影响。

1、欧盟经济存在困难。法国是欧盟内的第二大经济体,现在就因为柴油和汽油涨价几毛人民币,就引发持续几个月的抗议。这说明法国的经济存在很大的问题,人民的收入偏低,因为一次小的油价涨价引发这么强的反抗,就业和人民收入并不繁荣。

2、政府的领导力下降。最近几年,世界都在惊呼,有的国家选了什么帅的、年轻的。这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对原有的政客厌倦了,需要和寻求改变,这就给了一些帅的、年轻的政客机会。但是,人民需要的改变不只是需要政客外表的改变,而是需要人民生活得到更好的改变。遗憾的是,这些所谓改变的政府,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好的改变,反而是很多问题上犯错。比如马克龙伙同美英轰炸叙利亚,借口是叙利亚政府用生化武器轰炸老百姓,其结果是一场西方闹剧,演员演的!那么在面对“黄背心”运动的时候无所适从也就正常不过了。加拿大特鲁多政治干预司法,在面对中美两个大国的时候,不是中立以寻求左右逢源,而是站队美国,拘留中国企业华为公司领导人,还试图引渡到美国,彻底得罪中国,目前面临下课的命运,别说带领加拿大取得什么好的发展了。

3、欧盟内部的分裂。作为法国邻国,欧盟重要成员,意大利副总理还接见“黄背心”运动领导人。这一看就是意大利对法国的“黄背心”很支持,生怕法国国内不够乱,意大利再去添把火啊!我们回头再看,这不正是西方所谓民主国家经常干的事情么?只有是其他国家有什么抗议啊、内乱啊,这些西方国家就会去支持,去添火,生怕这个世界不够乱。现在可好了,西方国家之间,或者说“兄弟伙”之间都开始这样干了,不得不为意大利总理的行为感到敬佩!这也可以让法国体会一下他们在对其他国家干这事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滋味。意大利和法国都是欧盟内部的重要成员国,他们之间的分裂逐渐公开化,接下来如何分裂,值得观察。

委内瑞拉因为内部矛盾,导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强行让一个民选总统下台,扶持一个自封的总统!想想这些西方国家的“民主”真是可笑,法国国内乱作一团还没有解决好,确有心思和美国去干涉委内瑞拉的内政。这跟意大利去接见“黄背心”运动领导人,有区别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么?

我们分析了以上九件事情,看似独立,但又相互关联,背后目标都指向欧盟-一个面临分裂的欧盟!

1、瓦解欧盟的幕后推手是美国

null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欧盟西边是英国,南面有叙利亚、土耳其、伊朗,东面有乌克兰和俄罗斯。现在是西边英国正在脱欧;南面有叙利亚内乱,土耳其和伊朗在2018年都被美国制裁,土耳其里拉贬值相当严重,伊朗还有伊核协议悬着;东面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对立,美国和加拿大正在训练加拿大军人,加拿大也傻傻的当炮灰去挑战俄罗斯。欧盟现在陷入一个包围圈,一个动荡的包围圈。我们从包围圈背后都可以发现一个幕后的操纵国,是谁?美国!也有一个重要的参与者,是谁?欧盟!这就是我们中国一句俗语,把自己卖了还在帮着数钱!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的强大,都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欧盟的成员国很多都是美国的盟友,但并不代表着可以威胁美国的霸权地位。因此,削弱欧盟是美国的战略,只是不拿在明面上来讲。

2、民粹主义是欧盟瓦解的最大威胁

我们前面分析了欧债危机然和难民危机导致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民粹主义崛起,民粹主义主张退出欧盟,这势必导致欧盟的分崩离析,这正是美国乐与看到的。

null

前面分析了欧债危机,引爆危机的重要国家是希腊,而为希腊隐瞒10亿债务的是美国高盛,而危机爆发后,一再调低希腊级别的也是美国的评级机构,这不得不让人相信背后推手就是美国!事先在你家里埋个雷,然后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引爆。

欧洲难民主要来自中东国家,利比亚、伊拉克和叙利亚,最近几年主要是叙利亚,因为最近几年是叙利亚内战。前面利比亚和伊拉克也是产生了大量难民涌入欧洲的,这些难民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内战。但这三个国家的内战是为何产生的呢,背后推手是谁?美国!

不难看出,欧洲民粹主义的崛起,这背后要拜美国的功劳。当然,这也是美国要和平分裂欧盟的最隐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这跟颜色革命有何区别呢?

3、缺乏独立的外交政策-加速分裂

我们不难发现,欧盟在一些重大外交上,很多是跟着美国在走,很少有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比如面对乌克兰危机,不是积极协调俄乌化解矛盾,避免事态升级,而是跟着美国屁股制裁俄罗斯;面对《中岛条约》危机,不是协调美俄留在条约内,反而在俄罗斯提交联合国要美国留在条约内的时候,欧盟很多成员国投了反对票。这种盲目的跟从,只有葬送欧盟,也让欧盟失去存在的意义。

前面分析的面对美国挑起的全世界贸易战,欧盟不是积极的联合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经济体来制衡美国,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和民粹主义的盛行,反而积极为美国站台,向中国和俄罗斯施压,这实际是助纣为虐。这就是面对凶手不是制止,而是帮忙,结果你这个帮忙的就能幸免?这种缺乏责任的、缺乏智慧的和缺乏独立的经济体,分化是必然,并会加速分瓦解。

总之,欧盟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面对的对手是谁?-美国。也没有意识到一个动荡的包围圈把自己围着,自己如何突围?盲目的跟从一个挖坑的国家后面,什么时候掉进坑里被埋了还不知道。一个衰败的欧盟,走向瓦解!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